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白堊病

蜜蜂白堊病

蜜蜂白堊病(Chalkbrood of honey bees),又叫“蜜蜂石灰質病”,是由蜂球囊菌引起的、發生在蜜蜂幼蟲身上的病害。幼蟲患病後,大幼蟲失去光澤和飽滿度,先從腹部下側出現白色附著物,逐漸向整個軀體延伸,蟲體開始腫脹,充滿整個巢房,形狀可呈巢房的六邊形。隨著病情的加重,患病幼蟲整個軀體呈白色,並逐漸皺縮、僵化、房蓋常被工蜂咬開,病蟲變成質地疏鬆似白堊的塊狀,表面覆蓋白色的菌絲,這是此病的主要特徵。

蜜蜂白堊病是一種頑固性真菌傳染病,雖然對蜂群摧毀性不是很大,但因幼蟲染病致使蜂群群勢驟減,產蜜量降低,授粉能力減弱,直接影響養蜂生產。此病主要分布於歐洲、北美洲、亞洲及紐西蘭。

蜜蜂白堊病的預防措施除加強飼養管理外,還可進行換箱、換脾,並將從患病蜂群中換出來的所有蜜脾、粉脾、子脾,集中用SO2(燃燒硫磺)熏蒸4小時(3~5克/每10張脾)。換箱換脾後,及時用0.5%的簏香草酚糖漿飼餵蜂群。蜜蜂白堊病的治療可用中國蜜蜂研究所生產的白堊淨、滅白堊1號以及0.1%灰黃黴素噴餵蜂群(10毫升/10框)。

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蜜蜂白堊病
  • 外文名:Chalkbrood of honey bees
  • 別名:蜜蜂石灰質病
  • 多發群體:蜜蜂幼蟲
  • 傳播途徑:孢子、帶菌蜂 
  • 為害動物:蜜蜂
  • 病原:蜜蜂球囊霉
  • 病害類型:真菌傳染病
病害學史,病原特徵,為害症狀,分布範圍,流行情況,診斷方法,防治措施,

病害學史

蜜蜂白堊病主要分布於歐洲、北美洲、亞洲及紐西蘭。
1913年,Massen在德國第一次報導了對蜜蜂白堊病(Chalkbrood of honey bees)的觀察。
1990年蜜蜂白堊病發生於中國,1991年在浙江、黑龍江、四川等地首次發現,並在1991年首次報導,已列為蜜蜂進口的檢疫對象。該病已在全國範圍流行,僅發生於西方蜜蜂,危害嚴重。

病原特徵

蜜蜂球囊霉的形態特徵:該菌形態上為異宗結合的,具分隔的菌絲體。+性菌絲形成受精突;-性菌絲形成產囊體,裡面包括產囊絲、受精絲、營養細胞和莖狀基部。營養細胞以後對發育著的產囊系統承擔營養機能。受精絲與+性菌絲的精子器融合。初生造囊絲含+、-兩核。質配後,形成具有子囊的產囊絲。子囊含孢子8枚,臨近成熟時子囊壁消失,多個孢子被共同的外膜包圍,集合成緊密的孢子球。
該菌的兩個變種的主要區別在於成熟的滋養細胞和孢囊的大小不同,以及這兩個類型間彼此不能雜交。
蜜蜂球囊霉蜜蜂變種,孢囊深墨綠色,直徑通常32~99微米,平均為65.5微米,孢子約3~3.8微米×1.5~2.3微米;蜜蜂球囊霉大孢變種,孢囊深墨綠色,直徑一般88.4~168.5微米,平均128.4微米;孢子比模式種約大10%。
蜂房中還存在一種與蜜蜂球囊霉形態十分相似的真菌(Bettsiaalvei),但它的孢囊直徑只有30微米,並且它的球形孢子不聚集成孢子球,只在蜂巢中貯存的花粉中有限的生長。
蜜蜂白堊病
蜜蜂球囊霉的菌絲體(左)和孢子囊(右)

為害症狀

蜜蜂白堊病對西方蜜蜂幼蟲危害嚴重,患病幼蟲在封蓋前2天或在前蛹期死亡。初期蟲體腫脹,充滿巢房,體表長出白色的絨毛,隨後蟲體萎縮變硬,並逐漸僵化呈白色木乃伊狀。形成真菌孢子時,病蟲屍體呈黑綠色或黑色木乃伊狀,無臭味,無黏性,易被清除。蜂群發病較輕時,少量蜜蜂屍體常被工蜂清理出巢房,在蜂箱門前或箱底可看到白色或黑色的乾枯蜜蜂屍體;發病嚴重時,留下封蓋房,封蓋房中有堅硬的蜜蜂屍體,移動巢脾時發出撞擊聲響。蜂群中,雄蜂幼蟲比工蜂幼蟲更容易被感染。

分布範圍

蜜蜂白堊病主要分布於歐洲、北美洲、亞洲及紐西蘭。

流行情況

蜜蜂白堊病發病季節性較明顯,一般為春季、秋季及初夏,此時氣候多雨潮濕,溫度不穩,變化頻繁,蜂群處於繁殖期,子圈大,邊脾或脾邊緣受冷機會多,發病率高。此外,蜂巢擁擠,通風不良,高溫高濕,都促進了病害的發展,遇連續的陰雨天氣則病情加重。
蜂群內蜜蜂白堊病的傳播主要是孢子,患病幼蟲屍體和被污染的飼料是主要的傳染源,通過哺育蜂的飼餵活動,將飼料中的孢子傳染給健康的幼蟲而感染,菌絲體也可直接感染幼蟲。蜂群間的傳播可通過隨意調換子脾、補餵被污染的飼料引起。

診斷方法

  1. 可通過在蜂箱前查看病蟲死屍,呈白色或黑色木乃伊狀,即可確診為蜜蜂白堊病。
  2. 挑取少許蟲屍表層物,置於載玻片上,滴上蒸餾水,在低倍顯微鏡下,可見棉花纖維般的白色菌絲和含有橢圓形孢子的孢囊時,即可診之。
  3. 將可疑物刮在紙上,置於培養皿內,放入恆溫箱,經過30攝氏度、7~8天的培養,若在鏡下檢出孢子者即可確診為該病。

防治措施

  1. 加強檢疫:發現疫情及時報告,限制疫區,控制病害的蔓延,對病群及早隔離,採取治療措施。
  2. 加強飼養管理:把蜂群安置在乾燥通風向陽的地方;養強群,增強巢內工蜂清除蟲屍的能力;選用抗病力強的蜂群育王;飼餵優質花粉。
  3. 注意消毒:對蜂箱、蜂具、巢脾及花粉進行徹底消毒。對少數幼蟲患病的巢脾要立即將病蟲割除,對多數幼蟲患病的巢脾應將整個巢脾燒毀。工蜂消除能力差時要人為地用鑷子將蟲屍除掉。
  4. 對病群處理要果斷:在除掉患病巢脾後將病群適當合併,增強群勢,提高蜂群的保溫及清除蟲屍的能力。
  5. 藥物治療:可試用抗真菌藥物。“殺白靈”有一定療效,方法是每毫升藥液用糖漿液(1:1)百倍稀釋後對患病群噴喂,每天用藥1次,連續2次停1天,再用藥2次為1個療程。重病群停2天后可噴餵第二個療程。此外,抗白堊一號也有一定的療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