基本信息
蝮fù
【釋義】[
蝮蛇](fùshé)
毒蛇的一種,頭部呈三角形,身體灰褐色,有斑紋。生活在山野和島上,捕食小動物,也能傷害人或家畜。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芳福切《集韻》《韻會》《正韻》芳六切,𠀤音覆。《說文》蟲也。《爾雅·釋魚》蝮虺,博三寸,首大如擘。《注》身廣三寸,頭大如人擘指,此自一種蛇,名為蝮虺。《楚辭·招魂》蝮蛇蓁蓁。《注》蝮,大蛇也。《前漢·田儋傳》蝮蠚手則斬手,蠚足則斬足。《師古注》蝮出南方。《博物志》蝮蛇,秋月毒甚,無所蜇螫,齧草木以泄其氣,草木卽死。人樵採為草木所傷刺者,亦殺人。《本草》蝮蛇,形不長,頭扁口尖,身赤文斑,亦有靑黑色者。人犯之,頭足貼著。《韓愈詩》蝮蛇生子時,坼裂腸無肝。
又《爾雅·釋蟲》蝝,蝮蜪。《注》蝗子未有翅者。
又蝮蜟,蟬未蛻者。見《論衡》。
又姓。《通志·氏族略》唐乾封元年,攺武惟良為蝮氏。
又《集韻》房六切,音伏。義同。
又蝮蜪之蝮亦音匐,鼻墨切。
說文解字
【卷十三】【虫部】蝮
蟲也。從蟲復聲。芳目切
說文解字注
(蝮)蟲也。是曰轉注。考老之例也。招䰟曰。蝮蛇蓁蓁。從蟲。𡕨聲。芳目切。三部。玉裁按蟲蝮二篆說解、葢有疑焉。許它下解雲蟲也。從蟲而長。象冤曲𠂹尾形。蟲篆下說雲象其臥形。然則蟲乃不𠂹尾之它。它乃𠂹尾之蟲。二篆實一字也。乃解蟲為蝮。援爾雅博三寸、頭大如擘以實之。依爾雅之形、則頭廣一寸身廣三寸必四足之它乃有此形。而許所云象其臥、象其冤曲𠂹尾者、必無足之它。而非四足之它也。無足為它之常形。故其臥曰蟲。舒之曰它。而龜?篆從它篆之上體。亦未嘗非蟲篆之上體也。然則以蝮訓蟲似非許意矣。況爾雅蝮蟲在釋魚。陸雲今作虺。尋其形皃非無足之它。諸書皆雲至毒。則卽字林所謂?聽之類。故景純亦云今俗細頸大頭之蝮它。非爾雅之蝮它。許書以雖虺蜥蝘蜓蚖六篆同四足者類記。葢許意蟲為無足它。虺為四足它。各不相涉。爾雅古本作蝮蟲。乃是借蟲以為虺。博三寸首大如擘者、乃虺之形。非蟲之形。許書蟲篆下作它也、象其臥形。而無蝮蟲也、從蟲復聲之雲。則文從字順矣。蝮字恐古爾雅只作復。故知許不當有。
詳細信息
說明:
蝮蛇的繁殖方式和大多數蛇類不同,為
卵胎生殖。蝮蛇胚在雌蛇體內發育,生出的仔蛇就能獨立生活。
動物名。蝮蛇
又如:蝮蟲(傳說中的
毒蛇名);蝮毒(
蝮蛇之毒。
蝮蛇般的毒心,極言其惡毒);蝮蠍(
蝮蛇與蠍子。泛指
毒蛇、毒蟲);蝮蠆(
蝮蛇和蠍子)
蝮fù ㄈㄨˋ
【
蝮蛇】一種
毒蛇。也叫"草上飛","土公蛇"。體灰褐色,有黑褐色斑紋,頭略呈三角形。毒牙的毒液可供藥用。
蝮xià
【蚣蝮】(bā xià)是中國
古代漢族神話傳說是龍生的九子之一,形似魚非魚,好水,又名避水獸,沒人說得清它的樣子,只有與“蚣”組合才讀xià。
方言集匯
◎ 客家話:[陸豐腔] fuk8 [海陸豐腔] fuk7 buk7 pit8 [寶安腔] fuk7 [台灣四縣腔] fuk7 buk7 pit8 [客英字典] fuk7 buk7 [梅縣腔] buk7 [客語拼音字彙] fug5
◎ 粵語:fuk1
音韻集匯
上古音系
廣韻
字頭 |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韻目 | 調 | 等 | 呼 | 韻系 | 韻攝 | 廣韻目次 | 高本漢 | 王力 | 李榮 | 邵榮芬 | 鄭張尚芳 | 潘悟雲 | 蒲立本 | 推導現代漢語 | 古韻羅馬字 | 有女羅馬字 |
---|
蝮 | 蝮 | 芳福 | 滂 | 屋三 | 屋 | 入聲 | 三等 | 開口 | 東 | 通 | 入一屋 | pʰi̯uk | pʰĭuk | pʰiuk | pʰiuk | pʰɨuk | pʰiuk | pʰuwk | fu | phiuk | phiuk |
蒙古字韻
字頭 | 八思巴字 | 八思巴字(修正) | 八思巴字(其他形式) | 音譯 | 音譯(修正) | 音譯(其他形式) | 擬音 | 聲調 | 註解 |
---|
蝮 | ꡯꡧꡟ | | | Hwu | | | fu | 入聲 | |
洪武正韻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