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稻共作農戶綠色生產經營決策虛擬仿真實驗是華中農業大學建設的虛擬仿真實驗課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蝦稻共作農戶綠色生產經營決策虛擬仿真實驗
- 建設院校: 華中農業大學
- 課程負責人: 顏廷武
- 授課教師:張俊飈、李谷成
課程性質,教學目標,
課程性質
課程背景
依託華中農業大學農林經濟管理國家一流學科和國家級一 流專業建設點 ,本實驗項目以"蝦稻共作”為教學場景,基於現實世界的真實數據,通過3D建模及數字動畫技術,實現綠色農業生產全過程的可視化推演和仿真性再現,讓學生模擬農戶角色全面參與“蝦稻共作”生產經營全過程的各個環節和決策程式,真切感受"雙水雙綠”農業綠色生產的基本原理、常見模式和操作步驟,以學懂弄通農戶綠色生產經營決策的影響機制和決定因素。
教學目標
本實驗項目具體的實驗教學目標如下:
(1 )以農事活動鏈條的全流程展示,讓學生真切體驗蝦稻生長發育過程和蝦稻產品收穫成果,增強學生對農事活動和生產勞動的敬重和感悟。例如,水稻何時插秧?多久收穫?如何防治稻飛虱?遇到惡劣天氣如何加強稻田管理?小龍蝦的水塘建設有何要求?養殖周期有多長?生長過程如何合理投食?蝦稻產品以什麼價格和渠道銷售更賺錢?只有清晰了解農事活動的基本規律,掌握基本的操作要領,學生才可能在生產經營模擬中做出正確的決策選擇。
(2)以蝦稻綠色生產的多維度呈現,讓學生切身感受循環農業的基本原理、常見模式和操作步驟,增強學生對綠色生產和低碳生活的推崇和傳頌。例如,“蝦稻共作” 模式的生態環境效應,主要體現為水稻秸稈的還田利用(小龍蝦的棲息場所和滋生浮游生物作為餌料) ,以及化肥農藥的減量使用(稻田養蝦不宜使用農藥,小龍蝦的糞便是很好的肥料來源) ;“蝦稻共作” 模式的經濟社會效應,主要體現為蝦稻產品的品質提升,滿足了人們對營養、健康、安全農產品的市場需求,有較好的收益保障。通過“蝦稻共作”循環農業仿真實驗,讓學生深切體驗農業生產究竟如何運作,才能更好回響國家肥藥減施等政策措施,以及“兩山理論” 等如何在生產實踐中落地見效。
(3)以農戶家庭決策的全過程模擬,讓學生全面了解農戶蝦稻共作過程中的具體環節和決策程式,增強學生理實結合和學以致用的實踐能力。主要包括:產前環節,生產經營模式的選擇(三種模式)、生產資料的配置(蝦苗、秧苗採購數量、價格及渠道,土地、勞動力的租賃和僱傭、銀行貸款的年限和額度等) ;產中環節,蝦稻田間管理(整地、灌溉、插秧、投食、施肥、用藥)、蝦稻生產技術採納(合作社社員、增產技術購買、生產技術培訓、病蟲害防治技術學習等) ; 產後環節,蝦稻產品價格行情、蝦稻產品銷售渠道選擇等。通過仿真實驗過程中對生產要素的最佳化組合,讓學生切身體驗不同決策選擇如何影響最終的經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