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的99個夜晚》是2012年陽光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學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虛擬的九十九個夜晚
- 作者:劉學軍
- 語言:簡體中文
- 出版時間:2012年4月1日
- 出版社:陽光出版社
- 頁數:143 頁
- ISBN:9787552500837
- 定價:25 元
- 開本:32 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專業推薦,媒體推薦,名人推薦,序言,
內容簡介
70後詩人在改變當代詩歌的面貌的同時,也引發了很多關於當代詩歌的新的問題。他們的寫作會讓我們重新反思當代詩歌的起點問題,也會促使我們考量不同的詩歌路徑的問題。此外,對當代詩歌的代際關係,他們的寫作提供了新的不同以往的挑戰。這套詩系,或許能讓人們從更多的側面了解70後詩人是如何出牌的。《虛擬的九十九個夜晚》是其中之一,《虛擬的九十九個夜晚》的作者是劉學軍,在他的詩中,您可以體會到本質、本色和本真。
圖書目錄
阿爾:詩歌時代的偉大晚上
第一輯 無關春天
歌頌春天是件羞恥的事
"凍雨"
三亞灣
過瓊州海峽
在桂林
半截天空壓向更深的正午
伊犁或十二月隱逸的水
窖藏
風
南門
朝陽街
空
山口
一零二路
十月
一個男人眼裡的淚水始終噙著
那會,廣場空無一人
消失
有關春天
早操
鬼節
廣場(一)
廣場(二)
灰天鵝
老房子
二層樓
恐懼
亂碼
寒流
永安巷
車過同心
在洛陽
玉門,玉門
氣溫驟降
鷹眼
有關沙的斷想
大風吹過同心
車過固原
惡
在春天絕了回憶
除了空空的身體
有無數個春天,有無數個人類,有無數個鐘樓
桃花
春天的廢墟
你是母親的好孩子
第二輯 寧夏書
中寧:河東
同心:雨水
永寧:草藥
青銅峽:水傷
靈武:碎瓷
洪廣營:碎片
蕭關:辭章
中衛漢長城:素衣
賀蘭:大風
三關口:殘雪
党項:離歌
靈州:裙擺
廣武:豁口
姚伏堡:井繩
三營:石頭
拜寺口:星辰
平羅:衣衫
瓦亭:琵琶
朝那古城:湫水
北長灘:欲望
第三輯 虛擬的九十九個夜晚
虛擬的九十九個夜晚(一至九十九)
評論
寧夏詩人劉學軍
關於劉學軍
劉學軍的詩歌:火焰之外
陽光在飄,我第一次看到雲
劉學軍:在風景中且行且唱
詞和語境
作者簡介
劉學軍,20世紀70年代生於寧夏平羅,現寓居銀川,就職於寧夏文化國際旅行社。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我始終堅信那是玉,洗刷了人類低處的痛。"遊走於祖國大地上的詩人內心的"無邪"是觸動詩性靈魂的核心。學軍該是本質的、本色的、本真的詩人,他必將緣於熱愛而更加沉穩。
--馬占祥(詩人)
詩是經驗,僅有行走和情感是不夠的。學軍在行走間思考,在思考中取捨,堅持對愛和希望的言說,虛擬的場景中有詩人的真情體驗,簡約的表達中有紛呈的意象。對於傳統的詩歌寫作和大眾閱讀日漸接受的口語化書寫,都構成了巨大的顛覆。
--王懷凌(詩人)
這是-個在旅途中悲天憫人的行者,更是一個被天空"藍得心生矛盾''的人。學軍以"在路上"的狀態,洞察人間悲喜,以獨有的視角,呈現給我們獨特的行吟詩歌。長詩《虛擬的九十九個夜晚》是他與天空、大地、生、死、愛、恨的"秘密交易”,是與自己靈魂充滿疼痛與糾結的對話。
--胡應鵬(詩人)
學軍的詩歌,不謀大、不圖遠,不求規矩,自在、性情、氣魄,虛幻中能夠觸摸,方寸間可以虛空,瀰瀰漫漫扶搖而上,實為詩歌的高境界。將一束草寫成了一束草,將一滴水寫成了一滴水,將一首詩歌寫成了一首詩歌,需要一份實在的才華和功力,需要胸懷。
