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白堊病(Chalkbrood of honey bees),又叫“蜜蜂石灰質病”,是由蜂球囊菌引起的、發生在蜜蜂幼蟲身上的病害。幼蟲患病後,大幼蟲失去光澤和飽滿度,先從腹部下側出現白色附著物,逐漸向整個軀體延伸,蟲體開始腫脹,充滿整個巢房,形狀可呈巢房的六邊形。隨著病情的加重,患病幼蟲整個軀體呈白色,並逐漸皺縮、僵化、房蓋常被工蜂咬開,病蟲變成質地疏鬆似白堊的塊狀,表面覆蓋白色的菌絲,這是此病的主要特徵。
蜜蜂白堊病是一種頑固性真菌傳染病,雖然對蜂群摧毀性不是很大,但因幼蟲染病致使蜂群群勢驟減,產蜜量降低,授粉能力減弱,直接影響養蜂生產。此病主要分布於歐洲、北美洲、亞洲及紐西蘭。
蜜蜂白堊病的預防措施除加強飼養管理外,還可進行換箱、換脾,並將從患病蜂群中換出來的所有蜜脾、粉脾、子脾,集中用SO2(燃燒硫磺)熏蒸4小時(3~5克/每10張脾)。換箱換脾後,及時用0.5%的簏香草酚糖漿飼餵蜂群。蜜蜂白堊病的治療可用中國蜜蜂研究所生產的白堊淨、滅白堊1號以及0.1%灰黃黴素噴餵蜂群(10毫升/10框)。
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蜜蜂白堊病
- 外文名:Chalkbrood of honey bees
- 別名:蜜蜂石灰質病
- 多發群體:蜜蜂幼蟲
- 傳播途徑:孢子、帶菌蜂
- 為害動物:蜜蜂
- 病原:蜜蜂球囊霉
- 病害類型:真菌傳染病
病害學史
病原特徵
為害症狀
分布範圍
流行情況
診斷方法
- 可通過在蜂箱前查看病蟲死屍,呈白色或黑色木乃伊狀,即可確診為蜜蜂白堊病。
- 挑取少許蟲屍表層物,置於載玻片上,滴上蒸餾水,在低倍顯微鏡下,可見棉花纖維般的白色菌絲和含有橢圓形孢子的孢囊時,即可診之。
- 將可疑物刮在紙上,置於培養皿內,放入恆溫箱,經過30攝氏度、7~8天的培養,若在鏡下檢出孢子者即可確診為該病。
防治措施
- 加強檢疫:發現疫情及時報告,限制疫區,控制病害的蔓延,對病群及早隔離,採取治療措施。
- 加強飼養管理:把蜂群安置在乾燥通風向陽的地方;養強群,增強巢內工蜂清除蟲屍的能力;選用抗病力強的蜂群育王;飼餵優質花粉。
- 注意消毒:對蜂箱、蜂具、巢脾及花粉進行徹底消毒。對少數幼蟲患病的巢脾要立即將病蟲割除,對多數幼蟲患病的巢脾應將整個巢脾燒毀。工蜂消除能力差時要人為地用鑷子將蟲屍除掉。
- 對病群處理要果斷:在除掉患病巢脾後將病群適當合併,增強群勢,提高蜂群的保溫及清除蟲屍的能力。
- 藥物治療:可試用抗真菌藥物。“殺白靈”有一定療效,方法是每毫升藥液用糖漿液(1:1)百倍稀釋後對患病群噴喂,每天用藥1次,連續2次停1天,再用藥2次為1個療程。重病群停2天后可噴餵第二個療程。此外,抗白堊一號也有一定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