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隆禪師碑

虎丘隆禪師碑

蘇州《臨濟正傳虎丘隆禪師碑》,碑文紀念宋代紹隆禪師(1077-1136) 與其師圓悟禪師故事。

師徒二人在虎丘雲岩禪寺將臨濟宗推向極盛,形成禪宗一派,即--虎丘派。紹隆禪師圓寂後,僧徒建塔於虎丘,宋司農少卿徐林撰碑文,後被毀,亦無拓本流傳。

當大元至大二年(1309)歲在己酉。集賢直學士朝列大夫趙孟頫重書。明年正月既望住山第七世孫壽永重建。

目前拓本為趙孟頫書拓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臨濟正傳虎丘隆禪師碑 
  • :宋徐林
  • 行書:元趙孟頫
  • :元至大3年(1310)1月16日
歷史記載,碑文,趙孟頫書,

歷史記載

《臨濟正傳虎丘隆禪師碑》
早在宋代就已經有了“臨濟正宗”之說。圓悟克勤是宋代高僧、臨濟宗楊岐派人,曾經住持過數座寺院,並且先後受到宋徽宗和宋高宗的敕賜,圓悟下有二大弟子,為大慧宗杲、虎丘紹隆兩支。
宋左朝奉郎司農少卿徐林撰文,紀念紹隆禪師與圓悟禪師故事,原碑不知何時被毀。
元至大2年(1309)趙孟頫書寫碑文,第二年重建此碑,當時趙孟頫在當地任職,與禪宗大師交往甚密,趙孟頫有大量尺牘流傳至今,並有《臨濟正宗之碑》傳世。
1953年虛雲和尚重建此碑,但碑文誤處較多,可見虛雲和尚當時沒有見到原碑拓本。
據傳國家圖書館一直有拓本保存。
2000年前後,有人收藏到趙孟頫鎖書拓本,拓本公諸於世。
2015年,有人(@老街味道)發現 ,青島美術館無名殘碑疑似趙孟頫書《臨濟正傳虎丘隆禪師碑》。
殘碑文12列,每列32字,自:“謂今之“溈仰寒拾也”至”曹溪之世,衣止“。凡384字。
1953年蘇州重修
虛雲和尚1953年重修之碑文。此文與趙孟頫所書文差異二十餘處。
虛雲和尚:臨濟正傳虎丘隆禪師碑

