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任領導
書記 曹 戈(研究員)
副院長 劉左軍(教授,博士);趙萍教授
歷史沿革
蘭州理工大學(原甘肅工業大學)在21世紀之初,根據國務院關於高校管理體制和布局結構調整的精神,從戰略高度出發,為了順應知識經濟全球化和西部大開發的需求,本著學科互補、擴大為地方經濟服務的原則,經學校與甘肅省輕紡總會友好協商,並上報甘肅省省教育廳、甘肅省人民政府批准,2000年10月正式將甘肅省輕紡工業學校整體併入原甘肅工業大學,在充分整合校內設備和師資資源,並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的基礎上,於2001年3月成立了以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工程和紡織工程專業為主的輕工食品工程系,簡稱輕工系。為進一步最佳化學科生態環境,2003年6月,成立蘭州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屬學校下設二級學院;原輕工食品工程系所屬紡織工程專業整建制劃歸機電工程學院與包裝工程專業一起組建新的輕工系,屬機電工程學院內設系;食品科學與工程和生物工程專業整建制劃歸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
學科建設
為了加強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促進學科發展,2002年9月中國蘭州理工大學和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聯合成立了中澳食品科學與營養研究所(China-Australia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 Research Institute,FSNI)。
遴選標準
研究生教育方面嚴格導師遴選標準,對增選的導師,由經驗豐富的導師進行崗前培訓,幫助新導師了解學位教育與研究生教育政策、質量標準和要求,學習優秀導師的經驗。依據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現已編寫出食品科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微生物與生化藥學三個方向的培養計畫及教學大綱。同時要求在教學與考核中嚴格執行教學大綱,保證研究生培養質量。2007年和2008年春季順利完成了3個碩士學位點的考試、複試工作,秋季分別迎來了第一批30名、第二批31名統招碩士研究生入學;2009年計畫招生25人,實際招生33人。
教學工作
2000年申報以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2001年招生;2001年申報生物工程和紡織工程專業,2002年招生;2004年申報製藥工程專業,2005年招生。按照學校規定的原則和要求,進一步完善了三個本科專業教學大綱,教學管理常抓不懈,專業輔導答疑要求明確,試卷分析符合規範。為了保證專業培養計畫能夠符合“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和強能力”的培養目標,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繼續加強對教師開設專業課和校級選修課教師的教學督導。積極鼓勵教師開設校級選修課,提高全體教師的從教素質,保證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實習和畢業論文工作順利進行。三個專業的集中教學實踐環節時間在36-38周(學分),時間範圍貫通在學四年之中。這還不包括社會實踐、科研創新、參加教師科研、科技競賽、各類資格認證等創新教育學分。這些集中實踐環節,實行教學教師和全體教師承擔,特別是畢業論文(設計),全體教師參加指導,學生一人一題,嚴格把關,強化管理,過程規範,答辯嚴謹。論文(設計)內容包括轉基因工程、食品生物技術、發酵工程、生物活性物質分離提取、生物製藥技術、植物生理生化等方面。
為配合學校實施的教學質量工程,促進我院本科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加大在教育教學研究方面的投入。2007年在學院內設立教育教學專項研究經費,由學院教學指導分委員會確定10項教研項目,並決定每項給與800~1200元的資助。立項內容主要涉及教學內容的最佳化、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進、實踐教學環節的改革等方面。依據《蘭州理工大學教學團隊建設實施辦法》(試行),配合學校實施的教學質量工程建設,學院積極動員和組織學院內各專業的教學骨幹教師,申報專業教學團隊。經學院黨政聯席會議和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多次討論和審議,並有效整合學院師資力量,最終生物工程專業教學團隊獲得學校的支持。
在保證課內實驗的同時,儘量提供條件讓儘可能多的學生進行課外科技活動。2006-2008年度,學院實驗中心共進行開放性實驗80餘項,其中挑戰杯實驗50餘項,科研性實驗30餘項。除了為本院學生提供實驗條件,實驗中心還安排了技術工程學院發酵專業學生實驗和畢業畢業論文。
