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錦蘆薈(學名:Aloe variegata L.)是百合科蘆薈屬肉質植物。株高20-30厘米。莖極短。葉呈列螺旋狀著生於短縮莖上,三角形,葉面凹入呈溝檀狀,葉背凸起先端銳尖。總狀花序;小花20-30朵,筒狀,橙紅色。蒴果。種子具趲。花期4-5月。果期5-6月。
原產於非洲南部地區。喜無日光直射的明亮之處,喜溫暖,忌低溫,最好將環境溫度保持在16-28℃間。
該種肉質植物可耐數周的蔭蔽環境,因此適合用來裝飾室內無日光直射之處。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分株,組培,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肉質植物。株高20-30厘米。莖極短。葉呈列螺旋狀著生於短縮莖上,三角形,葉面凹入呈溝檀狀,葉背凸起先端銳尖,長9-12厘米,寬2-3厘米緣具細齒,暗綠色,具白綠色斑點狀橫紋,肉質。總狀花序;小花20-30朵,筒狀,橙紅色。蒴果。種子具趲。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產地生境
原產於非洲南部地區。喜無日光直射的明亮之處,喜溫暖,忌低溫,最好將環境溫度保持在16-28℃間。
繁殖方法
分株
什錦蘆薈以分株法繁殖為主,多在每年3-4月進行。由於種苗是直接定植的,因此黛殖基質宜選用硫松肥沃的砂質蟆土, 所用盆器即為定植盆器。在操作時,可將大棵植株所長出的已有5-6枚葉片,高約3厘米的新生植株,小心地從母株上分高下來, 進行栽種即可。注意不要給新分栽的植株澆水過多,否則容易導致爛根現象發生。亦可採用播種法進行育苗。
組培
所用培養基:在實際操作中,可以根據不同的階段選擇以下培養基 ①芽誘導可採用添加BA3毫克/升+NAA0.2毫克/升的MS培養基;②根誘導可採用添加NAA0.5毫克/升+IBA1.5毫克/升+活性炭2克/升的1/2MS培養基;③繼代培養可採用添加BA2毫克/升+NAA0.1-0.2毫克/升的MS培養基。 所有培養基均要添加蔗糖30克/升;瓊脂7克/升;並將pH調整為5.8-6。
外植體處理:什錦蘆薈的組織培養以新生植株的根頸作為外植體效果較好。可從用分株法所繁殖的植株上取材。在接種前選擇健壯無病的小植株剪下,將其進行常規消毒後備用。
培養條件:把已經滅菌的小植株的根頸切成3-5毫米長的片,然後接種到芽誘導培養基上。經過8-10周的培養,外植體上開始長出叢生芽。當它們長到1厘米高時將其剪下轉接到繼代培養基上。隨著叢生芽的不斷長大,可以將高度為1-2厘米者剪下,轉接到生根培養基上。經4-6周的培養後,試管苗可長出較為茁壯的根系。培養溫度為24-26℃;每天光照8-10小時;光照度為1000-1500勒克斯。
栽培技術
試管苗管理:當試管苗長到2-3厘米高時,揭開瓶蓋,煉苗3-5天, 然後衝去根部的培養基,把它們移栽到經過滅菌處理的由腐葉、細砂按體積計以1:3的比例配成的基質上。移栽前期,要將空氣濕度保持在80-90%間,遮光率為50%,環境溫度控制在22-26℃間。當小植株開始抽生新葉時,即可定植於砂質壤土中。
上盆管理:宜選用疏鬆肥沃的砂質壤土做栽培基質。如果有條件,所用盆土可由腐葉、細砂、園土按體積計以0.5:2:1的比例配成。什錦蘆薈植株小巧精緻,生長緩慢,通常選用小型花盆進行定植,亦可使用中型花盆。什錦蘆薈十分耐早,但在夏秋生長旺盛階段應該經常使盆土處於徽潮偏乾的狀態,而在冬春低溫時節則應控制澆水需要掌握的原則是溫度越低澆水的間隔越長。例如,如果環境溫度僅保持在8℃,則間隔3-4周澆水1次也沒有關係,氣溫低澆水多往往是導致植株死亡的主要原因,這也是在管理什錦蘆薈時應該注意的一個要點。除在定植時於花盆底部施用10克左右的乾魚頭等作為基肥外,生長旺盛階段還應每隔10天追施1次稀薄液體肥料。長期置於室內的植株不宜立即放到有直射日光處,否則其葉片會變成棕紅色,從而使觀賞價值下降但夏季最好將其置於無日光直射的明亮之處。冬春時節由於環境溫度較低,什錦蘆薈生長十分緩慢,這是正常現象,不必著急,隨著春季氣溫的不斷升高其生長速度便會越來越快。越冬溫度不宜低於5℃。在陽台栽培中,什錦蘆薈通常不易罹病,亦很少受到有害動物的侵襲。對於3年生以上的大株,可於每年春季4月翻盆1次。
擺放位置:可以將什錦蘆薈擺放在東向、南向、西向、北向陽台上進行管理,其中以東向、南向西向陽台的栽培效果最好。 由於它的植株較為矮小因此適合用來裝點較為狹窄的陽台。在其生長旺盛階段,要將植株置於無日光直射的明亮之處夏季應該保持環境適當通風。冬季氣溫稍低並無妨礙。
主要價值
該種肉質植物可耐數周的蔭蔽環境,因此適合用來裝飾室內無日光直射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