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饒河東北黑蜂蜂蜜色澤金燦、清香甜潤、入口即化、營養豐富。饒河東北黑蜂蜂蜜全部采自中國唯一的國家級東北黑蜂自然保護區內,保證了地理標誌產品純天然、無污染、有機、綠色的獨特品質。
東北黑蜂系列蜂產品是以新鮮王漿和椴樹蜜為主要原料精製而成,被歐盟認證為有機食品並頒發證書。主要產品有四寶液、硒力王漿蜜、防結晶椴樹蜜、花粉寶、蜂膠液、蜂膠軟膠囊。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多種微量元素,具有純天然、無污染、色正味香、清甜可口等特點。
蜂種優勢
(一)蜂王產卵力強
饒河地區東北黑蜂蜂王產卵期為三月上旬至九月下旬,平均日產卵1400—2000粒;
(二)維持群勢能力強
早春繁殖快,群勢發展與當地主要蜜粉源植物流蜜規律一致。東北黑蜂每群蜂3萬隻到5萬隻,最強群數量可達7萬隻,蜂農飼養一群東北黑蜂的成本每年約300元至400元。
(三)採集力強
東北黑蜂既能利用大宗蜜粉源,又能利用零星蜜粉源,正常年每群蜂可產蜂蜜40-50公斤、蜂花粉2.5公斤、蜂王漿0.5公斤、蜂膠0.1公斤。1993年椴樹豐收年每群曾創一季蜜粉源單產超過250公斤蜂產品,毛水蘇一季蜜粉源單產超過500公斤蜂產品,成為中華蜂產品單產之最。
(四)抗病能力強
其它蜂種若患有蜜蜂癌症之稱的“白堊病”,在發病高峰期可導致全群乃至全場蜂群覆沒,而東北黑蜂利用自身抗病能力可自愈。黑龍江省養蜂學會組織專家組於1993年、1994年連續兩年對自然保護區內50個蜂場、3000餘群東北黑蜂進行抗“白堊病”研究,得出了東北黑蜂具有抗白堊病特性的結論。
(五)抗逆性強
東北黑蜂有較強的抗逆性,用鋸沫和草簾將蜂群進行簡單外包裝,在零下四十攝氏度的情況下可室外安全越冬;在酷暑季節,蜂群可安全越夏。
(六)遺傳性狀穩定
經過多年的飼養實踐證明,東北黑蜂主要性狀不產生較大的變異。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對其進行兩次大量採樣鑑定、分析,其形態特徵和生物學特性沒有顯著差異,不同區域也沒有明顯差異。
(七)其他特性
節省飼料、性情溫順、衛巢性強、清巢力強;蜂王自然壽命長,經濟使用期兩年。經北京蜜蜂研究所引種實驗證明其雜種一代適應性強,並可增產30%以上。
營養價值
中國醫學、營養保健專家對長壽職業進行了調查,分析排序:養蜂者位居第一。
20世紀40年代,前蘇聯科學院士、著名生物學家N.V.Tsitsin通過對200位百歲老人的詳細調查,發現這些老人絕大部分都是養蜂者,而且都有長期使用花粉等蜂產品的習慣。1945年,他寫下了探索長壽之謎的著名調查報告。1955年,他預言:“在不久將來,人們會廣泛地利用花粉這種生物製劑為人類造福。”
藥用價值
漢代問世的《神農本草經》收錄365味藥材,分為上、中、下三品,將蜂蜜、蒲黃、蜂蠟、蜂子列為上品,並指出:“蜂蜜味甘平。主治心腹邪氣,諸驚癇痙,安五臟諸不足,益氣補中,止痛解毒,除眾病,和百藥。久服強志輕身,不飢不老。”“蒲黃味甘平,主治心腹膀胱寒熱,利小便,止血,消淤血。久服輕身,益力氣,延年神仙。”“蜂蠟味甘微濕。主治下痢膿血,補中,續絕傷,金創,益氣,不飢耐老。”“蜂子味甘平。主治風頭,除蠱毒,補虛贏,傷中(內臟),久服令人光澤,好顏紅,不老。”南朝陶弘景在《神農本草經集注》中載有蜂子藥用內容,並有創新,還列出蜂子外用之法:“蜂子酒漬敷面,令面悅白。”
養生導師先驅、煉丹化學家兼醫藥學家葛洪在《抱朴子》和《肘後備急方》中,記有蜂蜜外用處方,“五色丹毒:蜜和於薑末敷之”“目生珠管:以生蜜塗目,仰臥半日,乃可洗之。日一次。”“湯火灼已成瘡,白蜜塗之,以竹中白膜貼上,日三度。”記載蜜蠟處方“治狐尿刺人腫痛:用熱蠟著瘡,並煙燻之,令汁出即愈。”
