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北大米,黑龍江省鶴崗市蘿北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蘿北大米顆粒短圓飽滿,整齊均勻,質地堅硬,色澤清白透明,蒸煮米飯油亮,粘性適中,鬆軟可口,飯香濃郁,飯涼不回生。
2015年7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蘿北大米”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蘿北大米
- 產地名稱:黑龍江省蘿北縣
- 品質特點:米飯油亮,粘性適中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公告第2277號
- 批准日期:2015年7月22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情況,山嶽水澤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地圖信息,
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特徵:蘿北大米顆粒短圓飽滿,整齊均勻,質地堅硬,色澤清白透明,蒸煮米飯油亮,粘性適中,鬆軟可口,飯香濃郁,飯涼不回生。
內在品質指標:蘿北大米經檢測,粗蛋白含量大於5%,直鏈澱粉含量大於17%,膠稠度大於75毫米,鹼消值7級,食味品質大於80分,鋅含量大於12毫克每千克。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情況
蘿北縣是以種植業為主的邊境農業縣,土地資源豐富,現有播種面積114.49萬畝,農民人均耕地超過20畝,糧食商品率達到85%以上,是黑龍江省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素有“綠色食品之鄉”的美譽。所處的三江平原是世界上僅存的三大黑土平原之一,地勢低平,平均海拔100米左右;土質肥沃,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達5.2%,是全國平均水平的6倍,超過國家規定的一級地標準;空氣品質良好。土壤類型主要有黑土、沼澤土、泥炭土、水稻土等。土地肥沃,碧水藍天,生態環境優越,資源極其豐富,是全省有名的綠色食品基地、省級生態示範縣和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縣。農作物以水稻、大豆、玉米等綠色食品為主。土質肥沃,開發晚,污染少,適宜綠色食品及綠色產業發展。蘿北縣位於小興安嶺林帶,有豐富的森林資源,林地面積 106233萬公頃,活力木蓄積量10149942立方米。嘟嚕河濕地保護區位於蘿北縣南部,保護區中心距蘿北縣30公里。保護區地處三江平原西北部,東與樺川縣相鄰,南與湯原縣相接。嘟嚕河濕地保護區在2003年晉升為省級濕地保護區,總面積19967.33公頃。保護區內的野生維管束植物344種,脊椎動物204種,保護區有國內少有的東方白鸛、白頭鶴和丹頂鶴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大天鵝、小天鵝、鴛鴦白枕鶴等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生態多樣、系統穩定、環境優美。
山嶽水澤情況
蘿北縣境內有大小山嶺35座,山體呈枝狀向東延伸,較為高峻者有望雲峰、佐武山、四方山、大金頎子等;境內有大小河流55條,分屬黑龍江、松花江兩大水系。屬黑龍江水系的主要河流有:蘿嘉界河嘉蔭河以及鴨蛋河、新河、古站河、大馬河等;屬松花江水系的主要河流有鶴蘿界梧桐河、嘟嚕河、蒲鴨河等;境內沼澤湖泊甚多,有大蓮花泡、小蓮花泡、水城子、龍爪泡、黑魚泡等59個。充足的水資源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了有利條件。
氣候情況
蘿北縣氣候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特點是日照充足,雨熱同季,降水適度,無霜期短。全年平均氣溫2.9℃,極端最高氣溫39℃,極端最低氣溫零下41.4℃。無霜期年平均133天。全年日照平均為2627.8小時,降水量年平均579毫米,多集中在七、八、九三個月份。屬北方長日照區域,氣候溫暖,熱量充足,雨量充沛,適宜農林牧副漁業發展。肥沃的土質,適宜的氣溫,豐足溫適的江水,獨特的光、熱條件,為水稻生長提供了良好的健康發育環境,造就了品質優良的蘿北大米。
歷史淵源
蘿北大米的加工原料是水稻,水稻在蘿北縣栽培歷史悠久,據《蘿北縣誌》第四篇農業第二節作物與產量之作物中記載“民國五(1916年)大量開發黑龍江沿岸和都魯河、梧桐河平原,開始種植大豆、小麥、玉米和水稻,民國四年(1915年)前後,從俄境搬遷到蘿北的80多名朝鮮族人,在鴨蛋河和都魯河兩地,開荒種水稻,獲得豐收。民國十五年(1926年)蘿北縣知事程汝霖提倡種水稻,在鴨蛋河種植200垧;在他的帶動下孟謁言在梧桐河流域種100垧。程汝霖在都魯河流域種120垧,王自禹在大馬哈河種90垧。邱耀亭在十里河種40垧,徐子安在孤站種80垧,均獲得較好的收成。”蘿北大米已有100多年的歷史。
生產情況
截至2015年,蘿北大米地域保護範圍面積56770公頃,轄區水稻栽培面積36334公頃,年產量31.61萬噸。
產品榮譽
2015年7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蘿北大米”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蘿北縣所轄團結鎮、名山鎮、肇興鎮、鳳翔鎮、東明鄉共5個鄉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30°01′~131°34′,北緯47°12′~48°21′。
