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蛇草莓也叫蛇莓
植物名
學名:Duchesnea indica (Andrews)Focke
英文名:India Mockstrawberry
別名:泡草、三匹風、龍吐珠、三爪龍、野三七、一粒金丹、大莓。
科屬名:薔薇科 Rosaceae 蛇莓屬
生長環境
性耐寒,喜生於陰濕環境,不擇土壤,但在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土壤上生長良好。 野生山坡、路旁、溝邊或田埂雜草中;
分布範圍
全國各地都有分布。
園林套用
蛇莓植株低矮,枝葉茂密,具有春季返青早、耐陰、綠色期長等特點。每年4月初至11月一片濃綠鋪於地面,可以很好的覆蓋住地面。 蛇莓在半陰處開花良好,花朵直徑可達1厘米。花期4至10月,花期一朵朵黃色的小花綴於其上,打破了綠色的沉悶,給人以生命的活力。 果期從5月開始也能持續到10月,用聚合果展示著鄉野里的驚艷紅色。 作為多年生草本,是一次建坪多年受益,可自行繁殖,在北京地區其綠期長達250餘天,花期、果期從4月份可連續至11月份,可同時觀花、果、葉,園林效果突出。由於蛇莓不耐踐踏,在封閉綠地可表現出很好的觀賞效果。
藥用價值
全草供藥用,有清熱解毒、活血散疚、收斂止血作用,又能治毒蛇咬傷,敷治疔瘡等;並用於殺滅孑孓及蠅蛆。
中藥名
花蛇莓(Herba Duchesneae Indicae)
(英)Indian Mockstrawberry Herb
別名 蛇泡草、三匹風、龍吐珠、三爪龍、野三七、一粒金丹、大莓。
來源 為薔薇科植物蛇莓Duchesnea indica (Andr.)Focke的全草。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全株有白色柔毛。莖細長,匍狀,節節生根。三出複葉互生,小葉菱狀卵形,長1.5~4cm,寬1~3cm,邊緣具鈍齒,兩面均被疏矛橇 ,具托葉;葉柄與地片等長或長數倍,有向上伏生的白柔毛。花單生於葉腋,具長柄;副萼片5,有缺刻,萼片5,較副萼片小;花瓣5,黃色,倒卵形;雄蕊多數,著生於扁平花托上。聚合果成熟時花托膨大,海綿質,紅色。瘦果小,多數,紅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於山坡、路旁、草叢、陰濕處。分布於華東、中南、西南。 採制 春、秋季採收,洗淨,曬乾或鮮用。 化學成分 種子含亞油酸、β-谷甾醇。 性味 性微寒,味甘、酸;花果有小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散結。用於痢疾、腸炎、白喉、頸淋巴結核、水火燙傷、蛇咬傷、疔瘡腫毒。
【別名】蛇泡草、蛇盤草、蛇果草、龍吐珠、寶珠草、三匹風、三葉莓、地楊梅、三爪風、三爪龍、三腳虎、紅頂果
【來源】薔薇科蛇莓屬植物蛇莓Duchesnea indica (Andr.) Focke,以全草入藥。夏秋採收,鮮用或洗淨曬乾。
【性味歸經】甘、酸,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散瘀消腫。用於感冒發熱,咳嗽,小兒高熱驚風,咽喉腫痛,白喉,黃疸型肝炎,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月經過多;外用治腮腺炎,毒蛇咬傷,眼結膜炎,疔瘡腫毒,帶狀皰疹,濕疹。亦可試治癌症。並可用於殺滅孑孓、蠅蛆。
【用法用量】 0.3~1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外敷。
【備註】(1)用於癰腫疔毒、瘰歷結核,可配蒲公英、地丁草、野菊花、夏枯草等藥同用;用於癌腫,可配合白花蛇舌草、七葉一枝花等藥同用;用於水火燙傷,可配虎杖根同用。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特徵及用途:多年生伏地草木,莖多數纖細,匍匐在地面上,有柔毛。葉互生賧指狀三小葉,小葉為卵圓形,長1~3厘米。有鋸齒,葉柄長,花黃色。果熟時紅色,由多數小圓果聚集成半球形。根肉質,較粗壯。喜生於田野、溝邊的潮濕草地。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 可防治腸炎病。 使用方法:防治腸炎病,每百斤魚種用鮮草0.5公斤,加適量水,煮沸30分鐘,拌入米糠,捏成團狀投喂,每天1次,連餵3~6天。 使用方法2:A肝穩定治療,黃疸型A肝患者,每日取鮮草,加適量水,煮沸,當成涼茶喝。每日服用,直至痊癒,能夠根治A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