--劉岳(詩人)
學軍。詩歌。大野之子。行走在永不結束的雪上。是塵世少數活著的火焰。
--西棣(詩人)
名人推薦
“我始終堅信那是玉,洗刷了人類低處的痛。”遊走於祖國大地上的詩人內心的 “無邪”是觸動詩性靈魂的核心。學軍該是本質的、本色的、本真的詩人,他必將緣於熱愛而更加沉穩。
——馬占祥(詩人)
詩是經驗,僅有行走和情感是不夠的。學軍在行走間思考,在思考中取捨,堅持對愛和希望的言說,虛擬的場景中有詩人的真情體驗,簡約的表達中有紛呈的意象。相對於傳統的詩歌寫作和大眾閱讀日漸接受的口語化書寫,都構成了巨大的顛覆。
——王懷凌(詩人)
這是一個在旅途中悲天憫人的行者,更是一個被天空“藍得心生矛盾”的人。學軍以“在路上”的狀態,洞察人間悲喜,以獨有的視角,呈現給我們獨特的行吟詩歌。長詩《虛擬的九十九個夜晚》是他與天空、大地、生、死、愛、恨的“秘密交易”,是與自己靈魂充滿疼痛與糾結的對話。
——胡應鵬(詩人)
學軍的詩歌,不謀大、不圖遠,不求規矩,自在、性情、氣魄,虛幻中能夠觸摸,方寸間可以虛空,瀰瀰漫漫抉搖而上,實為詩歌的高境界。將一束草寫成了一束草,將一滴水寫成了一滴水,將一首詩歌寫成了一首詩歌,需要一份實在的才華和功力,需要胸懷。
——劉岳(詩人)
學軍。詩歌。大野之子。行走在永不結束的雪上。是塵世少數活著的火焰。
—一西棣(詩人)
序言
詩歌時代的偉大晚上
--關於學軍和他的詩歌
阿爾
劉學軍的筆名是漸行漸遠,我常玩笑說他是漸行漸近,抑或,是漸行漸進。於他的詩歌而言。
和學軍是汶川地震後認識的,地震時,他正好在四川。我在銀川,和同事們在報館裡為每天一個地震專題而絞盡腦汁。就逼著學軍發照片,很多張,但是最後還是用的不多。學軍卻認真,一張張發來,我知道,他發的或許已經不是照片了,是別的東西。
再後來,認識,一起混,下去採訪,等等。這些與詩歌,應該有些關係。
記得在固原,他寫在部落格上的詩,被匿名者罵。那詩,是即興之作,口水了一些,可個別寧夏人就是受不了。
受不了也得寫。詩歌到底是自己的,不是民眾的。
這個時代,獨唱是必須的。
這個時代的詩歌,是需要雄心的。
學軍已經開始了這樣的在路上。這個在路上,不是金斯伯格,更不是凱魯亞克,也不是唐宋傳奇和宋詩的風花雪月。
它是另一個詩歌時代的偉大晚上。
虛擬,其實是暗隱的具象實體。
九十九個晚上,這是抒情的漸行漸近方式。
每一個夜晚是相似的,相對的。甚至,是充滿敵意的意象。它們彼此構成,環繞,在詩人的內心之城。
我們從中聽到的是:陰鬱、塵土、禱告、大雪、烏鴉……
這些低沉的詞語,在學軍的詩歌里陷入,這些晚上,詞語的火焰,緩慢地燃燒著。在西北的遙遠之城,高樓林立中,這些詩歌,在月光的縫隙里,明明滅滅,依然生長。
學軍的詩歌,是西北的幻象,寧夏書。他一直想從無指向的大地抒情走出,直接進入這廣袤的地域詩歌里,有意識地讓那些北風烈的抒情詞語大量地進入詩歌的內部,那些在大雪中呼喚的嘴唇,那些閃電,那些山峰,那些被賜予地域之名的城市與河流,在學軍的詩歌里,澎湃不息,這是有風骨的詩歌寫作,在寧夏,是少見的。這,是有為的詩歌寫作。我尊重這樣的詩歌寫作。
無論哪一個時代,詩歌是永遠不會缺席的。
缺席的是,在這個時代的晚上,抒情無法安放的寫作者。我也向他致敬,因他的堅持,我和你們漸行漸遠。
就像學軍,從兜里掏出的有時候不是導遊小旗,而是~張白紙,他準備在這個夜晚,寫出和這個時代一樣匹配的,不太偉大,卻極具西北氣質的詩,就如他寫的:
陽光穿過冬目的窗台
銀川的天藍得讓我心生矛盾
坐在面南,我就像一個幸福的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