明萬曆年間,通州民間學者彭大翼在《山堂肆考·飲食卷二》中記載,唐代女皇武則天嗜愛花粉成癖,採得花粉以醋和藥水調和,加工成“花精糕”,並賜群臣,自己常食之,年過八旬而精神飽滿。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將蜂蜜醫治疾病功能概括為:“清熱也,補中也,解毒也,潤燥也,止痛也。生則性涼,故能清熱;熟則性溫,故能補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濡澤,故能潤燥;緩可以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瘡瘍之痛;和可以致中,故能調和百藥,而與甘草同功。”
蜂膠中含有抗癌物質。1996年,美國安法森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從蜂膠中發現了一種抗癌物質CAPE,它能選擇性地殺傷癌細胞,抑制癌細胞增長。有調查表明,在1000萬個養蜂人中,只有3人患癌症,而在1000萬個非養蜂人中,竟有1.2萬人患癌症,差別十分明顯。
產地環境
饒河東北黑蜂之所以具有耐寒,早春繁殖快,抗病抗逆性強,採集力強的特性,重要因素皆與饒河特殊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蜜源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密切相關。
饒河地處
黑龍江省東北部,
小興安嶺余脈
完達山東麓,
烏蘇里江中下游,與
俄羅斯隔江相望。地理位置為東經137°7′—134°20′,北緯46°30′—47°34′,是典型的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400小時,無霜期110—125天,地表水和大氣均保持在國家一級標準之內。饒河是全國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區。20世紀90年代,中俄美三國聯合制定的《烏蘇里江流域及其鄰近地區持續性土地利用和布局規劃項目》中,認定饒河屬於全球生物地理區域的最好代表,具有全球相對清潔性和生物多樣性等諸多特點。壯美的山川、廣袤的平原、雋秀的濕地、多樣的地貌,形成了“五山一水二草二分田”的地形格局,獲得了“黑風之鄉”、“魚米之鄉”、“天然氧吧”之美譽。
饒河東北黑蜂主產區,三面環山,一面環水,自然地貌保持完好,天然植被覆蓋率高,蜜源植物豐富。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屏障隔離條件,為東北黑蜂生長繁育及蜂產品提供了優質的環境,造就了一個不可多得的生態型天然黑蜂基地。
饒河縣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總的特點是:春季回暖遲,夏季短促,溫熱多雨,秋季降溫急劇,冬季嚴寒漫長。最高極端氣溫36.6℃,最低極端氣溫-43.3℃,平均氣溫1.9℃。縣域地廣人稀,有草地、草山、草坡面積13.3萬公頃;林地總面積35萬公頃;盛產紅松、黃柏、水曲柳、椴、樺、柞、楊等名貴木材,峻岭連綿,碧海起伏,喬木參天,林下資源豐富,野生動物繁多,森林覆蓋率達51%以上。浩瀚的林海,廣袤的草地,遼闊的黑土地生長著400餘種蜜源植物。其中木本蜜源植物有椴樹,柳樹,色木槭、山桃、茶條、黃波蘿等上百種;草本蜜源植物有毛水蘇、蚊子草、假泥胡菜等200餘種;農作物中有大豆、玉米、向日葵、白瓜籽、果蔬等幾十種。境內蜜源具有春、夏、秋三季花期分明,接續不斷等特點。如椴樹,流蜜受氣候的影響,開花泌蜜時間集中,流蜜量大,而此期間其它蜜源植物開花甚少,加之東北黑蜂有選擇流蜜涌的蜜源採集的習性,致使饒河生產的椴樹蜜以質量純真、氣味芳香、色澤晶瑩、甜潤適口而躋身世界優質蜜之林。
