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八柱

蘭亭八柱

蘭亭八柱乃圓明園遺物,於1910年(宣統二年)被移到頤和園,後置於耶律楚材祠中。1915 年,江朝宗致函溥儀內務府,請求拉運圓明園蘭亭碑及山石,以供社稷壇開拓公園之用。其後,蘭亭碑及八根石柱,分別於1917年前和1941年之後運至中山公園,直到1971年,始用八根石柱,在唐花塢西側新建成重檐八角亭,額曰“景自天成”。八根石柱之蘭亭帖,多有風化,半數帖尚好,仍可辨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蘭亭八柱
  • 外文名:ltbz
八柱介紹,坐石臨流亭,歷史革程,蘭亭序,現今概況,蘭亭八柱帖,

八柱介紹

第一根柱子上,刻的是唐初書法家虞世南的臨摹;第二根柱子上,刻的是褚遂良的臨摹;第三根柱子上,刻的是馮承素的臨摹;第四根柱子上,刻的是唐著名文學家柳宗元的“蘭亭詩”真跡;第五根柱子上,刻的是唐著名書法家柳公權所寫的“蘭亭詩”原本;第六根柱子上,刻的是清乾隆進士于敏中補修柳公權所寫的蘭亭闕筆;第七根柱子上,刻有明書畫家董其昌仿柳公權所寫的“蘭亭詩”;第八根柱子上,刻的是乾隆皇帝臨摹董其昌仿柳公權所寫的“蘭亭詩”。
蘭亭八柱及蘭亭碑皆為圓明園“坐石臨流”亭之舊物,今為中山公園內“景自天成”亭重要組成部分。
全景全景

坐石臨流亭

坐石臨流亭,位於同樂園西北,建成於雍正五年(1727年)前,仿自紹興古蘭亭意境,時稱流杯亭。於仄澗中,奇石峭列,激波分注,作亭據勝處。亭為重檐三開間,乾隆帝弘曆命名為“坐石臨流”。

歷史革程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春,弘曆收集到歷代書法名家《蘭亭帖》墨跡六幀(唐虞世南、褚遂良、馮承素摹《蘭亭序》,唐柳公權書《蘭亭詩》並後序,明董其昌臨柳公權《蘭亭詩》,戲鴻堂刻柳公權《蘭亭詩》原本),再加上大學士于敏中補戲鴻堂刻柳公權蘭亭詩闕筆,及乾隆御臨董其昌仿柳公權蘭亭詩,合為“蘭亭八柱冊”。弘曆為了“一永其傳”,即將坐石臨流亭改建成八方重檐亭,並易以石柱,每柱刻帖一冊,此即著名的圓明園“蘭亭八柱”。
坐石臨流亭中有一石屏(即蘭亭碑),屏由屏身、屏座兩石組成,屏高六尺,闊五尺、厚一尺;須彌座高約一尺半。屏的正面鏤刻有王羲之等文人雅士《蘭亭修禊》圖,碑陰刻乾隆御筆詩四首(九年“坐石臨流”詩,四十四年、四十七年、五十年“題蘭亭八柱冊”)。
北京中山公園唐花塢迤西,有座八根石柱築成的重檐藍色琉璃瓦八角亭,亭額題曰“景自天成”。該亭建於1971年,亭內置有石碑一塊,名為蘭亭碑。石碑的正面刻有《蘭亭修禊》曲水流觴圖,圖的上方還刻有清高宗乾隆皇帝於己亥年(乾隆四十四年)暮春題寫的蘭亭八柱冊並序的全文。碑陰刻有甲子年(乾隆九年)、己亥年、壬寅年(乾隆四十七年)、乙巳年(乾隆五十年)所作的御製詩和詩注。該碑及八根石柱,均為圓明園四十景之一“坐石臨流”景區的遺物。
據欽定《日下舊聞考》載:“坐石臨流在水木明瑟東南,澹泊寧靜之東,溪水周環,軒宇三楹,西向”。“蘭亭”是坐石臨流景區的一個景點,該亭在早期原是一座三開間的長方形敞亭,後來在改建時建成了重檐八方亭,它是清代雍正初年仿浙江紹興蘭亭意境而建的。對此,乾隆皇帝在其中一首詩中作了說明:“白石清泉帶碧蘿,曲流貼貼泛金荷。年年上巳尋歡處,便是當年晉永和。”該詩將此亭曲水流觴的景觀,引伸到東晉永和年間,王羲之在紹興古蘭亭每年上巳日(即三月初三)的雅事,以此說明該亭的園林淵源