質量技術要求
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編號:AGI2015-02-1672。
安全要求
蘿北大米產品符合NY/T491《綠色食品大米標準》要求。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選擇:氣候條件,無霜期在110-120天,年活動積溫在2500℃以上,年降雨量在500-600毫米。在全縣各鄉鎮選擇土壤肥沃、耕性良好的土壤,產地環境質量符合 NY/T391《綠色食品水稻產地環境標準》。
2、品種選擇:選擇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的優良品種。主要選用龍粳29、龍粳39、綏粳4等品種。
3、生產過程管理,包括農業投入品方面的特殊使用規定:水稻生產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化肥必須與有機肥配合使用,有機肥料與無機氮的比例不超過1∶1,禁止施用硝態氮肥。生產過程必須嚴格按照《蘿北縣綠色食品原料水稻標準化生產規程》、《綠色食品大米生產操作規程》操作。生產過程中農藥和化肥的使用必須符合《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NT/T393-2013)和《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NY/T394-2013)。 A、施肥:本田增施農家肥,少施化肥。每公頃生產7500千克稻穀,需要施用腐熟的農肥22500千克,雞鴨糞2250千克,草木灰2250千克,用做基肥。插秧後到分櫱前,每公頃追返青分櫱肥75千克。並要在花前期噴施有機生物肥葉面,每公頃用量2千克。 B、除草:以人工除草為主。在水稻生育期,要進行人工撓根、人工薅草和人工除草,活土活水,提高水溫地溫,消滅雜草,促進水稻生長;荒草地塊,可在水稻返青後,每公頃用苯噻醯草胺+苄嘧磺隆1千克。施藥後,保持水層3-5厘米,保水5-7天。 C、防蟲滅病:採用生物防治技術,對稻瘟病可用生物性農藥春雷霉或井崗黴素,每公頃450-750克1000倍液葉噴,確保綠色食品水稻無污染、安全、優質、營養、高產。
4、產品收穫:當籽粒的90%以上變黃成熟,穗軸有三分之二黃熟,基部有很少一部分綠色籽粒存在時進行收穫,收穫時要在睛天上午9時以後割地,採用人工或機械收割,割後應捆成小捆進行自然晾曬,並經常翻動,當水分下降到15%時,再進行脫粒。要求不同品種單獨收割、單獨脫粒、單獨貯藏,嚴禁品種間混雜。要在睛天打場脫粒,以利於降低水份、保證純度、提高商品質量。實行無公害稻穀與普通稻穀分收、分曬。禁止在公路、瀝青路面及粉塵污染嚴重的地方脫粒、曬穀。
5、生產記錄:對蘿北水稻生產的全過程,要建立田間生產技術檔案,做好化肥、農藥的使用記載;專人保管化肥、農藥;定期對水稻基地進行農藥殘留抽檢,對在抽檢過程中,發現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以及農藥殘留超標的,不得上市銷售,並予以曝光。搞好整個生產過程的全面記載,並妥善保存,以備查閱。
專用標誌使用
1、符合下列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可以向登記證書持有人申請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1.1生產經營的農產品產自登記地域範圍。 1.2已取得登記農產品相關的生產經營資質。 1.3能夠嚴格按照規定的質量技術規範組織生產經營活動。 1.4具有地理標誌農產品市場開發經營能力。 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應當按照生產經營年度與登記證書持有人簽訂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定,在協定中載明使用數量、範圍及相關的責任義務。
2、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享有以下權利: 2.1可以在產品及其包裝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2.2可以使用登記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宣傳和參加展覽、展示和展銷。
3、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3.1自覺接受登記證書持有人的監督檢查。 3.2保證地理標誌農產品的品質和信譽。 3.3正確規範地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4、地理標誌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質量控制追溯體系,農產品地理標誌持有人和標誌使用人,對地理標誌農產品的質量和信譽負責。
5、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冒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和登記證書。
6、鼓勵單位和個人對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社會監督。
地圖信息
地址:黑龍江省鶴崗市蘿北縣建設街與景觀路交叉口西1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