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山梅

虞山梅

虞山梅,又稱常熟梅,葉長30cm,寬1cm,老葉半垂,無光,葉梢尖,葉脈深,葉質厚,三瓣圓頭細收根,蠶蛾捧,如意舌。三瓣大頭細收,緊邊,厚肉,分窠蠶蛾兜捧心,如意舌,色綠肩平,乾細而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蕙蘭
  • 拉丁學名:Cymbidium faberi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
  • :天門冬目
  • :蘭科
  • :蕙蘭屬
  • :蕙蘭
  • 亞種:“虞山梅”
  • 葉長:30cm
  • 葉寬:1cm
  • 選育時間:約1912—1920年 常熟
  • 選育者:紹興 王長友
歷史,鑑賞,天錫梅與虞山梅,常熟,虞山,

歷史

“虞山梅”又名常熟梅,《蘭蕙小史》:“出常熟虞山。販客王長友攜以來杭。三瓣大頭細收,緊邊,厚肉,分窠蠶蛾兜捧心,如意舌,色綠肩平,乾細而長。九峰閣以‘冠春’易植之”;留有黑白照一幀,上有吳恩元親筆題字說明:“赤蕙新種,大頭細收,分窠蠶蛾捧心,龍吞舌,細長乾,平肩,色淨綠。梅門精品。初植虞山。丁巳冬,王長友攜草三筒來杭,余以‘冠春’蘭草易得之。

鑑賞

《蘭華譜》中說“本品前都只止於文獻中記載品,難得一見廬山真面目。今慶得斯物,的確如文中所載者,難得。”目前“虞山梅”在國內流傳較多,其中返銷種占了很大一部分。關於“虞山梅”的舌,《蘭蕙小史》的文字記載是“如意舌”,而在所留照片的題字是“龍吞舌”,這也導致了後來的蘭著對“虞山梅”的舌形記載中產生差別。吳恩元在“虞山梅”放花攝影時,在蘭照題上“龍吞舌”,但在後來的文字記載中用了“如意舌”,這也是一個認識和校正的過程。他在文字記載中用了“如意舌”應當說是完全正確的,以後所出的蘭著除了沈氏《蘭花》沒有載於此品以外,《中國蘭藝三百問》認為是“龍吞舌”,其他的蘭著均認為是“如意舌”。 《蘭蕙小史》以後所正式出版的蘭著,大都認為“虞山梅”是王長友采之虞山,虞山不大,其東南山麓融入常熟城,《蘭蕙小史》己講得很明白了:“初植虞山。丁巳冬,王長友攜草三筒來杭”,王長友僅是販賣而己,王長友是紹興棠棣鄉三社村蘭農,以種草販草為生,他賣給吳恩元的三筒“虞山梅”己是熟草了。那么王長友又是從虞山哪裡得來的呢?馮子才在《續蘭蕙同心錄》上講得明白:“虞山梅 赤轉綠蕙也。光緒末年出常熟言姓,又名常熟梅。三瓣結圓,緊邊,半夾背捧心,大如意舌,色光俏麗,時下極少,鹹以天錫梅影戲。余於戊辰年由四明楊祖仁先生處得來,草品細腳低環,與天錫梅草品迥異。” 《佚名蘭蕙圖譜》也有意同之介紹。王長友很可能便得於這個“常熟言姓”之家,馮子才與王長友都是當時的紹興人,所記應當是準確的。另外馮子才的“虞山梅”是“戊辰年”即公元1928年,從楊祖仁處轉讓而來。吳恩元得到此草的時間是“丁巳冬”即公元1917年冬天,其間相差十年,這裡面楊祖仁手中的“虞山梅”的來源便值得探討了,一種可能是來之吳恩元;第二種可能便是王長友從常熟得到此草後,一部分賣給吳恩元,另一部分到了四明楊祖仁之手。第二種可能性更大一些。關於此草來之“常熟言姓”,下山時間應是“光緒末年”光緒年間是指公元1875年--1908年,其末年應是接近1908年或就是1908年。可見吳恩元得到此草之前,至少在常熟己栽培10年了。《蘭蕙小史》中所說“以‘冠春’易植之”。“冠春”梅瓣春蘭,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紹興馮長生選出,賣給九峰閣。外三瓣長腳圓頭,緊邊,瓣厚,分窠硬捧心,小如意舌,葶高。
將《續蘭蕙同心錄》中“虞山梅”附詩復下:
銅雀春深有二喬,依欄靜看翠衣飄。
姑蘇台下留仙種,見得寧馨折一條。

天錫梅與虞山梅

《續蘭蕙同心錄》中所說,以“天錫梅”來冒充“虞山梅”。“天錫梅”是赤殼類梅瓣,蘭著上說其“歷史不詳”,也無選育人。其實“天錫梅”是宣統元年(1909年),紹興車慶庵先生在草花擔內選出來的,其 三瓣圓頭、緊邊、收根,肩平,半硬兜捧,小如意舌,花葶上花序僅四、五朵。

常熟

常熟已有5千多年文明史。邑內有櫻澤、良淆等文化遺址多處。3千多年前的商末,古公宜父周太壬炊子仲雍讓國南下建勾吳,定居常熟。自西晉太康四年(283年)建城以來,古城已有1700多年歷史,至唐代,已成為商業發達、街市繁榮的江南名城。古城坐落於虞山東南山麓,城外湖泊環抱,城內琴川古運河縱貫南北,故有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之美譽。自清至今很多藝蘭家選出春蕙不少銘品,例如春蘭“畹香”、“常熟素”、“常熟荷(冠荷)”、“常熟素荷”、“獨秀”、“虞山奇蝶”、“貓蝶”等十幾品;蕙花有“程梅”、“姑蘇梅”、“雜樣錦”、“常熟新梅”、“虞光”、“虞頂”等二十幾品。

虞山

虞山位於常熟市境西北部,近半伸入城內。因商末周太王次子虞仲葬此得名。又名烏目、海巫、伏牛等。西北向東南延伸;西南坡短而陡,多懸崖危岩,構成拂水晴岩、劍門奇石等景觀;東北坡平緩伸展,多幽溪深澗,形成桃源、石屋、頂山、破龍、瑞石、秦坡等山澗名勝。山中自然岩洞及泉水眾多,洞有老石洞、小石洞、白雲洞、仙人洞、老虎洞、羊棚洞、水簾洞、聯珠洞等,泉有焦尾泉、彀茶泉、睢陽泉、高道泉、舜過泉、君子泉、玉蟹泉、冽泉、湧泉等。自西晉起,海虞縣、常熟縣相繼建城于山下。以此山命名的春蘭“虞山奇蝶”和蕙花“虞山梅”,名響蘭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