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蝦拉鮓村
- 所屬地區:雲南省姚安縣大河口鄉
- 耕田面積:114.6畝
- 海拔:1800米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地圖信息,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14.6畝,其中:田35.1畝,地79.5畝,人均耕地2.16畝,主要種植水稻、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3128畝,其中經濟林面積13畝,人均擁有經濟林面積0.25畝;水面面積78畝;草地180畝;荒山荒地54,其他面積105.4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電視、通電話。11戶均已通自來水、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90.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戶,分別占總數的90.9%和36.36%;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3公里。全村建有小水窖25口,建有沼氣池10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7畝,有效灌溉率為48.21%,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7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1畝。
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11戶均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0.1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3.68萬元,占總收入的37.7%;畜牧業收入6.78萬元,占總收入的24.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5頭,肉牛11頭,肉羊191頭;林業收入2.82萬元,占總收入的9.7%;第二、三產業收入4萬元,占總收入的15.3%;工資性收入1.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38元,農民收入以糧食、菸葉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人,占勞動力的7.41%,在雲南省內務工2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63.6%。該村計畫大力發展蠶桑和畜牧養殖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1戶,共鄉村人口52人,其中男性29人,女性23人。其中農業人口52人,勞動力30人。該村是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27人,彝族25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人,占人口總數的1.89%;參加農村合作醫療52人,參合率100%;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大河口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5公里,距離鄉衛生院13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大櫟樹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大河口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5公里,距離中學13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1人,其中小學生4人,中學生7人。
村務公開
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56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村民會議方式公開。
村組財務管理制度
一、村委會、村民小組必須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健全帳簿,按規定設定科目。會計要按月結帳,編制報表,做到帳據、帳款、帳帳、帳實、帳物五相符。
二、現金與存款要公帳管理。出納未經領導批准不得私自借出現金。任何人不得挪用公款,不得私自為單位或個人提供貸款或提供貸款擔保。
三、嚴格財務開支。建立"三審"財務管理制度,一審:堅持主任一支筆審批制度,500元以內由村委會主任審批,500-1000元由黨支部書記(一肩挑的村,由一名副主任)檢查後,再由主任審批。1000元以上由村民代表討論通過。
四、二審:村委會成立理財小組,人員由一名村黨支部委員(村黨支部書記、主任)除外,一名村委會委員(村主任除外)和一名普通黨員及民眾公認的村民小組長組成,理財小組每半年對村委會財務審核一次。
五、三審:各村委會的財務應堅持鄉農經站審核的原則,接受鄉農經站每半年一次的財務審計,加強財務資金的監管控制,管好用活資金。
六、嚴格控制非生產性開支,不符合財務制度的生產性開支,財務人員有權拒付。
七、各種原始憑證,嚴格實行"三章制",既有對方簽章、經手人簽章、批准人簽章,如果沒有,財務人員有權不予報銷。
八、村委會和各村民小組應建立嚴格的集體公共財物登記管理制度,每年清理一次,新增的要及時登記,借出的要及時收回。
九、村委會、村民小組必須每半年向村民公布財務情況。
地圖信息
地址: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