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草對砷吸收、轉運和富集的分子機制研究

《蜈蚣草對砷吸收、轉運和富集的分子機制研究》是麻密為項目負責人,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為依託單位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蜈蚣草對砷吸收、轉運和富集的分子機制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麻密
  • 依託單位: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科研成果,項目摘要,

科研成果

序號
標題
類型
作者
1
Evidence of vacuolar compartmentalization of arsenic in the hyperaccumulator Pteris vittata
期刊論文
Chen Hui|He ZhenYan|Ma Mi|Xu WenZhong|Dai XiaoJing|Yang XueXi|
2
Hyperaccumulation of arsenic by callus, sporophytes and gametophytes of Pteris vittata cultured in vitro
期刊論文
Chen, Hui|Yang, Xuexi|Xu, Wenzhong|He, Zhenyan|Ma, Mi|
3
Arsenate reduces copper phytotoxicity in gametophytes of Pteris vittata
期刊論文
Wang, Lei|Dai, Xiaojing|Ma, Mi|Zheng, Yongqiang|He, Zhenyan|Xu, Wenzhong|

項目摘要

蜈蚣草是2001年發現的砷超富集植物,地上部可以富集2.263 g /kg DW的砷。蜈蚣草的特性表明其中可能存在特殊的砷轉運和富集的分子機制。目前對蜈蚣草在砷脅迫下磷酸鹽轉運系統是否可能為砷酸鹽的轉運提供共同轉運通道,以及蜈蚣草磷酸鹽轉運蛋白基因是否與其它基因一起組成功能單位完成對砷的吸收、轉運和積累尚無報導。本項目擬通過對蜈蚣草磷酸鹽跨膜轉運蛋白基因Pvpht1和可能的砷酸鹽胞內轉運蛋白基因PvABCT1的表達模式、表達定位、ATP酶活分析及與砷積累的關係等研究,探索蜈蚣草對砷吸收、轉運和富集的分子機制。這不僅對深入了解植物在長期的演化中如何適應砷的脅迫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而且將為通過分子設計研發用於清除環境中砷污染的工程植物和降低砷積累的安全農作物提供有套用價值的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