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峰宮

蘭峰宮位於河南省三門峽陝州區宮前鄉北高崗之上,是唐高宗顯慶三年所置行宮,是隋唐時期在崤函古道上設定的16所行宮之一。

《新唐書·地理志》記載永寧縣西三十里有蘭峰宮。而當時的永寧縣縣城位於今洛寧縣東宋鎮南舊縣村,該村西三十里即為宮前鄉宮前村。坐北向南,地勢平坦,占地約70畝,北依萬歲山,南隔永昌河與猛石山、南唐山相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蘭峰宮
  • 別名:紫微宮、武氏行宮、武則天避暑行宮
  • 年代:唐代
  • 地理位置:河南省三門峽陝州區宮前鄉
文獻記載,地理環境,遺址現狀,相關詩文,

文獻記載

《陝縣文化志》載:“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則天巡幸東都,途經陝州,作詩《游九龍潭》,並在縣境東南朱家原(現宮前鄉)建避暑行宮”。行宮西側設有擂鼓山和點將台,宮後鄉棗園村對門的教場地(50畝)是御林軍訓練兵馬的地方。宮前鄉中學西邊有條直通宮上的路叫跑馬道。
《陝縣誌》引舊志云:“避暑宮在朱家原社,其山高聳,林木陰鬱,武后營以避暑。”
《新唐書》載:永寧縣西三十三里有蘭峰宮,顯慶三年置。
宮前鄉宮前街西有一清乾隆年間殘碑記載,(宮前)鎮西有紫微宮,毀之已久而杳然無跡,若指此,則武氏行宮當有名焉。

地理環境

河南省三門峽宮前鄉,古稱朱家原,因地處崤函古道南崤道旁邊,是人們往返古代長安和洛陽兩京之間的必經之地。唐時,在朱家原後面建造了一座規模宏大的避暑行宮,朱家原因而得名“宮前”。宮前鄉的萬歲山、棗園校場地、點將台、擂鼓山、望將台、窺聽樓、跑馬道、降香台、卸花池、永昌河等地名也都因行宮的修築而得名。
有白龍潭(九龍潭)、仰天池、響屏山、天書寨等,神龍峽等景區是休閒避暑的天然之地。這裡草木蒼翠,環境幽邃,盛夏宜人,確是消暑勝地。此處為南崤道所經之地,宮前以東的永昌河流域,隋唐時期的宮閣甚多,東邊洛陽宜陽縣境內有連昌宮、西邊菜園鄉境內有繡嶺宮與此相呼應。

遺址現狀

宮前鄉政府大院東側路坡,路邊隨處可見殘瓦破磚。向上走到一處高崗,能看到一片開闊平地,當地人稱為“宮上”。行宮遺址占地約70畝。該遺址宮室廢棄已久,但所遺留磚瓦殘片隨地可見,民眾在耕作時曾多次挖出圓形或方形石柱礎、鋪地大磚、邊長50厘米,厚20厘米的正方形青石料等遺物。後又出土一對石猴,花色斑斕,形象逼真。在出土這些遺物的地方多為紅色焦土,可推測宮室毀於大火。

相關詩文

宋之問《奉敕從太平公主游九龍潭尋安平王宴別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