在原有規章制度的基礎上,2007修訂並完善了《生命科學實驗中心管理條例》,並增加了安全管理、收費管理等6個新的規章制度。使實驗中心管理規範化、科學化。結合大學生挑戰杯項目,建立和完善了實驗室安全評價體系,簽訂教師安全協定、學生安全協定。實施實驗室安全培訓,培訓人數達300人次/年,做到各類人員必須經過實驗室安全培訓方可做實驗。
近5年來投入了近2000餘萬元對中心更新和補充了實驗室儀器設備,經費來源有學校專項設備經費(申請專項經費)、專業建設費(每年按年度計畫劃撥)、學院教學實驗經費(每年按年度計畫劃撥)、“日元貸款”項目(專項經費)、“省部共建”項目(專項建設經費)和“財政部項目”(專項建設經費);近5年平均每年投入經費達400餘萬元。
科學研究
學院採取走出去的方式,與當地相關企業進行座談,了解當地經濟發展狀況與規劃,企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突出問題,共同協商解決問題的合理方案,並洽談科研合作項目,目前與企業合作的科研項目達到20項,內容涉及功能性食品開發、中藥有效成分的提取、發酵工程產品開發等方面。學院鼓勵和支持教師積極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基金等項目。
主持或參與各類科研項目85項,其中國家級項目7項、省部級項目28項;發表科研論文180餘篇;申請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23項,獲得授權2項;通過科研成果鑑定21項,獲得甘肅省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各1項,地廳級科技進步獎4項;國家二類新獸藥證書3項。
2006年以來,獲得學校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資助70餘項,獲得學校大學生“挑戰杯”競賽一、二、三等獎12項,06年獲得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競賽甘肅賽區特等獎1項(07年獲得國家三等獎)。2008年,在多年開展產品設計課程的基礎上,中心舉行了校級產品設計大賽,評選18項優秀作品,其中有2項作品入圍09年全國“挑戰杯”甘肅賽區決賽榮獲特等獎1項、二等獎1項,激發和鼓勵學生創新設計的積極性。
作為第二批“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畫”項目實施單位,中心獲得的了“食醋固態發酵自動控制發酵設備的研發”、“高效降解纖維素菌種的選育與酶的純化”和“甜菊糖苷的提取、分離純化工藝研究”3項資助。
蘭州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現有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工程和製藥工程3個本科專業,食品科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微生物與生化藥學3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 學院現有教職工37人,其中有教授6名,副教授11名,講師15名。有博士學位教師9人,有碩士學位15人。其中4名博士具有博士後經歷,在讀博士學位4人。
在校本科學生700人左右,研究生100人左右。
05年畢業生一次就業率為95%,06年就業率為92.3%。
機構設定
辦公室
綜合辦公室,學生管理辦公室,教務管理辦公室,實驗室管理辦公室。
教學單位
食品科學與工程系、生物工程系、製藥工程系、甘肅省生命科學與食品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實習基地
蘭州雪頓乳業公司,甘肅省科學院生物所,甘肅酒泉西部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甘肅岷海製藥有限責任公司,青島啤酒(甘肅)農墾股份有限公司,甘肅省農科院農產品儲藏加工研究中心,甘肅省輕工研究院,蘭州軍區蘭州總醫院營養中心、甘肅省敬業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四川雪花啤酒、秦皇島正大集團、江蘇天福萊飼料有限公司等。
為加大師資隊伍建設力度,近年來學院分別從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及國內著名大學引進博士及博士後人員數名。現已初步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師為骨幹,結構合理、年富力強,學術思想活躍,學術氛圍濃厚,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精神的教師隊伍,為生命學院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學院現有實驗室面積1540平方米,實驗設備150多台套,設備投資總額達740萬人民幣,其中包括超臨界萃取儀、梯度PCR儀,旋轉逆流萃取儀、原子吸收儀、質譜儀、脂肪分析儀等目前國際先進設備與儀器。
