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台嶺之戰

在新河口的虞台嶺大明軍隊抗擊蒙古韃靼入侵的惡戰

基本介紹

  • 名稱:虞台嶺之戰
  • 地點:虞台嶺
  • 時間:明正德年間
  • 參戰方:明朝;韃靼
  • 結果:明軍戰敗
  • 參戰方兵力:雙方投入數萬
  • 傷亡情況:明軍傷亡7000~8000人,張雄、穆榮二位將軍陣亡
    韃靼軍隊極少
  • 主要指揮官:白玉、張雄、穆榮
明弘治十八年(1505),在我縣新河口的虞台嶺發生了一場大明軍隊抗擊蒙古韃靼入侵的惡戰:雙方投入數萬兵力進行拼殺。大明軍隊浴血奮戰,頑強抵抗,最後以堅守陣地,韃靼兵退去告終。史稱虞台嶺之戰。虞台嶺是位於新河口村北0.5公里處,東西走向的一座山樑。山樑中間有一道自然形成的豁口,是歷史上連線壩上壩下的又一重要通道。從軍事上講這是戰略要塞,兵家必爭之地。大明軍隊為了把住這一軍事關隘,修建了一座軍堡,取名新河口堡,駐紮軍隊,並配備先進火器防守。據記載,明初新河口堡內常年駐紮軍隊千餘人,戰馬600多匹,鐵將軍炮、流星炮、沖敵炮等80多門,克敵炮、破虜炮、連珠炮160多個,神槍、九龍槍、仙人槍等200多條,四跟銃、五跟銃20多副。另外還有不計其數的刀、箭、鉛子等。為了增強整個防線的能力,朝廷自東向西還修築了長城。是年四月,明軍得到探子情報,韃靼兵大量集結,將有一次大規模的進犯行動,路線是萬全衛所轄五堡一帶,目標是搶奪財物、人口和牲畜。明軍隨即進行布防,調集重兵在萬全五堡駐紮,嚴防敵兵來犯。五月中旬的一天早晨,大地昏暗,天氣悶熱,韃靼兵約2萬餘人浩浩蕩蕩殺將而來。虞台嶺瞭望台守兵發現敵情後,急忙傳於烽火台。烽火台守兵急忙點起狼糞,滾滾濃煙沖天磓,迅速將敵情傳了出去。駐守新河口堡和新開口堡的副總兵白玉、游擊將軍張雄、穆榮得報,分別點起兩堡人馬共約萬餘人,拉運火器,趕赴虞台嶺迎敵。沒多時,兩軍會合,繼續前行。不一會,就見韃靼數千騎兵一路奔襲而來。明軍即刻開炮鳴槍攻擊。韃靼兵雖有死傷,但因火力有限,並未阻止韃靼騎兵的猛烈進攻,明軍迎頭衝上去,雙方展開激烈的搏殺。真箇是戰旗獵獵,炮聲隆隆,鼓角相鳴,人喊馬嘶,血流成河,屍陳遍地,好一場惡戰。只是明軍雖奮力拚殺,但還是沒能抵擋住氣焰強盛的韃靼兵的攻勢。白玉為了守住陣地,伺機反攻,率領部隊向一座山包上撤退。韃靼兵隨即把這座山包圍了起來。這時韃靼兵的後續部隊也隨即趕來,與先頭部隊會合,並布下營陣。話分兩頭,駐守萬全的總兵張俊得報敵情,迅速率萬餘將士抄近路向虞台嶺進發。經過一個多時辰的急行軍,來到虞台嶺。張俊率部欲與白玉合營,從一峽谷向山包靠近,這時只聽一聲吶喊。韃靼兵鋪天蓋地般衝下山來,雙方又是一陣惡戰。張俊見一時難以取勝,號令將士縮短陣線,拚死抵抗。韃靼兵也見一時攻克不下,遂又將張俊部包圍起來。就這樣,白玉部和張俊部被韃靼兵分割包圍,因音訊不通,雙方不能配合,難以採取行動。而韃靼兵因包圍拉長了陣線,兵力分散,無法發起攻勢,雙方對峙起來。韃靼兵的戰術是阻斷明軍水源和運送糧草通道,將明軍渴死、餓死、困死。而明軍的戰術是堅守陣地,等候救援和伺機反攻。被圍在山包上的白玉營中飲水和糧草很快耗盡,白玉命部下採集野菜充飢,就地打井取水'o野菜很快就吃光了,井打了十幾丈深,也未打出一滴水,將士們處於極度饑渴和疲勞之中。但將士們沒有一個臨陣脫逃,他們誓與陣地共存亡。在本土作戰,明軍為何沒有等來援兵?原來,韃靼兵為了配合這次虞台嶺之戰,在長城沿線布下重兵,形成重壓之勢。明軍防線全線吃緊,一時難以抽調兵力支援虞台嶺。兩軍對峙了7天7夜,誰也沒有採取行魂到了第8天上午,天氣突變,烏雲翻滾,雷鳴電閃,接著下起傾盆大雨,還夾著冰雹,很快山洪暴發。韃靼兵因駐紮在峽谷中,糧草、輜重隨即被洪水沖走。韃靼兵沒了糧草和輜重,心慌起來,無心戀戰雨剛停,就草草收兵撤去。明軍以高昂的鬥志、頑強的毅力,堅守陣地7天7夜,最終保衛了大明國土。此役兩軍傷亡慘重,明軍將士死傷七八千人,張雄、穆榮二位將軍陣亡,武器裝備損失很大。韃靼兵死傷雖少於明軍,但武器裝備、糧草輜重損失殆盡。戰後影響分析:此役取得勝利,除老天爺幫忙外,更重要的是大明軍隊與敵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但是,由於國運不強,並未真正挫敗韃靼兵南侵的企圖。在此後至隆慶的60多年間,韃靼兵多次經野狐嶺南下進犯。總體說,雙方互有勝負,但長城沿線始終掌控在明軍手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