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公著夫婦墓

虞公著夫婦墓

虞公著夫婦墓位於四川省眉山市彭山縣江口鎮石龍村,是南宋虞公著及其夫人留氏夫婦分室合葬墓,墓室建築及石刻浮雕大部保存完好。虞公著生前為“宋中奉大夫和渠州軍州兼管內勸農使、仁壽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虞公著夫婦墓
  • 地理位置:四川省眉山市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類型:景點
古墓介紹,墓道,墓門,享堂,棺室,腰坑,墓誌內容,虞公著墓誌,留氏墓誌,墓誌價值,提供了虞公著夫婦相關信息,提供了虞允文留正相關信息,提供了虞留二家後代的相關信息,提供了彭山縣有關地理信息,

古墓介紹

虞公著夫婦墓是用紅砂岩石條、石板壘砌而成,分東、西兩室,但相鄰兩側各有牆壁,壁間相距0.75米,內填泥土。其墓向皆北偏西。兩室皆呈長方形,均長4.95米,由墓道、墓門、享堂、棺室及腰坑等組成。

墓道

墓道,長度不明,其後端與墓門兩側石條砌成的八字門牆相接。東墓道寬2.89米,西墓道寬3.13米。

墓門

墓門,東墓門寬1.52米,西墓門寬1.48米,高均為1.88米。門間相距1.35米,兩門略有前後,差距0.22米。其砌法是:兩石條豎砌作門柱,柱上用一弧形石條橫砌作門楣。門柱均高2.16米,厚0.6米,東室的寬0.46米,西室的寬0.41米。門楣均厚0.63米;東室的長2.63米,高0.69米;西室的長2.69米,高0.6米;門楣正面上部圓弧外突,形如梳背。門框頂部鑿有弧角,使呈圓角平頂。兩室墓門外均用條石封堵。

享堂

享堂在墓門後,結構基本相同,均長0.97米,寬1.9米,東室高2.64米,西室高2.82米。壁牆系用四條石壘砌而成,砌法是:最下層石高0.62米,砌於墓門柱後0.15米處,為壁基;第二層為正壁,條石高1.08米,砌於壁基上,並向內縮0.15米;第三層壓於正壁上,與壁基平行,石高0.58米;第四層為疊澀頂,內縮0.31米,砌於第三層上,東室石條高0.36米,西室石條高0.54米。享堂頂用整石嵌砌,略呈正方形。享堂地面均用石板鋪砌。

棺室

棺室在享堂後,高出享堂0.38米,室內前高後低。兩室均長3.35米,寬1.6米。棺室門為雙扇格門,置於享堂側角,向外啟閉,砌法與墓門相同。兩室格門均高2.16米,寬0.93米,厚0.16米。門的上軸伸入享堂疊澀牆內,下軸插於鋪地石內,插孔內嵌有鐵圈,轉動靈活。門下砌有及閘寬相同的石條,高0.19米,以襯砌鋪地石,使地平高出享堂,為一台階。兩棺室之兩牆壁及閘平,分前後兩部砌成,前高後低。其砌法是:壁前部用五條石料分三層壘砌,下層橫砌一條石作壁基,中層用三石板交錯豎砌成壁,並砌有前、後壁龕,上層亦用一條石橫砌,與下層平行。前部室頂,系用三石板拼嵌而成平頂。壁後部系一整石板豎砌而成,其頂亦為整石嵌砌。兩棺室後壁亦用五條石料分三層壘砌成壁和壁龕、壁頂。兩棺室地面,各用三石板橫鋪,鋪石四周鑿有平行線槽,用作排水。棺室下的墓穴底部亦開有排水溝,溝上用石板覆蓋,並施以木炭和石炭。

腰坑

腰坑,東室鑿於棺室墓穴底部岩石上,為一不規則圓坑,其徑、深約為0.19米;西室則在排水溝上的防潮層中,系木炭壘砌。

墓誌內容

1982年12月,在虞公著夫婦墓內出土了虞公著及其夫人留氏志。其志石帶座,各置於東西室的享堂內。
因虞公著生平言行另有“行狀”,故虞公著墓誌止敘大端,不及其他,撰文者為虞公著之子虞普,留氏墓誌撰文者為虞公著,兩墓誌均未署書寫者姓名。兩志石現藏彭山縣原墓室內。