蘭亭序

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於永和九年春,與群賢儒士聚會宴詠時,席間飲酒賦詩,王羲之為32人詩作,寫了一篇324字的《蘭亭序》,又稱《蘭亭詩序》或稱《蘭亭集序》。該序在書法上有很高的價值,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而這次歷史上的聚會,也被稱為蘭亭會。酷愛書法藝術的乾隆皇帝,對於文人雅士遊興會稽古蘭亭和王羲之所書《蘭亭序》帖深表讚許,而坐石臨流景區的蘭亭,其文化內涵尚顯不足。於是從內務府藏帖中,盡搜歷代名家的蘭亭墨跡,共收集到蘭亭帖墨跡六幀:唐虞世南摹、褚遂良摹、馮承素摹《蘭亭序》、唐柳公權書《蘭亭詩》並後序、明董其昌臨柳公權《蘭亭詩》、戲鴻堂刻柳公權《蘭亭詩》原本,加上清大學士于敏中補戲鴻堂刻柳公權《蘭亭詩》所缺部分,及乾隆御臨董其昌仿柳公權《蘭亭詩》,合為“蘭亭八柱冊”。同時於乾隆四十四年,在蘭亭改建時,將原亭的木柱,改為八根石柱,每根石柱均為方形,每面寬半米,長約四米有餘。乾隆帝在他所作的題記中寫道:“己亥春,輯蘭亭八柱之冊,就此亭易以石柱,而各刻一冊一柱”,其目的是“以永其傳”。所以,在他的詩中強調“鉤摹傳八柱,蓋欲永其齡。即此千秋寶,因他一序馨。”

現今概況

如今,坐石臨流景區的蘭亭,早已無跡可尋,成為了野草叢生的廢墟。英法聯軍將圓明園焚毀後,蘭亭和蘭亭八柱這兩件重要文物被棄於荒野。至1914年,將北京城內社稷壇改為中央公園,為充實公園內的文物,於1917年將該文物運到中央公園,並在“繪影樓”前建前廳三間,四出廊,作為陳列碑石之用。新中國建立後,黨和政府十分重視這一重要文物,於1971年,利用這八根石柱,在中山公園內建起了“蘭亭”,同時也將原來的石碑置於亭中。今天,蘭亭碑仍完好,字跡圖像清晰,八根柱石之蘭亭帖雖有風化,但仍可辨讀。這座重檐八角的蘭亭碑亭,成為中山公園的重要景觀之一,同時也成為人們憑弔圓明園滄桑歷史的一件重要文物

蘭亭八柱帖

中國清刻蘭亭集帖的善本。托裱經折裝,兩函 8冊,每冊內為一卷,包括一種蘭亭序帖,共 175開,每開縱29.8厘米,橫34.2厘米。
八卷按八卦之名“乾、坎、艮、震、巽、離、坤、兌”為序,第一卷,虞世南摹蘭亭序;第二卷,褚遂良摹蘭亭序;第三卷,馮承素摹蘭亭序;第四卷,柳公權蘭亭詩墨跡;第五卷,戲鴻堂刻柳公權蘭亭詩原本;第六卷,于敏中補戲鴻堂刻柳公權書蘭亭詩闕筆;第七卷,董其昌仿柳公權書蘭亭詩;第八卷,乾隆皇帝臨董其昌仿柳公權書蘭亭詩。其中虞、褚、馮摹本和柳書蘭亭詩為內府所藏。八帖帖首有乾隆撰寫題記,帖後附刻歷代名人題跋。因以墨跡鉤摹上石,刻工精良,使筆意墨趣神采畢現。每冊前後有“乾隆御覽之寶”印章,現藏故宮博物院。
蘭亭八柱刻於乾隆四十四年(1779),置於圓明園文源閣。圓明園被毀後,1917年將蘭亭碑及碑亭石柱移入北京中山公園,現存該園蘭亭碑亭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