歷史淵源
中國養蜂歷史悠久。與蜂和蜜蜂有關訊息可追溯到周初至春秋中葉。幾千年前,中國最早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周頌·小毖》中有“莫予並蜂,自求辛螫”的記載。
先秦重要古籍《山海經·中山經第五》其文載:“《中次六經》縞羝山之首,曰平逢之山……有神焉,其狀如人而二首,名曰驕蟲,是為螫蟲,實維蜂蜜之廬……”說明先秦時期,人們就開始利用和養殖蜜蜂。
西晉張華《博物志》有養蜂方法的明確記載,其曰:“遠方諸山蜜蠟處,以木為器,中開小孔,以蜜蠟塗器內外令遍。春月蜂將生育時,捕取三兩頭著器中,蜂飛去尋將伴來,經日漸益,遂持器歸。”這是最早記述人工養殖蜜蜂的文獻。晉代郭璞在《蜜蜂賦》中說:“散似甘露,凝如割脂。冰鮮玉潤,髓滑蘭香……百藥須之以諧和,扁鵲得之而術良。”寫出了蜂蜜的形、色、味和藥用價值。
唐代廣泛流傳一則食蜜者的故事。
唐玄宗李隆基的女兒
永樂公主面容枯槁、膚黑肌瘦,常以當地桐花蜜泡茶飲用,三年後竟出落的白皙光澤、豐潤美艷,與此前判若兩人。
饒河東北黑蜂養殖歷史源於清末。光緒四年(1878年)春,一位名叫鄒兆雲的山東海陽15歲少年,離開了家鄉到江對岸俄羅斯一個僱主家裡飼養黑蜂。幾十年後,回國開創黑蜂養殖業。
民國七年(1918年)3月,旅居烏蘇里江江東的鄒兆雲遷入饒河,在同行王德臣的資助下,從烏蘇里江東岸用馬馱回15群(桶)黑色蜜蜂,前後三批共40餘桶(群)。並自行設計了“鄒氏馬架子高樁方脾18框蜂箱”,在葦子溝一帶林區定地飼養。幾年間,蜂群繁殖數倍,並逐步分衍至石頭窩子、太平、大岱、萬福砬子等地,成為當今“饒河東北黑蜂”之源。
饒河東北黑蜂是在閉鎖的自然環境裡經過幾十代的自然選擇和人工培育,誕生出來的中國唯一的地方優良蜂種,現已列為國家級保護蜂種,成為國之珍寶。
20世紀60年代,饒河境內飼養的蜂群全部為東北黑蜂。東北黑蜂被引入中南部省份飼養研究後,由於繁殖力強,採集力強,抗病、抗寒能力強,引起了國內養蜂界的注意,省內外專家學者相繼來饒河考察。通過與世界四大著名西方蜂種比較,饒河縣飼養的黑蜂其主要性狀不完全同於任何一個西方蜂種,而具有自己的特殊形態指標和生物學特性。饒河飼養的黑蜂可能是十七世紀由歐洲引入西伯利亞一帶的歐洲黑蜂、喀尼阿蘭蜂、高加索等黑色蜂種自然雜交,並在長期的閉鎖繁殖和自然選擇、人工選擇條件下,而形成的一個適應當地自然條件的地方優良品種,是全國乃至世界不可多得的優質蜂種,可與世界四大優秀蜂種互比肩。
1980年,黑龍江省農牧漁業廳,聘請中國農科院養蜂研究所副所長馬德風及周崧等15位國內養蜂及育種專家到饒河,對黑蜂進行了全面、科學地技術鑑定,並命名為“東北黑蜂”。
東北黑蜂命名後,中國一批著名養蜂育種專家在北京、湖南、江蘇等地對東北黑蜂作了進一步的研究,實驗表明,東北黑蜂具有良好的遺傳性狀,利用東北黑蜂培育的雜交一代蜂,既抗高溫又耐乾旱,普遍增產30%以上,是一個難得的良好育種素材。原北京科學院中國養蜂育種中心研究員周崧多次指出:“東北黑蜂是我國一個最大、最好、最理想的蜜蜂基因庫”。
1980年,黑龍江省人民政府以黑政辦發[1980]85號檔案批准饒河縣為東北黑蜂自然保護區。
1982年,成立了東北黑蜂監察站。
1986年,成立饒河縣養蜂服務中心,隸屬縣農業局,成為東北黑蜂自然保護區的管理機構,行使東北黑蜂監察站職能,開展清除、堵截異雜種蜂群工作。