虞公著墓誌

虞公著墓誌,在東室內,通高1.12米,寬0.74米、厚0.12米,字徑5厘米,志座高0.3米、寬0.96米、厚0.32米。志文隸書豎行,計13行,行字不等。全文共238字。其志文如下:
虞公著夫婦墓:男墓甲士虞公著夫婦墓:男墓甲士
“宋中奉大夫、知渠州軍州、兼管內勸農使、仁壽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賜紫金魚袋虞公著,字中子。考允文,左丞相、少傅、武安軍節度使、四川宣撫使、雍國公、累贈太師、謚忠肅。母王氏,封蜀國夫人。公生乾道元年乙酉冬十月乙巳。以丞相郊恩補承事郎,歷官至中奉大夫,爵仁壽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終於寶慶二年丙戌夏五月戊辰,年六十有二。男普,承議郎,權知石泉軍,晉,宣羛(羲)郎、知漢州什邡縣丞;[丌日(期),承事郎、知眉州眉山縣丞;?amp;#93;(時),迪功郎、寶慶府江原縣主簿;會,登仕郎;香,通仕郎;女[艹日冖政,許適承奉郎劉貫孫。以是歲冬十二月甲午葬眉州彭山縣安鎮鄉安城裡卯山之兆。若公言德之懿,則具載行狀。普等泣血謹志。”

留氏墓誌

留氏墓誌,在西室內,通高1.55米,額高0.43米,寬0.8米,厚0.2米。刻篆書豎行《宋故安人留氏銘》8字,計兩行,行各4字,字徑6厘米。另篆書的兩旁及項部,還飾有四條對稱的圓弧形的平行淺平槽。額下與志身連線處之中有一圓穿,其直徑為0.08米,志身高1.12米,其寬、厚與額同,字徑2厘米。志文楷書豎行,計24行,全文共1073字。以上兩件志文均完好。其志文如下:
“安人姓留氏,泉南人。丞相衛公女。母徐夫人,早世。安人幼自樹立,衛公宿愛之,擇所宜歸,遴甚。先是衛公以進士試禮部,先雍公適持衡,得其文,置異等。後又薦之朝。及衛公帥蜀,遂以安人歸公著,時先公薨背久矣。安人每以不及奉定省為恨,事姑愈篤。甫年餘,即東下,越九年,身雖留南,心想未嘗一日不在姑側也。比還,乃克侍左右。姑適苦痢,勢頗急,而公著亦眩瞀不知人。安人以隻身親兩地湯藥,且致祈禱,殆廢寢食,跨數月不少懈。病者愈,安人神爽焦然。衛公晚歲留邵南,安人每以不得信為戚。浸淫日久,神益悴。隨公著宦遊,過靈泉、長松、得道山等處,悉捐金以翁遄歸為禱,暨得歸報,喜耳。悲未幾,屬疾,狀若風。迨易簀,區處家事猶歷歷,終以不一見翁為遺憾!其篤孝蓋根於天也。余初試吏,臨界市泉南舶,樂其土風,欲家焉。安人不可,曰:‘君蜀人,墳墓故在蜀,乃曠萬里家於閩,人其謂君以我故,溺愛忘鄉國也。’余愧其言而止。第於行都北關外列數楹貯浙莊歲入,蓋先公之志雲。余所居官,安人未嘗問外事。丞唐安時,族有嫠歸,賴其家所素,請系官田生。或抵[血戲欲強奪之,急以故徠告。且持金密遺安人,丐書直其事,余初不知也,忽自外人。安人逆謂余曰:某氏之請,辭固直,奈何以金污我,曷罷遣,母(毋)為君累!余矍然,婉辭謝遣之。生平守繩約,未嘗妄以一錢費。暨周急,奉浮屠,至一日捐三千緡者。在泉南時,老兵林德以何人遺棄子告,安人亟賄鄰婦乳飼之。未幾,有徠謜得以為後者,加帛米並遺焉,棄兒用是得全。張氏妹有行,凡膏沐紃縷之具,安人預自東南件置,橐以歸,無秋毫慊者。逮[方幾(杭)萬里往壻湯氏,其為之具亦然。伯祖蚤亡,無後。先雍公奏族子承志繼之,亦終承事郎。余取其子曰,孝,先教養之。安人每曰,此真吾舅意也。經紀之不遺餘力,冠若昏(婚),皆周給焉。安人天資莊謹,未嘗妄喜笑,所服多澣(浣)濯。未笄,淡然有出世意,衛公以大倫開曉乃止。故凡世人所愛慕事,視之落然,惟教媵子逾巳(已)出,臨終尚囑以學不置也。按留氏在周莊王時為著姓,毛鄭注‘丘中有麻’詩,以‘彼留子嗟’為周大夫姓字。列國時,衛夫大(大夫誤倒)留封人亦因以為姓。其後至漢末,避地會稽。至吳,有曰略、曰贊、曰平,各以功績著。五代時諱從效者,永春人,仕江南李氏為清源軍節度使。建隆初,遣使自吳越假道崎嶇人貢。藝祖皇帝嘉其忠,特厚錫撫之。明年薨,追封鄂國公,誥今猶存。鄂國為人忠勇,而撫所部甚恩。嘗云:後百五十年吾子孫當有興者。衛公即其後也。具有譜牒在,安人之原委遠矣。曾祖仁譓,贈太師。祖鑄,累贈太師。父衛國公正,年今七十有二,以少保觀文殿大學士致仕,居於家。安人初以父封孺人,再以余得今封。二子,普,承事郎;和,幼未奏,遷為奉議弟[方幾(杭)孫之子。初,衛公年三十有六,得安人喜甚,自以其齒第之。暨安人死於陵陽祖居之正寢,年適三十六矣,似有冥數屍之者,實慶元五年九月三日壬辰。以六年十月二日乙酉葬於眉州彭山縣安鎮鄉之東山。余以伉儷故,不能忘,回視二子益悲,乃敘而銘之。銘曰:初孰起之,既華以美也。終孰止之,遽委以死也。故鄉萬里而葬於斯,悲其可已也。我銘其藏以識之,尚千萬祀也。
朝請郎、新權發遣開州軍州、兼管內勸農事虞公著篹。”

