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溪枇杷

蘭溪枇杷

蘭溪枇杷,浙江省金華市蘭谿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蘭溪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熱資源豐富,一年中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量適中、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17.7℃,歷史上最低氣溫-8.2℃,適宜種植枇杷。蘭溪枇杷以色艷形美、肉質細嫩、甘甜酸潔而聞名。白沙:果實倒卵形,單果重25克以上,果皮麥桿黃,剝皮易,果肉白色或淡黃,肉厚、細嫩、汁多,甜酸適口,風味濃郁。

2017年12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蘭溪枇杷”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蘭溪枇杷
  • 產地名稱:浙江省金華市蘭谿市
  • 品質特點:色艷形美、肉質細嫩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2017年第2620號公告
  • 批准時間:2017年12月22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營養價值,產地環境,地形地貌,氣候特徵,土壤特點,水文特點,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蘭溪枇杷以色艷形美、肉質細嫩、甘甜酸潔而聞名。白沙:果實倒卵形,單果重25克以上,果皮麥桿黃,剝皮易,果肉白色或淡黃,肉厚、細嫩、汁多,甜酸適口,風味濃郁。大紅袍:果實圓形,單果重30克以上,果面深橙紅色,果皮韌易剝,果肉厚,橙黃色,肉質緻密,汁液中等,味甜適口。

營養價值

成熟的蘭溪枇杷味道鮮美,營養豐富。
蘭溪枇杷內在品質指標
主要成分
單位
指標
白沙
大紅袍
可溶性固性物
%
12-20
11-16
總糖
%
8.5-13
7-10
還原糖
%
8.5-13
7-10
維生素
/100克
≥1.5
≥1.5
可滴定酸
/100克
0.5-1.0
0.5-1.0

產地環境

地形地貌

蘭溪位於浙江省中西部,地處錢塘江中游,金衢盆地北緣,境內俗稱“六山一水三分田”。丘陵盆地地貌,東北、西北、東南群山環抱,層巒疊嶂,西南丘陵蜿蜒起伏,海拔40-80米,中部沿衢江、婺江、蘭江兩岸為河谷台地,海拔在40米以下,地勢呈南北高、中部低、朝西南開口。
蘭溪枇杷

氣候特徵

蘭溪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熱資源豐富,一年中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量適中、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17.7℃,歷史上最低氣溫-8.2℃,正常年份最低氣溫在-2―-3℃,年平均降水量1450毫米,年日照約2000小時,≥10℃的年積溫5650°左右,年平均相對濕度76%,平均無霜期265天。具有春季回溫早、增溫快、積溫高、雨熱同步等氣候特點,滿足枇杷生長所需的溫暖濕潤、陽光充足的氣候條件。

土壤特點

蘭溪枇杷主要處於西南丘陵山地,土壤以含石礫的紅壤或岩性土為主,pH值5.0-5.5,有機質含量15克/千克以上,速效鉀含量80毫克/千克以上,土層疏鬆,土層深厚,通透性良好,非常適合枇杷的生長。

水文特點

蘭溪境內水系屬錢塘江水系,主要有三江(蘭江、金華江、衢江)五溪(梅溪、甘溪、赤溪、游埠溪、馬達溪)組成,常年水源充足。
蘭溪枇杷

歷史淵源

浙江是枇杷原產地之一,種植歷史有上千年。
2009年,蘭谿市成立枇杷專業合作社。
2010年,蘭谿市始辦枇杷文化節。
2015年,中國·蘭溪枇杷文化節在蘭溪女埠街道虹霓山枇杷基地開幕。
蘭溪枇杷

生產情況

2014年,蘭谿市枇杷總產量5200噸,產值達6240萬元。
蘭溪枇杷
2015年,蘭谿市有種植面積1.85萬畝,95%以上集中在女埠街道和黃店鎮,其中女埠街道約1.2萬畝。近年來,枇杷對果農的增收促進作用明顯,並帶動了蘭溪休閒農業觀光游。
2016年,蘭谿市枇杷種植面積近2萬畝,正常年份產量達6000噸,產值8000萬元,面積和產量占金華地區的70%以上。
2017年,蘭谿市有枇杷種植面積1333.3公頃,年產量7000餘噸,保護區面積6666.7公頃。
2018年,蘭谿市有種植面積1.95萬畝,年產量5400噸,年產值7000萬元左右,面積和產量占金華地區的70%以上。
蘭溪枇杷

產品榮譽

2011年,浙江農業吉尼斯枇杷擂台賽上,“虹霓山”和“穆塢”牌蘭溪枇杷分獲冠亞軍。
2017年12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蘭溪枇杷”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蘭溪枇杷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蘭谿市所轄蘭江街道、雲山街道、上華街道、永昌街道、赤溪街道、女埠街道、游埠鎮、諸葛鎮、黃店鎮、香溪鎮、馬澗鎮、梅江鎮、橫溪鎮、靈洞鄉、水亭畲族鄉、柏社鄉總計16個鄉鎮(街道)330個行政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9°13′30″-119°53′50″,北緯29°05′20″-29°27′30″。

