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家坡銅車馬在四川資陽市雁江區資溪村11組,小地名為“蘭家坡”的地方,資陽市房地產開發建設有限公司於築路過程中發現銅車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蘭家坡銅車馬
- 出土地點:四川資陽市雁江區資溪村
- 所屬年代:漢代
施工單位當即回填並上報。雁江區文物保護管理所立即派人前往現場,進行保護。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接四川省文物局通知後,於12月27日組織考古人員開始清理髮掘工作。
此次發掘共清理漢代墓葬2座,M1位於M2南面,相距1.7米。M1、M2均為土坑木槨墓。墓壙原開口層位不詳。現墓口暴露於地表,直接打破生土層。
M1由主墓道、輔墓道、主室、側室等部分組成。殘長12、殘寬10.55米。主室位於側室南側,墓室正中為槨室,槨室四周為熟土二層台,槨室長方形。墓室底部正中開鑿出滲井。滲井圓形,直壁,平底,內填礫石,出土陶器、銅器等。側室與主室結構相似。主室、側室之間熟土二層台置正方形槨箱,出土陶器、鐵器等。磚室位於側室東面。墓壙長方形,磚室長方形,券頂已被施工單位挖毀,殘存發券用的企口楔形磚。南北壁及後壁用菱形花邊磚單磚錯縫平砌。墓底用素麵磚單磚錯縫平砌。磚室內壁、底部塗抹一層青膏泥,厚約0.05米。出土銅車馬。主墓道位於主室東側,輔墓道位於磚室東側,均為長方形,底部呈斜坡狀。
M2平面呈凸字形。由墓道、墓室組成。殘長8.15、殘寬4.7—5.15米。墓室位於墓道西側,墓室正中為槨室,槨室四周為熟土二層台。墓室底部正中開鑿出滲井。滲井近長方形,斜壁,平底,內填礫石。出土陶器、銅器等。墓道位於墓室東側正中,長方形,底部呈斜坡狀。
M1出土陶器可辨器形的有:罐、耳杯、釜、案、奩、俑、房。銅器可辨器形的有:銅車馬、鏡、銅泡、搖錢樹殘枝、銅錢等。鐵器可辨器形的有:刀、釜。銀器為笄。
銅車馬是漢代典型的軺車。單服馬,長約1.1、殘高約1.05米。根據當盧、馬銜、馬鑣等銅製馬具,推測原有簡單的轡頭。單軛,雙轅。長方形輿,長0.63、寬0.27、高0.3米。輿3面封閉,兩側板上裝柱狀扶手,後面空出,僅在兩側裝2塊三角形板。輿底部鏤空出空孔。車輿之內左側置一銅製馭手。馭手頭戴平巾幘,身著袍服,雙手做持轡控馭狀,高約0.37米。據已發現的鎏金銅傘箍和車軾正中靠內側用以固定傘的圓環,推測該車原有傘蓋。車輪18輻,直徑0.71米。軸與輿底部之間裝伏兔。輿前雙轅之上橫置。長方形,中空,器表鏤有圓孔。銅車馬通長約2.05米。
銅車馬是漢代典型的軺車。單服馬,長約1.1、殘高約1.05米。根據當盧、馬銜、馬鑣等銅製馬具,推測原有簡單的轡頭。單軛,雙轅。長方形輿,長0.63、寬0.27、高0.3米。輿3面封閉,兩側板上裝柱狀扶手,後面空出,僅在兩側裝2塊三角形板。輿底部鏤空出空孔。車輿之內左側置一銅製馭手。馭手頭戴平巾幘,身著袍服,雙手做持轡控馭狀,高約0.37米。據已發現的鎏金銅傘箍和車軾正中靠內側用以固定傘的圓環,推測該車原有傘蓋。車輪18輻,直徑0.71米。軸與輿底部之間裝伏兔。輿前雙轅之上橫置。長方形,中空,器表鏤有圓孔。銅車馬通長約2.05米。
M2出土陶器可辨器形的有:豬、房。銅器可辨器形的有:鏡、罐、提梁盉、銅泡、銅錢等。M2出土銅幣僅有“貨泉”一種。新莽天鳳元年(14)始鑄“貨泉”。“貨泉”主要流通於新莽晚期至東漢初期。所以,該墓時代應不早於天鳳元年,不晚於東漢初期。
M1主室、側室的形制與M2形制接近。磚室使用企口楔形磚發券,是小磚發券技術尚不成熟的表現。土坑木槨與磚室相結合。因此從形制上分析,該墓處在土坑木槨墓與磚室墓並行發展的歷史階段。另外M1出土有“五銖”錢。“五”字交股兩筆緩曲,應為東漢“五銖”。其時代大致為東漢初期。
M1主室、側室的形制與M2形制接近。磚室使用企口楔形磚發券,是小磚發券技術尚不成熟的表現。土坑木槨與磚室相結合。因此從形制上分析,該墓處在土坑木槨墓與磚室墓並行發展的歷史階段。另外M1出土有“五銖”錢。“五”字交股兩筆緩曲,應為東漢“五銖”。其時代大致為東漢初期。
M1、M2墓葬形制比較特殊。M1土坑木槨與磚室相組合。主室隨葬器物較少。側室隨葬器物較多。磚室僅放置銅車馬。據出土器物分析,M1可能是“同塋異穴”合葬墓。M1、M2墓室底部開鑿滲井,這種墓葬內排水設施在四川地區屬於首見。M1、M2時代明確,具有分期斷代標尺的作用,對於研究漢代四川地區土坑木槨墓的發展變化,磚室墓替代土坑木槨墓的具體過程,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從M1、M2的發掘可以推測,土坑木槨墓這種墓葬形制在四川某些地區一直延續使用到東漢初年。
M1所出銅車馬是繼貴州興義—興仁東漢磚室墓、甘肅武威雷台東漢磚室墓隨葬銅車馬之後的重要發現,在四川地區屬於首次,為研究漢代車馬輿服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