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草根,中藥名。為鳳尾蕨科鳳尾蕨屬植物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的根。植物蜈蚣草,分布於我國中南、西南及陝西、甘肅、浙江、江西、福建、台灣等地。具有避穢驅蟲之功效。主治流行性感冒。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蜈蚣草根
- 界:植物界
- 門:蕨類植物門
- 綱:蕨綱
- 目:真蕨目
- 科:鳳尾蕨科
- 屬:鳳尾蕨屬
- 種:蜈蚣草
- 分布區域:我國中南、西南及陝西、甘肅、浙江、江西、福建、台灣等地
- 採收時間:夏、秋季
- 用量:內服:水煎服,6-12g
- 毒性:小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炮製,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根。
性味
味澀,性溫。
歸經
入肺、大腸經。
功效
避穢驅蟲。
主治
流行性感冒。
相關配伍
治蛔蟲症,每用二至四錢,煎服。《雲南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水煎服,6-12g。
炮製
採集加工:夏、秋季採挖。除去雜質,洗淨,曬乾,切段,備用。
形態特徵
陸生中型蕨類植物,植株高30-150厘米。根莖短,斜生或橫臥,密生黃棕色條形鱗片。葉薄革質,一型,密生;葉柄長5-25厘米,禾稈色,有時帶紫色,基部被線形黃棕色鱗片;葉片闊倒披針形或狹橢圓形,長20-94厘米,寬5-25厘米,基部漸狹,先端尾狀,單數一回羽狀;羽片30-50對,對生或互生,無柄,線形或線狀披針形,基部寬楔形或淺心形,先端漸尖,邊緣不育處有鈍齒,中部羽片較大,長2.5-16厘米,寬2-10毫米,背面疏生黃棕色鱗片和節狀毛;葉脈羽狀,側脈二叉狀或不分叉。孢子囊群線形,生於羽片邊緣的邊脈上,連續分布,囊群蓋同形,膜質,全緣,灰白色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000-3100米的空曠鈣質土或石灰岩石上。
相關論述
《雲南中草藥選》:“防治流行性感冒(配方用)。蛔蟲症。每用二至四錢,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