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女孩(2002年王文華編著圖書)

蛋白質女孩(2002年王文華編著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蛋白質女孩》是2002年時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年輕的作家王文華

蛋白質女孩,指女生像蛋白質一樣--健康、純淨、營養、圓滿。20世紀末,在國際化的台北搬演一套爾虞我詐的愛情兵法。

基本介紹

20世紀上半葉,張愛玲以上海、香港雙城為背景,寫活了一個在愛情里精打細算的傾城戀曲。20世紀末,年輕的作家王文華則以《蛋白質女孩》(時報出版),在國際化的台北搬演一套爾虞我詐的愛情兵法。王文華說,《蛋白質女孩》不但使他在文學上回到一向最感興趣的人際關係題材,小說里那些時髦、喜歡在情愛中涉險的都會男女,也是在他生活中最為 熟悉的人物。
大學念的是台大外文,研究所拿的是史丹佛大學的企管碩士,曾經在美國華爾街工作過,職務是迪士尼台灣分公司的企劃經理。王文華的學經歷其實與《蛋白質女孩》里的人物很像,可是和王文華少數幾次的接觸經驗,卻覺得他永遠像個循規蹈矩的乖寶寶。王文華也承認,書中的角色其實寫得比較極端,大部分的情節是從觀察、想像以及朋友告訴他的故事中加以重組改編。
《蛋白質女孩》的特色之一,在於它的語言。唇槍舌劍間,可以欣賞的不僅是你來我往的機智,而且可以看王文華在刻意押韻與類似“高維修女子”、“感覺有角”等西字中用里,營造一種突梯的語言想像樂趣。不過就像王文華所感覺的,《蛋白質女孩》大概是他作品中受到最多矚目與爭議的。其中一個爭議就在於他有意求工的押韻,有些人認為這種寫法很好玩,但也有人覺得太雕琢,王文華解釋說,其實他嘗試用這樣的寫法並沒有文學上的鴻圖大志,只是寫的時候特別覺得痛快淋漓,有一種不同的書寫樂趣。另外王文華常聽到的批評是,張寶這個角色實在是令人不能忍受的自私邪惡男性沙文主義。對此王文華也頗覺遺憾地說,讀者其實忽略了張寶和書中的“我”,都是有多種層面的人,他們自私也純情,有畏縮也有大膽行動的時候,並不是從頭到尾都是一個調性。王文華也認為,每個人在現實生活中,說穿了都有張寶和“我”的成分,只是比重不同罷了。
感情歷程不像張寶,可是王文華實事求是的處世態度,卻與《蛋白質女孩》的都會風格一樣鮮明。王文華說,他的確是一個會關注現實面的人,像他每天早上聽到美國股市的報導都會非常感動,因為他想到的是經濟力量帶給人類的進步,在看電影的時候,別人也許只會注意藝術性,而他會想到從電影中可以學到什麼改善人生的方法,還因此寫了《電影中的實用智慧型》這本書。
這樣的他,王文華認為是深受史丹佛商學院的影響,因為那裡就會要求你開放、社交、八面玲瓏。王文華形容說,他在台大外文系時是個害羞的文藝青年,像是生活在火星上,呼吸不甚順暢的遠遠看著世間種種,美國的經歷則把他帶回地球表面,近距離的發現周圍還是有很多美的事物,使他變得更有效率也更踏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