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虎尾鐵角蕨
- 二名法:Asplenium incisum
- 界:植物界
- 門:蕨類植物門(Pteridophyta)
- 亞門:真蕨亞門(Filicophytina)
- 綱:薄囊蕨綱(Leptosporangiopsida)
- 目:水龍骨目(Polypodiales)
- 科:鐵角蕨科(Aspleniaceae)
- 屬:鐵角蕨屬(Asplenium)
- 分布區域:東北、華北、西北及長江以南,俄羅斯、朝鮮、日本。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植株高10-30厘米。根狀莖短而直立或多少傾斜,頂端連同葉柄基部密被鱗片,鱗片披針形,栗黑色,邊緣具齒突或近全緣。葉簇生,具柄,柄長1一4厘米,幼時淡綠色,後變亮栗色或粟褐色,有纖維狀小鱗片,後脫落,葉片線狀披針形或廣披針形,長8-27厘米,寬1.5-4.5厘米,羽裂漸尖頭,基部略狹縮,草質,光滑無毛,1-2回羽狀羽片約20對,具短柄,互生或近對生,開展,基部羽片逐漸縮小成卵形,長寬不到5毫米,中部羽片較大,卵形、三角狀披計形或披劊形,長1-2厘米,寬0.6-1.2厘米,基部截形,不對稱,先端鈍圓至漸尖,通常羽裂或基部全裂成1-2對小羽片;小羽片或裂片以狹翅相連,頂部有粗牙齒;葉脈羽狀,側脈分叉,不達葉邊。孢子囊群生於小脈中部,靠近主脈,成熟後布滿葉背面;囊群蓋線形至長圓形,灰白色,膜質,全緣。
分布範圍
生於林下濕岩石上。分布於我國東北、華北、西北及長江以南,河北、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四川、湖南等地;國外分布:俄羅斯(遠東地區)、朝鮮、日本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藥用部位】全草入藥。
【性味】《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淡,涼。”
【功用主治】清熱,利濕,鎮驚,解毒。治肺熱咳嗽,吐血,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小兒急驚風,指頭炎。
① 《植物名實圖考》:“去肺風。”
② 《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治咳嗽,吐血,去肺熱。”
③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清熱解毒,平肝鎮驚。”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4~1兩;或搗汁。外用:搗汁滴眼;或搗敷。
【選方】
① 治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岩春草、鳳尾草、摩來卷柏、雞眼草各一兩五錢,水煎服。
② 治小兒驚風:岩春草五錢,或加半邊蓮、高粱泡根各五錢。水煎服。
③ 治指頭炎:鮮岩春草加食鹽搗敷。(以上方出《浙江民間常用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