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簡介
全村國土面積4.30
平方公里,海拔2200米,年平均氣溫13℃,年降水量1200毫米,適合種植
糧食作物農作物。全村耕地
面積1,028.00 畝,人均耕地 1.3 畝,林地 1,533.40 畝。2008年全村
經濟總收入 287.30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2,291.70 元。該村屬於喇閥潤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業、勞務收入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 3024.6畝,人均耕地3.3畝,主要種植馬鈴薯、玉米 等作物;擁有林地1533.4畝 ;水面面積129 畝;草地 120.6畝;荒山荒地1489.8畝,其他面積 149.4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路、通電,無路燈。全村有 123戶通自來水,有 82 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40% )。有201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0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8.05%和48.78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3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100戶(分別占總數的66.34%和48.78%)。
該村到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柏油麵;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4公里,無集貿市場。全村共有汽車3輛,機車7 輛。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49戶巴歸酷;裝有太陽能農戶49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49戶。全村有 5 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 5個自然村已通電;有 5 個自然村已通路;有 5 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 5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 41 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 39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25 戶堡厚捆設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
農村經濟總收入200.8 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6萬元,占總收入的 37.85%;畜牧業收入 94萬元,占總收入的 46.82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600頭,肉牛 16 頭,肉羊200頭);第二 、三產業收入11萬元,占總收入的 5.48 %;
工資性收入 19.8萬元,占總收入的 9.86 %。農民人均純收入雅提碑辣1540元,農民收入以畜牧業、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 12.7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140人(占勞動力的17.73%),在省內務工 130 人,到省外務工 1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畜牧業 ,主要銷售往省內。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9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46.82%。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照霸堡烏金豬 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畜牧業、種植中藥材產業。擁有企業 2 個。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01戶,共鄉村人口 789 人,其中男性 410人,女性379人,其中農業人口 761 人,勞動力 491人。該村以漢族、彝族為主,其中漢族 650 人,彝族 139人。到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 607 人,參合率 76.83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8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 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4公里。該村建有公廁2個,無人畜混居的農戶。
文化教育
該村無學校,學生到距離該村4公里的紅土地鎮中學上學。整個行政村
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27人,其中小學生 86人,中學生 41 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8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028畝,其中無土地流轉面積。未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 6 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9 人,其中少數民族黨員 1 人。黨員總數中男黨員 16 人,女黨員 3 人。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等5個村民小組。
人文地理
蚌德村梨樹小組作為我鎮新農村建設試范點,所建新區現已投入使用。因新區建在路邊,沿途經過時,新區成了我鎮的又一道亮麗風景。
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0萬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飲水困難,生產生活困難,學生上學難,民眾就醫難,自然村道路基礎設施條件差。該村今後的發展紋婆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旅遊特色產業,種植中藥材面積增加40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3000頭,牛150頭,羊3000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厚境主移勞動力420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 1540 元增加到1800 元。
文化教育
該村無學校,學生到距離該村4公里的紅土地鎮中學上學。整個行政村
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27人,其中小學生 86人,中學生 41 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8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028畝,其中無土地流轉面積。未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 6 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9 人,其中少數民族黨員 1 人。黨員總數中男黨員 16 人,女黨員 3 人。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等5個村民小組。
人文地理
蚌德村梨樹小組作為我鎮新農村建設試范點,所建新區現已投入使用。因新區建在路邊,沿途經過時,新區成了我鎮的又一道亮麗風景。
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0萬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飲水困難,生產生活困難,學生上學難,民眾就醫難,自然村道路基礎設施條件差。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旅遊特色產業,種植中藥材面積增加40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3000頭,牛150頭,羊3000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420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 1540 元增加到18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