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蔔子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景岳全書》卷五十四。具有催吐之功效。主治積年上氣喘促,唾膿血不止,而氣實者。
基本介紹
- 名稱:蘿蔔子湯
- 出處:《景岳全書》卷五十四
- 組成:蘿蔔子
- 功用:催吐
- 主治:積年上氣喘促,唾膿血不止,而氣實者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附方,重要文獻摘要,各家論述,
組成
蘿蔔子一合。
用法用量
研碎,水煎,食後服。用蘿蔔子搗碎,以溫湯和攪,取淡湯徐徐飲之,少頃即當吐出。即有吐不盡者,亦必從下行矣。又法,以蘿蔔子為末,溫水調服一匙,良久吐涎沫愈。
功用
催吐。
主治
積年上氣喘促,唾膿血不止,而氣實者。
方義
景岳改用善於祛痰降氣、消食除脹之蘿蔔子以引吐,則藥性平和,無毒副作用,故景岳謂“此方可代瓜蒂散、三聖散之屬”。本方無劣味,易為病家接受,即如體質稍弱而患邪實上焦之恙者,亦可用之,而無傷中伐正之慮,故可補涌吐法諸方之一格。
附方
名稱:蘿蔔子湯
組成:蘿蔔子
用法:上搗碎,以溫湯和攪,取淡湯徐徐飲之,少頃即當吐出,即有吐不盡者,亦必從下行矣。可代瓜蒂三聖散之屬
主治:邪實上焦,或痰,或食,或氣逆不通
出處:方出《景岳全書》卷五十一,名見《松峰說疫》卷二
功用:催吐
名稱:蘿蔔子湯
組成:蘿蔔子
用法:用蘿蔔子搗碎,以溫湯和攪,取淡湯徐徐飲之,少頃即當吐出。即有吐不盡者,亦必從下行矣。又法,以蘿蔔子為末,溫水調服一匙,良久吐涎沫愈
主治:凡邪實上焦,或痰或食,或氣逆不通等證,皆可以此法吐之。如非風初病,果屬痰涎壅盛,填塞胸膈,湯藥不能入,須先開其痰,以通藥石之道;或寒邪濁氣內陷膈間而為痞為痛;或因上焦停滯既痛且脹,不易行散,痛極難忍,當速去其滯;或病狂而痰飲壅閉,氣道不通;余如婦人產後胞衣不下,可以本婦頭髮攪人,使之作嘔,則氣升血散,胞軟可自落矣
出處:《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重要文獻摘要
《張景岳傳世名方》:“邪實上焦,或痰或食,或氣逆不通等證。證見痰涎壅盛,填塞胸膈,或寒邪濁氣內陷膈間而為痞為痛,或因上焦停滯既痛且脹,不易行散,痛極難忍,或病狂而痰飲壅閉,氣道不通;余如婦人產後胞衣不下等均可用吐法來進行治療。”
各家論述
盛慶壽:1.昏迷抽搐患者,男,18歲。外院診為急性散發性腦炎(昏迷型)並發金黃色葡萄球菌敗血症。因治無效而改用中藥治療。藥用皂角子、防風、半夏各l0g,黃芩12g,陳皮6g,麝香(另調)0.25g,甘草5g。2劑水煎,分2次鼻飼,服後5~10分鐘用鵝羽探吐痰涎2碗許。接服大黃、黃芩各lOg,黃連89,礞石59,沉香、甘草各39。2劑水煎,分2次鼻飼。患者神清,脫離險境。改服滌痰湯加減,2日1劑,6劑後以調胃承氣湯加減3劑、加減虎潛丸調理而愈,半年後隨訪,已康復如常。[汪濟美.涌痰法治療昏迷抽搐一例.上海中醫藥雜誌.1985。(9):38]2.高血壓病劉氏用萊菔子水煎過濾,濃縮濾液成侵膏,乾燥、粉碎、過篩,加50%乙醇製成軟材;再用18目篩搓成顆粒,乾燥.加入0.15%硬脂酸鎂混勻過篩打片,每片重0.3g、含生藥6g。本組120例口服本品5片/日3次,對照組59例口服利血平0.5mg/日3次,均治療1個月。服藥前1周及用藥期間停止其他降壓藥。結果:本組顯效56例,有效52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90%:對照組顯效35例,有效14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83.1%。兩組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說明本品與利血平降壓療效相似。本品亦能明顯降低膽固醇和改善心電圖。[劉繼增.萊菔子治療高血壓病療效觀察.中西醫結合雜誌,1996,(2):110]按:本臨床觀察之用萊菔子,非用於引吐,似與本方之旨不合。但同一萊菔子,經特殊製作後,即有不同用途,故筆者錄之以廣見聞、闊思路、望讀者明鑑。3.小兒哮喘持續狀態黃某,女,22/12歲,因“反覆喘1年,復發1個月”收入。病兒素患“哮喘型支氣管炎”。1個月前不慎受涼引發哮喘痰嗚,輾轉多家醫院,經大劑量抗生素及激素治療1個月,病勢呈加重之勢,遂轉至成都中醫藥大學附院兒科就治。入院中醫診斷:“哮喘”,患後服用射干麻黃湯、牛黃奪命散、新制六安煎、參紅葶藶湯,西藥用青黴素、氯黴素、慶大黴素、潔黴素、先鋒VI抗感染,靜脈滴注氫化可的松、VK,、酚妥拉明抗炎解痙擴血管、口服博利康尼、配合Ot一糜蛋白酶,竹瀝水超聲霧化吸入、亞冬眠療法,輔以推拿按摩化痰平喘,治療12天,病情仍未得以控制,入院第3天曾出現心陽虛衰之證。病兒喘加劇,喉間痰聲漉漉,聲如拽鋸,張口抬肩,咳逆上氣不得臥,唇周青紫,神差煩躁面紅赤、指紋紫滯顯現氣關,舌質紅夾瘀斑、舌苔黃膩。查體:雙肺遍布粗中濕鳴、痰鳴、喘鳴;呼吸51次/分,心音低鈍不清,心率150次/分;肝劍突下2.5㎝,肋下5㎝,質中;血常規WBC:27.1×10⒐/L,N:0.43,L:0.57;X光胸片見肺透光度增高,肋間隙增寬變平,肺紋理模糊,提示“支氣管炎、肺氣腫”改變,考慮患兒因頑痰阻塞致哮喘持續狀態。中醫辨證:頑痰膠著,閉拒氣道。因中西藥物常規治療無效,遂宗《內經》“其高者,因而越之”之旨,選用《聖濟總錄》急救稀涎散,改散為煎劑,製取100mL,首次口服20mL,服後45分鐘,嘔吐痰涎及乳食2次,約30mL,喉間痰鳴頓減,夜間入睡較前安靜。次晨再進藥汁50mL,復吐出痰涎200mL,病兒呼吸趨穩,喉問痰嗚消失,精神好轉,未見不良反應,要求進食。體格檢查雙肺痰鳴消失,僅聞乾鳴及少許濕鳴,呼吸26次/分,心音清晰有力,心率110次/分,肝臟回縮,青紫緩解。患兒配合,輸液成功。2日後複查血常規:WBC及分類正常。後次第予以紅參湯、苓桂術甘湯合六君子湯等扶正運脾,以杜痰源,病情日漸改善,住院21天,臨床痊癒出院。[肖世武整理.涌吐法治療小兒哮喘持續狀態1例,四川省第七次中醫兒科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7,6,11](《張景岳傳世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