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口餘生(崑曲劇目)

虎口餘生(崑曲劇目)

《虎口餘生》又名《鐵冠圖》,是由清遺民外史所作崑曲傳統劇目。

該劇目講述了李自成起義從勝利走向敗亡的故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虎口餘生
  • 類型:崑曲傳統劇目
劇情簡介,戲曲表現,

劇情簡介

明末李自成起義後,所向無敵。新任米脂縣令邊大綬為報效朝廷,帶了幾十名差役,掘了李自成的祖墳,想破壞李家的風水。李自成和他的軍師牛金星揮軍打敗鎮守潼關的孫傳庭率領的明軍後,又轉攻山西。不久,太原被他攻占了。嗣後,李自成命兒子李弘基領兵攻打代州,遭到總兵周遇吉的頑強抵抗。李弘基連攻十幾日,不僅未能攻占代州,反而損折了許多軍馬。李弘基陣前勸降,周遇吉不為所動。後來,李弘基約周遇吉單打獨鬥,自己反被周遇吉生擒。李自成得知兒子被擒,欲率兵前來搶奪。牛金星、李過等認為,硬打會送掉太子的性命,不如多送些金銀財帛,下氣相求。李自成採納了牛金星的建議,送了許多金銀、美女、珍寶奇玩到代州城下,求周遇吉放了他的兒子。周遇吉要他投降,歸順朝廷。李自成答應回去寫降表,但牛金星等反對投降。李自成遂下決心,捨棄兒子,指揮攻城。周遇吉立即殺了李弘基,與李自成決戰。代州城破,周遇吉退守寧武關,最後,他中了埋伏,自刎而死。在李自成攻打代州時,朝廷派大學士李建泰提兵西征,但李建泰在中軍郭中傑的勸誘下,投降了李自成。李自成不費一兵一卒,得了保全,乘勢攻克了京城。崇禎皇帝在煤山萬壽亭自縊身死。皇后、貴妃、宮女紛紛自盡。李闖王部屬攻占京城後,勒索財物,大肆逸樂,風紀敗壞,造成了迅速瓦解的危局。另一方面,李聽說邊大綬曾發掘他的祖墳,大怒,命緹騎連夜去捉拿邊大綬。那邊大綬自從掘了李自成的祖墳後,被朝廷中主降派參奏削職,退居在家。他聽到來捉拿他的訊息,怕連累家屬,投案自首。解至半路,清兵已經入關,李自成退出北京,向陝西一帶敗逃。邊大綬乘解差飲馬時,潛入深山逃走,後又被清兵抓獲。在審問時,清帥很賞識邊大綬,讓邊大綬當了山西巡撫。李自成逃到九龍山葫蘆套,被當地農民發現,用鋤頭砸死。

戲曲表現

該題材的崑曲傳奇先後出現三本,清初順治年間的《鐵冠圖》最先搬上舞台,作者佚名,原本也已失傳,僅存《撞鐘》《分宮》等折子戲,劇情見載於《曲海總目提要》卷三十三。康熙中,曹雪芹祖父曹寅編撰《表忠記傳奇》五十齣,又名《虎口餘生》,《曲海總目提要》卷四十六有記載。曹作以邊大綬的自述《虎口餘生》為故事依據,但卻吸收了《鐵冠圖》遺下的主要戲碼,如《觀圖》《對刀步戰》《別母亂箭》《守門殺監》《貞娥刺虎》等出。《觀圖》中寫鐵冠仙圖的情節,可證其關目源出於《鐵冠圖》。但曹寅的原作究竟何在?不得而知。康、乾之間,又出現了遺民外史改編的《虎口餘生》傳奇,共四十四出,有清坊刻巾箱本,今《古本戲曲叢刊》第五集據云南大學圖書館所藏乾隆時抄本影印。學術界對這個本子有兩種看法,一說遺民外史就是曹寅的化名,此本即曹寅之作;另一說認為遺民外史不是曹寅,但此本是從曹作改編緊縮而來的,所以主要關目仍保留了曹作的摺子。昆班演出時,歷來以《鐵冠圖》的劇名掛牌。《崑曲粹存》曾選載十八折,經與《古本戲曲叢刊》影印本比勘,有十四折出於影印本《虎口餘生》,只有《撞鐘》、《分宮》、《詢圖》、《捉闖》、《歸位》五折不見於影印本,這五折可能就是《鐵冠圖》原作留存的出目。這部戲在清末民初曾長期盛演不衰,京劇藝術家周信芳即據以改編為改良京劇《明末遺恨》,很有影響。這裡據影印本記錄劇情和摺子,並將仍在崑劇舞台上演出的《撞鐘、分宮》附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