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虱目俗稱虱子。體小而扁平,口器刺吸式,具不分節的喙,喙的前端開口具微齒列,口器不用時縮入頭內。複眼退化或消失,無單眼。頭略呈圓錐形,觸角短小,3~5節。無翅。胸部狹小,胸節多癒合。足粗短,攀懸式,跗節1節,末端具1強大的彎向內側的爪,與脛節端部的突起鉗合以夾持毛髮。腹部9節,無尾須。漸變態。終生外寄生於哺乳動物及人體上,吸食血液。其中人虱因寄生環境不同而分頭虱、體虱和陰虱,其專化性很強,是多種動物傳染病的媒介。已知約500種,我國已知50種左右
外形特徵
虱目(Anoplura)
漸變態,終生外寄生於
哺乳動物及
人體上,吸食
血液(與食毛目之區別:食毛目大部分以寄主的羽毛、毛和皮膚分泌物為食)。其中
人虱因寄生環境不同而分頭虱、體虱和陰虱,其專化性很強。
虱是多種動物
傳染病的媒介。該目全世界已知約500種,
中國已知60種左右,如人體虱、頭虱、
陰虱。
生活習性
昆蟲綱(Insecta)的一目。終生專性寄生於鳥類或哺乳類動物體外,有宿主專一性(宿主限制),體腹背扁平,形小,長0.33~11厘米,白、黃、棕或黑色,視宿主毛色而異。無翅。頭小,呈水平位。複眼退化或缺,無單眼。觸角3~5節,雄體的觸角特化為抓握器,交配時用以抓住雌體。咀嚼式口器或刺吸性口器。胸部可為3節,中胸可與後胸融合,吸虱亞目的胸部3節癒合為一。足發達,跗節1~2節,食毛亞目具1~2爪;吸虱亞目具1爪,並與脛節的齒狀突起相對,構成抓毛器官。胸部有氣門一對。腹8~10節。雄性生殖器可外翻,是為分種的重要特徵。虱亞目的食管通入中腸,有或無嗉囊,又有幫助吸血的泵樣結構。鈍角總科的嗉囊基部有櫛狀結構以防未消化的羽毛碎屑進入中腸。食毛亞目寄生於鳥類或
哺乳類身上,俗稱羽虱、鳥虱或咬虱。寄生於鳥者食羽毛或兼吸食血液及組織液。食羽者能消化角蛋白。寄生於哺乳類者可能不食被毛,而食皮屑、皮膚分泌物或血液、組織液。吸虱亞目僅吸食血液,具3根可伸縮的口針,不用時縮入頭內;唾液腺分泌物可防宿主的血液凝固。
生活環境
許多鳥獸可受多種虱的侵染,多數鳥類身上有4~5種,分別寄生於不同部位。虱目可暫時離開宿主以轉到另一個(同一或另一物種)宿主身上(如從獵物轉到掠食者身上或因身體接觸即在同種宿主個體間傳播),食毛亞目可附於虱蠅科(Hippoboscidae)等昆蟲身上從而更換宿主。但更換宿主的情況並不多見。鴨嘴獸、食蟻獸、犰狳、蝙蝠和鯨身上從未發現有虱目寄生。患病的鳥獸及喙有損傷的鳥類身上寄生的虱目昆蟲數較多,可多至數千乃至上萬個,整理毛、羽,曬太陽,灰浴可減少寄生蟲數,掠食性蟎為其天敵。宿主被虱目寄生後感瘙癢,並可致繼發感染。家禽家畜被寄生後身體衰弱,畜產品質、量受影響,人虱是斑疹傷寒及虱傳回歸熱等的傳播媒介。一種犬羽虱是犬絛蟲的中間宿主,鼠虱是鼠型斑疹傷寒的傳播媒介。除人體虱外,虱目終生生活於宿主身上。雌體大於雄體,數目亦多於雄體。有一些種主要營孤雌生殖,雄體罕見。卵單個或成團,附於毛、羽上,人體虱的卵則產於貼身的衣服上,6~14天孵出(人體虱),不完全變態。若蟲將孵出時,經口吸入空氣於卵內,至空氣壓力足以在體前端板狀的破卵器幫助下掀開卵蓋。若蟲形似成蟲而小,生活習性亦同,脫皮數次,8~16天後即成成蟲。
分類
象虱科 Haematomyzidae
海獸虱科/棘虱科 Echinophthiriidae
獸虱科/血虱科 Haematopinidae
擬血虱科 Haematopinoididae
虱科 Pediculidae
陰虱科 Phthiriidae
新毛虱科/新顎虱科 Neolignathid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