1997年12月8日,國務院國函[1997]109號檔案批准饒河縣為東北黑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為12269平方千米,其中核心保護區面積4385平方千米,緩衝區面積2380平方千米(即以饒河縣行政區界為起點向內延伸5千米的區域),隔離帶外圍區面積為5504平方千米(即以西、南、北方向的饒河行政區界為起點,向處延伸20千米寬的區域)。
生產情況
2015年,饒河縣東北黑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蜂群發展到50000群,專業養蜂戶達700餘戶,從業人員3000餘人。
2016年,饒河縣哈巴、濱海邊疆區有蜜蜂約20萬群,蜂蜜產量每年約2萬噸左右。
2017年,饒河縣有蜂產品加工企業9家,開發蜜、膠、粉、漿四大系列100餘種產品。
產品榮譽
饒河東北黑蜂椴樹蜜、王漿蜜在世界第33屆國際養蜂大會上分別獲得金牌和銅牌;東北黑蜂產品連續九年獲得歐盟有機食品認證組織(ECOCERT)的認證。
2003年05月19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饒河東北黑蜂產品(蜂蜜、蜂膠、蜂花粉、蜂王漿)”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2020年7月27日,饒河東北黑蜂蜂蜜入選中歐地理標誌第二批保護名單。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饒河東北黑蜂系列產品(蜂蜜、蜂膠、花粉、蜂王漿)原產地域範圍以黑龍江省饒河縣人民政府《關於饒河東北黑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及饒河東北黑蜂系列產品原產地域保護範圍說明的報告產品》(饒政呈〖2003〗14號)提出的地域範圍為準,為黑龍江省饒河縣現轄行政區域內的東北黑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和緩衝區,總面積6765平方千米。
質量技術要求
一、自然環境
(一)空氣品質應符合GB 3095中環境空氣品質一類要求。
(二)水質應符台GB 3838中地面水環境質量一類標準要求。
二、蜂場
(一)生產季節與村屯,垃圾場、普通農田和其他污染源的距離應達3 千米以上。
(二)場地應設有遮蔭設施,應放置飼水器。
(三)蜂場附近應有清潔水源。
三、蜜粉源
(一)蜜粉源應以野生植物為主。
(二)距蜂場3 千米範圍內應具備豐富的蜜粉源植物。
四、養蜂機具
(一)所有養蜂機具、設備應採用無毒、無異味材料製成。
(二)蜂箱不應塗刷油漆和其他容易產生污染的防腐劑。
五、蜂群飼養和一般管理要求
根據饒河東北黑蜂特性,以饒河傳統養蜂法和現代養蜂技術相結合,進行飼養管理。
六、生產要求
(一)蜂蜜生產
1.取蜜場所應清潔衛生。
2.商品蜜生產前,應取出生產群中的飼料蜜。
(二)蜂王漿生產
按照GB 9697的要求執行。
(三)蜂膠生產
蜂群治蟎用藥前應取出蜂膠集膠器,取集蜂箱內的存膠。
(四)蜂花粉生產
1.安裝脫粉器前,應洗淨生產群蜂箱前壁和巢門板上的塵土。
2.剛採收的鮮花粉不應過多翻動。
3.脫出的花粉應採用適宜方法及時乾燥處理,密封保存。
(五)蜂花粉生產
1.安裝脫粉器前,應洗淨生產群蜂箱前壁和巢門板上的塵土。
2.剛採收的鮮花粉不應過多翻動。
3.脫出的花粉應採用適宜方法及時乾燥處理,密封保存。
七、質量等級
蜂蜜質量等級分為一級品、二級品。
八、感官指標
按照GBT19330-2008的要求執行。
九、理化指標
按照GBT19330-2008的要求執行。
十、衛生指標
按照GBT19330-2008的要求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