質量技術要求

  • 特定生產方式
蘭溪枇杷生產種植有其特定的生產方式和技術要求,必須從苗木繁育、栽培管理、採收分級等進行全程控制。
3.1苗木繁育
3.1.1苗圃整理。苗圃地選擇在水源充足,交通方便,排水良好,土層深厚(>60厘米)的地方,地下水位低於1米,土質肥沃疏鬆,透氣性好。苗圃地深翻40厘米,深施有機肥約3000千克/畝,開溝築畦,畦面寬1米,畦溝深寬各30厘米,畦呈龜背形。
3.1.2砧木苗播種管理。條幅寬10厘米,與畦向垂直,幅向距25厘米,(播種密度)將新採集的充分成熟、飽滿的種子均勻播散於條幅內,畝播8000-10000粒。種子發芽出土後,每20-30天施薄肥一次,至砧木苗直徑大於0.6厘米方可嫁接。
3.1.3嫁接苗培育。通常用切接法,在2月下旬-3月上中旬於苗圃地上就地嫁接,嫁接部位在砧木苗高約8厘米處。成活苗即時挑破包紮薄膜,以利接芽萌發。嫁接苗生長期(3月至10月)應肥水充足,宜1月1次薄肥,苗地忌積水,及時除草與防治病蟲害、防高溫。
3.1.4苗木出圃。出圃時間一般在當年10月至次年3月底之前。規格如下:
規格
苗高(厘米
莖粗(厘米
葉數(張)
主根(條)
一級苗
一年生
≥40
≥1.0
≥10
≥4
二年生
≥60
≥1.3
≥15
≥4
二級苗
一年生
30-40
(不含40)
0.8-1.0
(不含1.0)
7-9
3
二年生
50-60
(不含60)
1.1-1.3
(不含1.3)
10-14
3
3.2建園與定植
選擇排水良好、土層深厚、土質疏鬆的土壤建園,按照“四個一”(一條水平帶,一個標準穴,一擔有機肥,一棵優質苗)進行定植。定植前3個月將有機肥埋入定植穴內,並築一個離畦面40厘米的土墩。種植時間為10月或2-3月,株行距4米×4米或4米×5米畝栽41株或34株。春植苗不帶土時,在離嫁接口上25-30厘米短截,將苗木全部葉片剪除,以提高成活率與培養一致樹型。
3.3樹體管理
以培養優良樹體結構為目標,開展整形修剪、枝梢管理。
3.3.1幼樹整形:採用3-4層的疏散分層形,層與層之間主枝錯開,間隔60-80厘米,樹高控制在3米以下,同層枝梢疏密有致。
3.3.2春季修剪(3月):以輕剪為主,剪除衰老枝、細弱枝、凍死花穗、多餘春枝,以促發春梢。衰老樹更新在此期進行。
3.3.3夏季修剪(5月底-6月上中旬):在采果後7-15天內完成,疏除密生枝、徒長枝,短剪部分結果枝,疏除過多夏梢側枝。夏季修剪宜輕,以促進樹勢恢復。
3.3.4秋季修剪(9月下旬-10月下旬):結合疏花穗進行,調整結果枝與營養枝比例至2:1。過高樹以剪直立性大枝為主,降低高度。
3.4花果管理
開展疏花、疏果、套袋等管理,以減輕凍害、裂果、日灼等生理障害,提高果實的商品性和優質果率。
3.4.1疏花(11月-12月):疏除11月份之前的早花。對初果樹和弱樹,疏除樹冠頂部全部花蕾,其餘部位在1/2的梢上留蕾;對成年樹,在全樹總梢數的2/3的梢上留蕾。
3.4.2疏果(3月中旬-4月上旬):疏去畸形果、病蟲果、受凍果、小果、密生果,強穗強枝多留果,弱枝弱穗少留果,白沙品種每穗留3-4個果,紅沙品種每穗留2-3個果。
3.4.3套袋(3月底-4月上旬):疏果後進行套袋,套袋前對全園噴施1次殺菌劑,防治病害,選用外黃內黑的雙層紙袋。
3.4.4遮陰(5月上中旬):未套袋果園,採用透光率較高的遮陽網預防日灼、皺果,遮陰時在中午11時至15時。
3.4.5避雨(5月上中旬):有條件的搭建大棚等設施。果實轉色期間,在大雨來臨前覆蓋薄膜避雨,減少裂果,雨後及時揭去。或採用套袋或全園地膜覆蓋。
3.4.6防凍(12月-2月):在低溫來臨時,通過蓋地膜、灌水防燥(乾凍)、熏煙等方法進行防凍。
3.5園地管理
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滿足優質高產穩產的生產需求。
3.5.1深翻改土:幼齡枇杷園結合施基肥進行。在植株兩側挖兩條相對稱的月牙形施肥溝,從定植穴壁開始向外每條挖長為樹冠周長的1/4、寬30-40厘米、深50厘米的月牙形施肥溝,施入腐熟有機肥。土壤pH<5時,增施石灰改土。
3.5.2套種綠肥:春播秋翻、秋播春翻。秋播綠肥有紫雲英、黃花苜蓿、苕子、蠶豆等,春播綠肥有花生、黃豆、綠豆等。
3.5.3樹施肥:1年施肥5-6次,掌握薄肥勤施原則,每隔2個月左右施1次。新種植樹在6月份第一次新梢老熟後,第二次新梢發生時進行第1次施肥,以腐熟水肥和速效氮肥輪換施用,濃度約10-30%,每株10-20千克肥水。第二年用量增加。
3.5.4結果樹施肥:每年施肥3次,以樹冠滴水線處為施肥點,採用“環狀”、“輻射狀”及“條狀”施肥法。壯果肥施用時間3月下旬-4月上旬,疏果後施入,以磷、鉀等高鉀速效肥為主,株施1公斤;采後肥施用時間5月底-6月上旬,采果後7天內施入,以氮肥為主(株施尿素0.5千克),配合磷、鉀肥,恢復樹勢;花前肥施用時間10月上中旬,以複合肥和有機肥為主,株施有機肥20-25千克,或餅肥3-5千克+高氮複合肥0.5千克。另在開花期或果實生長發育期各施根外追肥1次,噴施0.3%磷酸二氫鉀+0.3%尿素。
3.6病蟲害防控
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控”的方針,根據病蟲害發生規律,抓住關鍵時期,以農業防治為基礎,化學防治和物理防治結合,確保果品的安全、優質、營養。
3.6.1農業防治:冬季清園,樹幹刷白;加強肥水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抗逆性;果實套袋,防病、蟲等為害。
3.6.2物理防治:改善果園生態條件、保護利用天敵:套種豆科綠肥,給天敵棲息繁衍的環境;套用生物農藥或高效低毒農藥;安裝防蟲網、殺蟲燈。
3.6.3化學防治:抓住關健時期,第一是枇杷各次抽梢期(春、夏、秋),此期的病蟲害有為害葉部的病害(灰斑病、褐斑病、葉斑病、輪斑病和炭疽病等),蟲害主要是黃毛蟲、梨小食心蟲和木虱;第二是花期,主要有花腐病、木虱、若甲蟎、梨小食心蟲、桃蛀螟等,在花蕾期、謝花後防治;第三是果實發育期,此期主要病害有炭疽病、褐腐病和黑腐病,主要蟲害有梨小食心蟲、桃蛀螟以及蝽象和蚧殼蟲等,幼果期防治。
3.7採收分級
3.7.1採收。採收質量直接關係到枇杷果實的商品性與貯運性。采前應對採收人員進行培訓,採收人員剪平指甲,以免刺傷果實。採收時手執果柄或穗梗,不接觸果實,以保持果面絨毛完整。輕采輕放,擺放時果實不摩擦容器。採收時按成熟度分批採收,不採未熟果。成熟度以果面著色充分,有本品種所特有之色澤為判定依據。采果容器(寬口塑膠筐等)內墊好0.5厘米的軟質內襯材料(如海綿等)。盛放時鋪一層枇杷,鋪一層海綿,一個容器內不超過5層。基地運往包裝間路上儘量減少震動。
3.7.2分級。果實運回包裝間後進行剪柄、篩選分級、包裝。留果柄長度為5毫米-10毫米。果面清潔,無外物污染。具體如下表-蘭溪枇杷質量標準。
品種標準
蘭溪白沙
大紅袍
特點
皮薄肉厚,肉質細嫩,汁多,甜酸適口
網質緻密,汁液中等,味甜稍酸,風味濃
果形
果實倒卵形,整齊端正豐滿、大小均勻
果實圓形,整齊端正豐滿、大小均勻
果面色澤
麥桿黃,著色良好,銹斑少
橙黃色或橙紅色,銹斑少
毛茸☆
基本完整
生理障礙
不得有萎蔫、日灼、裂果及其他生理障礙
不得有萎蔫、日灼、裂果及其他生理障礙
病蟲害

