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牙山

虎牙山

虎牙山,地處虎牙灘上岸,與荊門山隔江對峙,形成入峽江關,為三峽名勝。袁山松在《宜都山川記》中記載:“虎牙有石壁,其文黃赤色,有牙齒型”。山以物象受其名,故名虎牙。虎牙山景點有同治碑記、猇虎城標、楚塞樓、金蟾戲螺螄、屯兵洞、白靈古塔等108(2006年)個景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虎牙山
  • 外文名稱:Tiger Hill
  • 地理位置:湖北宜昌市陳家河附近
  • 著名景點:同治碑記、猇虎城標、楚塞樓、金蟾戲螺螄、屯兵洞、白靈古塔等
虎牙山簡介,虎牙山景點,

虎牙山簡介

虎牙山自古天險,與長江南岸荊門十二碚南北相對,形成江關。虎牙山下為虎牙灘。《水經注》云:“荊門在南山之半,虎牙在北山之間,公孫述遣二將以二山作浮橋拒漢師。下有急灘,名虎牙灘,一名虎牙。”虎牙灘有多處巨石暗礁,長江經此,水流湍急,航道險峻。多有航船遇難於此。上下行船由此經過皆望灘生畏。常避灘斜過江至荊門山仙人橋由江南行。在1964年擴修纖道、整治航道時,虎牙灘礁石被炸掉,因此航道通暢。
虎牙山虎牙山
三國古戰場景區位於虎牙山上,緊傍宜昌長江公路大橋 。景區占地4公頃,依山臨江而建。入內山峰突兀,臨江峭壁如削,山谷林木蒼鬱,古藤纏繞,自然景觀極佳。風景區以軍事文化為主題,以吳蜀夷陵(猇亭)之戰為背景,以臨江峭壁古鹽運纖道、清同治碑記為景點主軸線,陸續建楚塞樓、關帝廟三友園、擂鼓台、烽火台、白靈古塔等景點。景區建立後,國家領導人李鵬廖漢生閻明復等先後到古戰場遊覽參觀。2006年,風景區內有景點108處,另有三國歷史書畫展、三國軍事文化展、三峽奇石館、古代戰車等觀賞場所。

虎牙山景點

同治碑記
虎牙山該碑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修虎牙灘纖道,由宜昌府所立。碑位於虎牙山西段山麓,蛤蟆山下,向西南而立,是治理虎牙灘記事碑。碑文記載了清朝同治十一年(1822年)湖廣總督李翰章視察虎牙山纖道時,為保證川鹽入鄂徵收厘金以充軍資,撥付鹽稅治理虎牙灘的決策過程以及重修纖道、設定搶險措施的始末等,是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對研究明清時期川鄂長江航運、鹽政、防務等都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石碑旁有“同治十二年”的記年石柱。
猇虎城標
建造於1992年,由湖北美術院設計,為鍛銅塑造,長約5.1米,高4.3米。雕塑呈奔走咆哮的姿態,頭部昂揚,雙眼圓睜,嘴鼻如獅,虎口張開,虎牙外露,頭上有角,兩背生翼。原置在猇亭大道與金猇路交匯處,2003年因道路維修遷至古戰場風景區西大門側邊。後來不知去向了。
楚塞樓
根據《東湖縣誌》載:公元33年,漢將軍岑彭在荊門虎牙擊敗公孫述後於虎牙灘建楚塞樓,以揚軍威,後毀。1992年建古戰場風景區時重修。楚塞樓座落於虎牙山風景區內,樓系磚木混合結構,高3層16.2米,樓頂呈六角狀。風格為宋代建築,屋面採用重檐飛角,樓內斗拱穿架,木製格花窗隔欄。樓內一層供蜀國五虎上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塑像二層為三國人物展,有人物塑像50人;三層為詩畫展,有諸葛亮“出師表”(岳飛書)等書畫置於樓四周。2003年,張平經營時將“五虎上將”移至二樓,一層重置關公神像。樓面門柱書有“上收蜀道三千之雄,下鎮荊襄一方之局”楹聯。樓為虎牙山最高點,登樓遠眺,大橋雄姿,百舸競渡,江天一色,盡收眼底。是憑江觀景極佳所在。
金蟾戲螺螄
位於古纖道西端盡頭八步岩。此山由下而上旋轉至頂,狀加螺螄。而對面之山,如橫臥蛤蟆,虎視眈眈欲吞食螺螄。其景帷妙帷肖,當地傳為金蟾戲螺螄。1993年建風景區西門時,蛤蟆山改觀為。
屯兵洞
虎牙山 最大溶洞於虎牙山山路約百米處,洞口如門型,高約2米。入內乾燥寬敞,可容百餘人,洞及里向下彎曲延伸。欲深欲之窄,聽有陣陣水聲,疑與長江相通。傳說溶洞為歷代戰爭屯兵所用。民國時期,當地民眾常入洞躲避戰亂匪患。此洞修公路時填毀。景區內溶洞群在峭壁中,最大溶洞可容納30—50個士兵,洞高10米,洞頂凹凸不平,鐘乳重生,洞中有洞,洞洞相連,是隱兵屯糧的天然處所。
白靈古塔
虎牙山下,戰爭多起,萬千將士於江關天險處捨命廝殺,浴血搏擊。一將功成萬骨枯,留下孤魂無數。1992年,為悼念無數孤魂亡靈,特修白靈古塔,以讓失散魂靈有歸隱之所,以為祭。塔為七層,高約10餘米,為八角白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