碑文

虛雲/文
菩提達磨,壁觀少室,斥相指心,號曰禪宗,五傳而至曹溪,逮今幾五百年。支流繁衍,異人間出,得果得辦,前後相踵,如薪續火,可謂盛矣。平江虎丘禪師,諱紹隆,和州含山縣人,生而岐嶷絕俗,九歲謝父母去家,依縣之佛慧院。又六歲削髮受具,又五歲而束包曳杖,飄然有四方之志。首遇長蘆淨照禪師,參叩之間,景響有得。
因閱《圓悟勤禪師語錄》,撫卷嘆曰:“想酢生液,雖未能澆腸沃胃,且要使人慶快,第恨未親聆謦放爾!”於是欲訪之。復至寶峰,謁湛堂準禪師。準曰:“如何是行腳事?”師露胸示之,曰:“和尚驗看。”準即打。師約住曰:“且莫盲枷瞎棒。”準大笑。
因留年余,乃謁死心於黃龍。心問曰:“是甚么僧?”師日:“行腳僧。”心曰:“是何村僧,行甚驢腳馬腳?”師曰:“廣南蠻道甚么?何不高聲道!”心喜曰:“卻有衲僧氣息。”師乃喝。退而參堂,度一夏。心甚器
重之,每嘆曰:“再來人也。”死心機鋒橫出,諸方吞焰,非上上根莫能當,
而於師重稱賞,眾皆側目。
已而趨夾山,見圓悟道隆。牙山遏泐潭乾之法子密禪師,相與甚厚,每研推古今,至投合處,抵掌軒渠,或若佯狂,議者謂今之“溈仰寒拾”也。久之,辭去,遂至夾山。
會圓悟移道林,師從焉。一日,入室,圓悟引教云:“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豎拳曰:“還見么?”師曰:“見。”圓悟曰:“頭上安頭。”卿於此有省。圓悟復曰:“見過甚么?”師曰:“竹密不妨流水過。”圓悟肯之。自此與圓悟形影上下,又二十年,斧搜鑿索,盡得圓悟之秘。
師以二親垂白,歸寓鄉郡褒禪山,蓋修摩耶忉利故事也。繼受請,住城西之開聖寺,四眾翕然歸仰。建炎之亂,盜起淮上,乃南渡宣城。士庶素欽師名,為結廬銅峰下。適彰教虛席,郡守李尚書光延師居之,道化益振。
四年,遷虎丘。爾時圓悟以時未平,泛峽歸蜀,曩之(碑有”同參“二字)輻輳川奔,一時後生望山而趨。師每登厘,從容示露,一味平等,隨根所應,皆愜其欲。故圓悟之道,復大播於東南,諸方謂圓悟如在也。
居三年,感微疾,白眾曰:“當以第一座宗達承院事。”眾請於郡,從之。事既,索筆大書伽陀曰:“無法可說,是名說法。所以佛法,無有剩語,(碑有”珍重“二字)。”擲筆坐逝。實紹興六年丙辰歲,五月甲午八日乙亥也,建塔于山之陽。凡住世六十年,坐四十五夏,度弟子復如等六十人。
嗚呼!佛法有正派,有旁支,曹溪之世,衣止不傳。雖日法源入海,汪洋大肆,而西土般若多羅讖記,特在馬駒,厥後五宗,唯臨濟一門,出馬祖後,於今最盛。圓悟近代尊宿,宗眼超卓,才辯縱橫,若麟角獨立,而師又深入其室,是可嘉也。林謂道德之重,不待家喻戶曉,而知言白雲即知為端,言東山即知為演,言虎丘即知為師也。真能壽楊岐光明正大之傳,而永臨濟於無窮者矣。不銘何以詒其後,銘曰:
於穆初祖,一花東土。讖至馬駒,益昭益著。
派衍而蕃,實惟圓悟。圓悟得師,如馬之縶。
大坐虎丘,雷動雲驁。臨濟中興,楊岐再住。
只履忽西,聯嚴龕墓。有神有天,來呵來護。
咨爾後昆,輾轉流布。
右碑系宋徐林撰,元至大二年,趙孟頻重書。
迨明季,塔漸荒圮。密雲禪師修葺之,距今又五百餘年。沙石剝落,榛莽陰翳。瞻望祖庭,中心軫結。去歲冬,自京南來吳,會緇素,鹹發修塔之願,共籌工事,遂告厥成。靈藏永固,正法恆明。凡我後昆,尚克歆承。謹錄徐碑文,並附述其緣起。