現有微生物、生物化學、專業分析、食品工藝、發酵工藝、生物製藥工藝、藥物活性成分分析等專業實驗室,教育部“生物與化工測試分析中心”的申報和論證工作正在進行當中。實驗室能滿足製藥、食品和生物工程專業相關專業課實踐的要求。理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石油化工學院可為學生開設相關基礎課並提供實驗條件。校圖書館是中國學術期刊文獻檢索諮詢一級站,可以利用國內外10大光碟資料庫為食品與生物工程製藥等專業教學和研究提供網上服務。
人才培養
多年來該院已培養食品工程和發酵工程方面的高中級專業技術人才600餘名,畢業生遍布全國各地,尤其在甘肅省輕工食品行業發揮了重要作用。
專業培養
微生物與生化藥物專業
一、 培養目標
為國家,為人民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級專門人才。微生物與生化藥物碩士研究生應該達到如下目標:
1. 熱愛祖國,熱愛人民,遵紀守法,品德良好,科學素養高,敬業精神強,能積極為國家經濟和建設服務,且具有良好公德的品學兼優的研究人才。
2. 本學科研究生畢業,應該具有堅實的化學,生物,藥學和相關醫學的基礎。了解本學科的國內外發展現狀和趨勢,以及藥學領域的前沿和研究情況。具有較強的在生化藥學領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一門外國語,能較熟練的閱讀本學科領域和相關領域的文獻資料。具有在本學科領域內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和獨立工作的能力。
二、學習年限
攻讀碩士學位研究,學習時間為三年,其中課程學習為一年,第三學期進實驗室,進行科學研究1.5—2年;在職研究生根據具條件和本人的情況,來決定學習的時間的長短。
三、 研究方向及主要內容簡介
參見下表:
研究方向 主要內容簡介
天然藥物(動植藥物)包括微生物藥物的分離提取,分離,鑑定,表征。 1. 天然產物分離提取(包括工藝的研究)鑑定表征。
2. 中藥GAP、GMP|、GLP|、GCP的研究。
3. 中草藥有效成分化學、物理修飾和分子生物學改造。
4. 天然藥物的氧化、抗氧化研究。
蛋白質和多肽合成研究 1. 多肽藥物的研究。各種活性多肽的合成,分離提取,套用研究。
2. 緩釋試劑,新劑型材料的製備(包括Linker試劑的合成)
3. 活性蛋白的研究。
生物疫苗的研究
抗體藥物和檢測研究 1. 多糖蛋白結合疫苗、傷寒結合疫苗、細菌性結合疫苗等。
2. 快速診斷產品的研究
四、課程設定和學分要求(見“課程設定”附頁)
五、 培養方式
研究生培養採用導師制,主要指導教師負責,結合集體培養。導師應根據培養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則,對每個研究生制定培養計畫,導師要全面關心研究生的成長,注意課程學習和科學研究並重,並注重培養研究生刻苦鑽研的學風、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誠實嚴謹的工作作風和謙虛誠摯的合作精神。要求研究生課程學習必須在學校進行,學位論文工作一般在學校進行,也可根據實際情況在研究機構、工廠和其他企事業單位進行。
六、 中期考核
為營造良好的學習和學術氣氛,定期進行院內、校內、校外、國內、國外廣泛的學術交流,開闊學生的眼界,提高學生的學術水平,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加速優秀人才的成長,在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中實行中期考核,考核內容為:思想品德、學位課程學習、科研能力三個方面,具體參見學校相關規定。
七、 開題報告
研究生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完成資料收集、調研、選題,並寫出書面開題報告,在第三學期內提交導師,在系的統一安排下,以生化藥物為主,組織三人以上校內同行專家召開開題報告會,研究生進行公開報告,通過者方可進入課題研究階段。未通過者必須對開題報告不足之處進行修改,一個月後進行第二次報告。以上工作必須在第三學期的前半學期完成。
八、 教學(科研實踐)、學術活動
研究生在校期間必須參加一定的教學(科研)實踐、學術活動,在導師的安排下適當參加課題組的學術活動,並承擔一定的科研任務,積極投入課題研究;本學科為實驗性學科,要求學生放下書包,就進實驗室,意思是走出課堂,走進實驗室。適當參加一些國內或國際學術會議,熟悉科研環境。
九、 科學研究及論文
學位論文工作是研究生受到科學研究能力訓練的重要環節。在開題報告通過後,便可進入論文研究工作,一般應有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從事該項工作。主要包括參加有關的學術活動、完成論文的撰寫等項工作。通過這些環節,培養和提高研究生的文獻閱讀能力,實際資料的收集整理能力、資料的綜合分析能力,以及實際生化藥物的研究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加強和提高科學素質,綜合能力,從而能夠使其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