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厥證,中醫病證名。是指感染蛔蟲卵引起的證候。常見於小兒蛔蟲病。
概述,病因病機,辨證要點,臨床表現,治法,方劑,常用中藥,常用腧穴,常見證型,針灸療法,預防,護理,
概述
蛔厥證,中醫病證名。是指感染蛔蟲卵引起的證候。常見於小兒蛔蟲病。
病因病機
蛔蟲好動而尤喜鑽孔,特別是受到某些刺激,如寒溫不適,使蛔蟲受擾時,更易在腸腑中竄動。最常見為蛔蟲上竄入隔,鑽入膽道而發生蛔厥。蟲體阻塞膽道,氣機不利,疏泄失常,表現為右上腹部劇烈絞痛,伴有嘔吐,或為膽汁、或見蛔蟲,甚則肢冷汗出,形成“蛔厥”之證。
辨證要點
腹痛在劍突下、右上腹,呈陣發性劇烈絞痛,痛時肢冷汗出,多有嘔吐,且常見嘔吐膽汁和蛔蟲。
臨床表現
有腸蛔蟲症狀。突然腹部絞痛,彎腰屈背,輾轉不寧,肢冷汗出,噁心嘔吐,常吐出膽汁或蛔蟲。腹部絞痛呈陣發性,疼痛部位在右上腹或劍突下,疼痛可暫時緩解減輕,但又反覆發作。重者腹痛持續而陣發性加劇,可伴畏寒發熱,甚至出現黃疸。舌苔多黃膩,脈弦數或滑數。
治法
安蛔定痛,繼之驅蟲。
方劑
烏梅丸加減。
常用中藥
烏梅、細辛、椒目、黃連、黃連、黃柏、乾薑、附子、桂枝、當歸、人參、延胡索、白芍。
常用腧穴
迎香透四白、膽囊穴、內關、足三里、中脘、人中。
常見證型
蛔厥證(蛔蟲病)。
針灸療法
毫針瀉法。
預防
1.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後洗手,不吃生菜及未洗淨的瓜果,不飲用生水,以減少蟲卵入口的機會。
2.不隨地大便,妥善處理好糞便,切斷傳染途徑,保持水源及食物不受污染,減少感染機會。
護理
1.飲食宜清淡,少食辛辣、炙煿及肥膩之品,以免助熱生濕。
2.服驅蟲藥宜空腹,服藥後要注意休息和飲食,保持大便通暢,注意服藥後反應及排便情況。
3.蛔厥時,口服食醋60-100ml,有安蛔止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