歲次癸巳後裔虛雲謹志
趙孟頫至大二年原碑文
下文中:文中“曩之同參,輻輳川奔”,“鄭重”等處與青島美術館殘碑不符,”輳“字碑刻為“湊”對比,“鄭"重”應為“珍”重.
臨濟正傳虎丘隆禪師碑
宋左朝奉郎司農少卿徐林撰
菩提達磨。壁觀少室。斥相指心。號曰禪宗。五傳而至曹溪。逮今幾五百年。支流繁衍。異人間出。得果得辯。前後相踵。如薪續火。可謂盛矣。
平江虎丘禪師。諱紹隆。和州含山縣人。生而岐嶷絕俗。九歲謝父母去家。依縣之佛慧院。又六歲削髮受具。又五歲而束包曳杖。飄然有四方之志。首遇長蘆淨照禪師。參叩之間。景響有得。目閱圓悟。勤禪師語。撫卷嘆曰。想酢生液。雖未能澆腸沃胃。要且使人慶快。第恨未親聆謦欬爾。於是欲訪之。復至寶峰。謁湛堂準禪師。準曰。如何是行腳事。師露胸示之。曰。和尚驗看。準即打。師約住曰。且莫盲枷瞎棒。準大笑。因留年余。乃謁死心叟於黃龍。死心問曰。是何村僧。行甚么驢腳馬腳。師應曰個廣南蠻。道甚么。死心喜曰。有衲僧氣息。師乃喝退而參堂。度一夏。死心甚器重之。每嘆曰。再來人也。死心機鋒橫出。諸方吞焰。非上上根。莫能當。而於師重稱賞。眾皆側目。已而趨夾山。見圓悟道龍牙山,遇泐潭乾之。法子禪師。相與甚厚。每研推古今。至投合處。抵掌軒渠。或若佯狂。議者謂今之溈仰寒拾也。久之辭去。遂至夾山。會圓悟。移道林。師從焉。一日入室。圓悟引教雲。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及能。豎拳曰。還見么。師曰。見。圓悟曰。頭上安頭。師於此有省。圓悟復曰。見過甚么。師曰。竹密不妨流水過。圓悟肯之。自此與圓悟形影上下又二十年。斧搜鑿索。盡得圓悟之秘。
師以二親垂白。歸寓鄉郡褒禪山。蓋修摩耶忉利故事也。繼受請住城西之開聖寺。四眾翕然歸仰。建炎之亂。盜起淮上。乃南渡宣城。士庶素欽師名。為結廬銅峰下。適彰教虛席。郡守李尚書光延師居之。道化益振。四年遷虎丘。爾時圓悟以時未平。泛峽歸蜀。曩之同參。輻輳(湊)川奔。一時後生。望山而趨。師每登座。從容示露。一味平等。隨根所應。皆愜其欲。故圓悟之道。復大播於東南諸方。謂圓悟如在也。居三年。感微疾。白眾曰。當以第一座宗達承院事。眾請於郡。從之。事既。索筆大書伽陀曰。無法可說。是名說法。所以佛法。無有剩語。鄭(珍)重。擲筆坐逝。實紹興六年丙辰歲。五月甲午八日乙亥也。建塔于山之陽。凡住世六十年。坐四十五夏。度弟子復如等六十人。
嗚呼。佛法有正派。有旁枝。曹溪之世。衣止不傳。雖曰法源入海。汪洋大肆。而西土般若多羅讖記。特在馬駒。厥後五宗。惟臨濟一門。出馬祖後。於今最盛。圓悟近代尊宿中。宗眼超卓。才辯縱橫。若麟角獨立。而師又深入其室。是可嘉也。林謂道德之重。不待家喻戶曉而知。言白雲即知為端。言東山即知為演。言虎丘即知為師也。真能壽楊岐光明正大之傳。而永臨濟於無窮者矣。不銘何以詒其後。
銘曰。
於穆初祖。一花東土。讖至馬駒。益昭益著。派衍而繁。實惟圓悟。圓悟得師。如馬之奔。大坐虎丘。雷動雲騖。臨濟中興。楊岐再住。只履忽西。聯嚴龕墓。有神有天。來訶來護。咨爾後昆。展轉流布。
後一百七十四年。當大元至大二年。歲在己酉。集賢直學士朝列大夫趙孟頫重書。明年正月既望住山第七世孫壽永重建。