損傷
無刺傷、劃傷、壓傷、擦傷等機械損傷
無刺傷、劃傷、壓傷、擦傷等機械損傷
果肉顏色
白色或淡黃色
橙黃色或橙紅色
果梗長度☆
5毫米≤長≤10毫米
單果重量☆
一級≥30克,二級≥25克
一級≥35克,二級≥30克
可溶性固形物(TSS)☆
≥12%
≥11%
蘭溪枇杷質量標準
註:☆表示在選果分級時重要的控制標準。
  • 產品質量安全規定
蘭溪枇杷質量符合國家質量安全相關標準。
  • 標誌使用規定
按照農業部關於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的有關規定,對蘭溪枇杷地理標誌的使用做如下規定:凡在標誌範圍內生產經營的蘭溪枇杷,並按照蘭溪枇杷生產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種植的基地(戶),在產品和包裝上使用已獲得的蘭溪枇杷地理標誌,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簽訂相關契約,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市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對蘭溪枇杷地理標誌負有監督管理職能,定期對登記的蘭溪枇杷地理標誌的地域範圍、標誌使用等進行監督檢查。鼓勵單位和個人對蘭溪枇杷地理標誌使用進行社會監督。使用本地理標誌的生產經營者,對產品的質量和信譽負責,違反本規定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有關規定處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