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坊路甲十五號,建成於1983年,作協和文聯的所謂“高知樓”。屬於《詩刊》的上級主管單位:中國作家協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虎坊路甲十五號
- 別名:高知樓
- 創建時間:1983年
很多當年寫過詩的人,一定還記得虎坊路甲十五號這個地址,甚至可以準確背出它的郵政編碼,100052。因為這裡曾經是《詩刊》編輯部。曾經,天天有好幾麻袋的詩稿被52支局的郵遞員扔在院門口。
其實當時《詩刊》在這座樓只占一個單元。這是一幢紅磚樓,共有五個單元。一單元有五層樓,是《詩刊》編輯部;後四個單元是六層,中國作家協會和中國文聯的幹部宿舍。
這幢樓建成於1983年。作協和文聯就聯手蓋了這座樓。 也就是作協和文聯的所謂“高知樓”。兩個中央直端設屬單位的高級文藝幹部,但又沒有高到夠住木樨地部長樓的,大多住在這裡。七十年代末宙多乎恥,他們從四面八方回北京,恢復黨籍,恢復待遇,趁著落實政策的興頭,群情激白淋捉奮,蝸居在團結湖、前三門、和平里等處的狹小住宅,點燈熬油,為文藝界的撥亂反正做了大量實際工作。這塊地皮,據說當講臘組年是特批給詩刊社的。具體批的當然是北京市相關部門,但這道批文的緣起,卻涉及到毛澤東。五十年代初,詩人藏克家等人為籌辦《詩刊》給毛寫信,得到毛傾情相助,還把自己的幾棵朵習首詩整理了,交《詩刊》發表。總之後來這塊地就姓詩了。一場“文革”,全中國的房產戶主乾坤大挪移,到了八十年代初,這塊地皮上的一幢黃色三層小樓煮陵灶,卻是歸中央電視台所屬。後來怎么討價還價、據理力爭,都不曉得了,總不外乎折中處理這條大原則。結局是一劈兩半,虎坊路十五號是中央電視台某部門,虎阿抹故道坊路甲十五號屬於《詩刊》的上級主管單位:中國作家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