墓誌價值

提供了虞公著夫婦相關信息

從墓誌中,可知墓主人虞公著(今四川眉山市仁壽縣人)生於乾道元年乙酉(1165)冬十月,終於寶慶二年丙戌(1226)夏五月,官至中奉大夫、知渠州軍州、兼管內勸農使,享年62歲。因其父虞允文是宋代“出將入相垂二十年”的名臣(《宋史·虞允文傳》),得封為仁壽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其母王氏,以夫貴,封為蜀國夫人。
虞公著妻留氏,封為安人。從安人卒於慶元五年(1199)九月推算,可知生於隆興元年(1163),享年36歲,安人事親孝,對夫賢,嚴於律己而待人寬厚。其行在墓誌中記載較詳,這說明安人在古代婦女中是有懿行可述的。

提供了虞允文留正相關信息

墓誌還記載了有關虞氏和留氏先世的資料,提供了有關虞允文和留正的相關信息。
虞允文,“隆州仁壽人”,於紹興三十年采石之戰大敗金兵,保住了宋高宗偏安之局,固不僅以帥蜀而身系國家安危。而留正帥蜀,亦推行惠政。史稱“平四蜀折租價,歲減酒課三十八萬”,“正在蜀以簡素化民,歸裝僅書數簏,人服其清”。
志文稱安人為泉南人,據《宋史》,其父留正是“泉州(今福州市)永春(縣)人”,可知志文泉南即指泉州永春縣。志文載“衛公以進士試禮部,先雍(國)公適持衡,得其文,置異等,後又薦之朝”,《留正傳》則雲“宰相虞允文奇之,薦於上(宋孝宗)”,與志同。而虞允文為禮部試主考一事,《宋史》虞允文本傳未及,此志可補史傳之缺。
由於四川在南宋是抗金鬥爭前沿陣地,故史載虞允文以“資政殿大學士”任“四川宣撫使”,而留正則以“龍圖閣直學士”任“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是兩位宰相先後帥蜀,說明四川地理位置在軍事上的重要性和他們擔負的重任。志文雲“及衛公帥蜀,遂以安人歸公著,時先公薨背久矣”,亦可與史互證留正帥蜀之事。同時從安人結婚年齡,舊俗一般在十五歲推算,則可能在淳熙五年(1178)。加上留正本傳雲,留正治蜀,於“乾道初,羌平”,又可知其父帥蜀,大約在乾道初到淳熙五年這段時間。此等重要事跡,從史籍所載又可補兩墓誌述其先世之不足。
志文又云:“父衛國公正,年今七十二,以少保觀文殿大學士致仕,居於家。”可知安人焦急至死,即當其父七十二歲致仕之時。志文又雲“衛公晚歲留邵南,安人每以不得信為戚”,與史載“寧宗即位”,留正因“張釜言,責授中大夫、光祿卿、分司西京,邵州居住。明年令自便……詔復元官致仕”,其致仕居於邵州,志與史合。所謂“安人每以不得信為戚”,殆即指其父受讒言謫居邵州而言。至於嘉泰元年(1201)留正進封魏國公,後贈太師,謚忠宣,這是安人逝世後的事,因此志文不載。

提供了虞留二家後代的相關信息

據《宋史·虞允文傳》載“子三人,公亮、公著、杭孫。孫八人,皆好修,唯剛簡最知名”,可知志文未及其兄公亮,而公著則為虞允文的第二個兒子。至於杭孫,志文作[方幾(杭)孫,系公著的三弟。志文提到其“萬里往壻湯氏”而“孫八人”,從墓誌一可知有“普、晉、(期)、?amp;#93;(時)、會、香六人,俱有官職”。再從志文可知安人“二子”除普外,還有“和,幼未奏;遷,為奉議弟[方幾(杭)孫之子”正符八人之數。又《留正傳》載“子恭、丙、端,皆為尚書郎。孫元英,工部侍郎,元剛,起居舍人”。但據墓誌二知留正尚有一女,《傳》未載。

提供了彭山縣有關地理信息

虞公著夫婦墓誌均言葬地在眉州彭山縣安鎮鄉之東山(一雲“安鎮鄉安城裡”),彭山縣在宋代屬眉州(今眉山市),而墓誌所出合葬墓在今彭山縣江口鎮石龍村境的亭子坡,可以考見古地名安鎮鄉之東山或安城裡即在此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