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林在《台灣樹木志》中把本種歸併於新木姜N. surata (Hay.) Koidz.,認為本種模式除葉片下面具白粉外,與新木姜子極為相似,他認為這一特徵,隨年齡而容易變化,僅以這一特徵作為建立一種的唯一依據是不充分的,所以他將其歸併於新木姜子中。但據我們檢查了藏於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標本室里的本種同模式標本(T. Kawaka-mi et S. Sasaki s. n. Jul. 1912. Iso——syntypus),其葉下面具白粉,被灰色短柔毛,並非是金黃色絹毛,兩者截然不同,而且在葉形上也有差異,因此我們認為李惠林歸併的理由不夠充分。近年張慶恩在《台灣植物志》(Fl. Taiwan 2:456: 1976)提到本種與菲律賓至馬來半島分布的N eolitsea villosa(Bl.)Merr. 1909(基本名:Litsea villosaBl.1851)為同物,因而採用該名。但由於標本較少,未看到花標本,為慎重起見,暫不作任何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