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織呢局

蘭州織呢局

蘭州織呢局是左宗棠委派人員創辦的官辦民用工業。它是我國機器毛紡織工業的雛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蘭州織呢局
  • 人物左宗棠
  • 屬性:官辦民用工業
  • 地位:機器毛紡織工業的雛端
簡史,生產狀況,

簡史

1877年冬,賴長以自行設計製造的水輪機織成一段呢片,進呈左氏並建議購機設廠自造。次年左宗棠奏請清政府批准,在蘭州建立織呢局,局址定在通遠門外前路後營舊址,即今暢家巷南側,1880年竣工投產。這是近代中國第一家近代毛織廠。全廠分為三部分:東部為紡線、織呢部分,西部為洗毛及整染部分,中部為動力、機修和辦公部分。1883年8月,織呢局因鍋爐爆炸停工。不久,繼任陝甘總督的譚鐘麟利用中部廠房恢復了1882年停辦的甘肅製造局。1903年局址東部劃出設立了“甘肅文高等學堂”(蘭州一中前身),1906年西部又劃出設立了“陸軍國小堂”,(此處後為甘肅省立師範,今分劃蘭州一中和三十五中)。至此,原址只剩中部了。1907年,機器局搬往小倉子。1908年,織呢局又在清末的“新政”一聲中修建恢復。此後時辦時輟,抗日戰爭時才走上了持續生產和有所發展的階段,廠名為“軍政部第二制呢廠刀。蘭州解放後,由解放軍後勤總部接收,1951年停辦。

生產狀況

蘭州織呢局開工後生產經營的情況並不如預期的那么理想。廠中安設織機20具,開始只開6具,若各機均開,預計年可織6000—7000匹呢布。每匹長5丈,寬5尺。但開工後一般每天只生產8匹,只有計畫的三分之一還不到。並且很快減少。究其原因,總的原因是缺乏市場,產品賣不出去,具體原因:
第一是成本太高。按左宗棠原來的計算,羊毛每斤只值一錢幾分,織成呢布一定很便宜,但實際上,由於原料粗而且雜,質量太差,每天要雇用40個人挑揀羊毛,每人“每天只能揀兩磅。因此在織成呢布前羊毛的成本已經很貴”。而且在100斤羊毛中,只有10斤能織上等呢,20斤能織次等呢,50斤能織粗氈子,還有20斤完全無用。這樣,織成的呢或氈子,成本就很昂貴了,內地很少有人使用。
第二是產品質量太差。按左宗棠的說法,“其質雖略遜於洋呢,然亦可供著用”。僅僅“可供著用”的要求, 已不如左氏原來那樣理直氣壯了,而實際情況比這還要差。據《捷報》報導:“織成的呢絨品質很壞,幾乎完全不能出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