趙孟頫書

青島美術館殘碑疑似趙孟頫書《臨濟正傳虎丘隆禪師碑》
昨日偶過青島美術館,遠看似有展覽,停下順便一游。院內紫藤花開,草木爭發,蒼翠清奇沁人心脾。
大廳水彩畫展,觀者零落。出堂沿紅牆穿蔭而行,忽見牆上幾塊碑刻。此地游過多回,不曾留意牆上石碑。近來漸慕書法,不覺緩足心臨。行至一塊殘碑前,但覺碑文氣度不凡,鐵畫銀鉤似曾相識,銘牌收錄殘碑所刻文字,章節附注:此碑來源不明,書刻皆有水準,似記載宋代高僧云云。
品文摹字疑是大家,不免狐疑,上網查詢陡然一驚,愈覺此碑不凡,疑似蘇州《臨濟正傳虎丘隆禪師碑》,碑文紀念宋代紹隆禪師(1077-1136) 與其師圓悟禪師故事。
師徒二人在虎丘雲岩禪寺將臨濟宗推向極盛,形成禪宗一派,即--虎丘派。紹隆禪師圓寂後,僧徒建塔於虎丘,宋司農少卿徐林撰碑文,後被毀,亦無拓本流傳。
後又記載:
當大元至大二年(1309)歲在己酉。集賢直學士朝列大夫趙孟頫重書。明年正月既望住山第七世孫壽永重建。
此物或為趙孟頫所書失傳之碑?
其後又搜得一段文字,似乎寫於近年:筆者(疑似馬永明)收藏有一本趙孟頫書《臨濟正傳虎丘隆禪師碑》拓片折裝本,近年來只是習書偶用,或清賞悅目,或品其故事,或示諸書友,並未予以重視。然心中總有懸疑,問之書友,查諸資料,均未見出版。《趙孟頫書法全集》亦未收錄,至虎丘,未見其碑……
其後又有文:1953年春,臨濟正傳後裔虛雲和尚來蘇州禮紹隆祖塔,見石塔碑銘無存,一片瓦礫,乃重建塔亭,重刻碑文 .但此碑又毀於文革時代……
細觀此碑,碑文12列,每列32字,文詞連續,自:“謂今之“溈仰寒拾也”至”曹溪之世,衣止“。凡384字。
此碑為宋碑?元碑?或是虛雲所建之新碑?馬氏所藏之拓本是何人墨跡?
往事如昨,不免唏噓,惟尚有疑點待鑑別,便拍照留存打道回府.
歸來打開電腦,下載文章照片,對比拓文、美術館殘碑照片與虛雲之文可知,馬氏拓本應是美術館殘碑拓片.
如殘碑與拓本文字相同: “索筆大書伽陀曰:‘無法可說,是名說法,所以佛法,無有剩語 ,珍重’擲筆坐逝。”
虛雲和尚文缺失珍重二字 。
從筆者所拍照片中可見,殘碑“珍”字在最下一行,幾乎磨滅, “重”字為另一列第一字,異常清晰。
另有殘碑與拓本文字:
圓悟曰:“頭上安頭。”師於此有省.
虛雲和尚文:
圓悟曰:“頭上安頭。”卿於此有省.
另殘碑與拓本文字:
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及能
虛雲和尚文:
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
余者不贅述
從網上馬氏拓片對比殘碑石刻,此拓片來自美術館殘碑可能性較大。
既有殘碑流傳至今,此拓片何時所拓,或元明清、或民國,不得而知。
虛雲和尚碑未見實物,未見拓片,不知網上虛雲碑文真偽,不敢斷定青島美術館碑為元碑。依拓復碑也未可知。
此碑此文不敢斷定為元碑,但文字為趙孟頫書或無疑,筆者書家門外之人,有照片對比,有待方家指正。
此碑輾轉流落青島,或另有殘碑隱於近處,或為牆、或為階,或沉於地下,亦不知當年何人收藏,美術館原為“萬字會”、青島市圖書館、青島市博物館舊址,隔牆即中國海洋大學,海大前身為國立山東大學,周邊小魚山、福山路、黃縣路、八大關等均為名人聚居之地,梁實秋、聞一多、康有為、孔祥熙、沈從文、巴金、楊振聲、蔡元培、徐世昌等文人雅士、達官顯貴如過江之鯽,紛至沓來。想必近代有人將此碑帶至青島,其中故事有待專家尋蹤理脈,或有一段傳奇公之於世。
翌日重臨,拍“珍重”二字用於此文,但見殘碑於藤柏蒼松間,三五遊人踏花而過....... 春風過耳,似聞圓悟禪細語:“見見之時,見非是見, ......還見么?” 嗚呼!
七律-殘碑@老街味道
淪落菩提紫院中,老藤蒼柏共從容。撫文思遁高僧趣,刻畫人驚翰墨蹤。
禾黍虎丘多故事,絮萍江海幾春冬?見非是見猶離見,頭上安頭笑一逢。
乙未年辛巳月丙戌日老街味道於青島
虎丘隆禪師碑
虎丘隆禪師碑
虎丘隆禪師碑
虎丘隆禪師碑
虎丘隆禪師碑
虎丘隆禪師碑
虎丘隆禪師碑
虎丘隆禪師碑
虎丘隆禪師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