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地錢

蛇地錢

蛇地錢,中藥名。為蛇苔科蛇苔屬植物植物蛇苔Conocephalum conicum (Linn.) Dum.、小蛇苔Conocephalum supradecompositum(Lindb.)Steph.的葉狀體。蛇苔,分布於全國各地;小蛇苔,分布於吉林、遼寧、陝西、浙江、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四川、西藏等地。具有消腫止痛,清熱解毒之功效。主治癰瘡腫毒,燒燙傷,毒蛇咬傷,骨折損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蛇地錢
  • :植物界
  • :苔蘚植物門
  • :苔綱
  • :地錢目
  • :蛇苔科
  • :蛇苔屬
  • :蛇苔、小蛇苔
  • 採收時間:夏、秋季
  • 用量:外用:適量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炮製,形態特徵,生長環境,鑑別,藥理作用,相關論述,

別名

蛇皮苔《雲南中草藥》,地皮斑、石皮斑、雲斑、一團雲(江西《草藥手冊》),地青苔《雲南中藥資源名錄》

入藥部位

葉狀體。

性味

味微甘、辛,性寒。

功效

消腫止痛,清熱解毒。

主治

癰瘡腫毒,燒燙傷,毒蛇咬傷,骨折損傷。

相關配伍

1、治指疔、背癰初起,蛇地錢適量。曬乾研末,加砂糖和桐油各適量,調勻外敷。(《江西草藥》)
2、治無名腫毒,蛇地錢、犁頭草、腐婢葉(均鮮)各等量,甜酒少許。搗爛外敷。陰疽忌用。(《江西草藥》)
3、治燙火傷,蛇地錢適量。曬乾研末,麻油調搽。(《江西草藥》)
4、治蛇咬傷,蛇地錢(鮮)適量。搗爛外敷。(《江西草藥》)
5、治嬰兒濕疹,(蛇苔)全草曬乾。炒炭研成細粉,植物油調敷。(《浙江藥用植物志》)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研末,麻油調敷;或鮮品搗敷。

炮製

採集加工:夏、秋季採收,去淨泥土雜質,曬乾或鮮用。

形態特徵

1、蛇苔,別名大蛇苔《浙江藥用植物志》。葉狀體深綠色,有光澤,長5-10cm,寬約1-2cm,多回二歧分叉,背面有六角形氣室,每室中央有1個單一型的氣孔,孔邊細胞5-6列。氣室內有多數直立的營養絲,營養絲由2-5個含大量葉綠粒的細胞構成,頂端細胞長梨形,有狹長尖。腹面淡綠色,有假根,兩側各有1列深紫色鱗片。雌雄異株。雌托鈍頭圓錐型,或蛇頭形,褐黃色,托下生5-8枚總苞,每苞內具一梨形孢蒴,孢子褐黃色,直徑70-100μm,表面密被細疣;雄托橢圓盤狀,紫色,無柄,貼生於葉狀體背面。
2、小蛇苔,別名花葉蛇苔《中國藥用孢子植物》。葉狀體淡綠色,無光澤,較前者小,長2.5-3cm,寬2-3mm,多為二次二歧分叉。背面具六至八角形氣室,孔邊細胞6-8列。氣室內部的營養絲1-3枚,頂端細胞短梨形,不具長尖。腹面綠褐色,有假根,兩側各有1列深紫褐色鱗片。雌雄異株。雌托圓錐形,褐黃色。托下生多數總苞,每苞內有一長梨形的孢蒴;孢子黃褐色,直徑60-80μm,有疣,彈絲短,有雙螺紋;雄托橢圓盤狀,紫色,無柄。秋季雌雄兩株先端邊緣密生綠色或暗紫色的芽胞體。芽胞體基部有覆瓦狀鱗片,芽胞呈不規則扁圓形,兩端微有突起。

生長環境

1、蛇苔,多生於溪邊林下陰濕岩石和土表,分布於全國各地。
2、小蛇苔,多生於林下或溪邊陰濕土上或石表薄土上,分布於吉林、遼寧、陝西、浙江、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四川、西藏等地。

鑑別

藥材性狀:1、蛇苔,葉狀體捲縮成團塊狀,灰褐色。濕潤展平後呈寬頻狀,革質,多回二歧分叉,長5-10cm,寬1-2cm,背面有肉眼可見的菱形或六角形氣室,腹面兩側各有1列深紫色鱗片。雌雄異株。雄托呈橢圓盤狀,紫色,無柄,貼生於葉狀體背面,雌托呈圓錐形,柄長3-5cm,著生於葉狀體背面先端。氣微,味淡。
2、小蛇苔,葉狀體捲縮成團塊狀,灰褐色。濕潤展平後呈狹帶狀,多回二歧分叉,長2-3cm,寬2-4mm。革質,背面借擴大鏡可見六角形或菱形的氣室。腹面中肋處密生假根,兩側各生1列紫褐色鱗片。雌雄異株。雄托呈橢圓盤狀,貼生於葉狀體背面,無柄;雌托同葉狀體先端生出,呈圓錐形,柄長2-3cm。氣微,味淡。

藥理作用

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作用。

相關論述

1、《江西草藥》:“解毒消腫。”
2、《全國中草藥彙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外用治疔瘡癰腫,燒燙傷,毒蛇咬傷,外傷骨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