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雲背後:放射生物學40年研究紀實

蘑菇雲背後:放射生物學40年研究紀實

《蘑菇雲背後:放射生物學40年研究紀實》是2012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蘑菇雲背後:放射生物學40年研究紀實
  • 作者: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11月1日
  • 頁數:340 頁
  • 開本:5 開
  • ISBN:7030356381, 9787030356383
  • 類型:科學與自然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名人推薦,

內容簡介

《蘑菇雲背後:放射生物學40年研究紀實》基本反映了我國早期放射生物學研究的概況,可作為生物科學、農業、醫學、原子核科學技術領域的科技工作者、教師、學生等的參考用書,並適合對我國放射生物學發展史感興趣的廣大讀者閱讀。
《蘑菇雲背後:放射生物學四十年研究紀實》回顧了自1958年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建所40年的放射生物學研究歷程,包括由生物物理所主持的我國放射性本底的第一次大範圍調查,國家下達的低劑量電離輻射慢性照射和核武器輻射遠後期生物效應的研究。書中還介紹了生物物理所的放射生物學工作者在“任務帶學科”的思想指導下,在放射防護藥物、放射毒理、輻射劑量學、DNA損傷與修復等學科領域開展的基礎和套用基礎研究。書中的回憶充分體現了從事放射生物學研究的科技工作者為了建立我國的核工業、發展我國的核武器以打破當年美蘇兩國的核訛詐和核威脅所表現的愛國、樂觀精神和不計名利、個人得失的人生態度。《蘑菇雲背後:放射生物學四十年研究紀實》基本反映了生物物理研究所放射生物學研究的歷史,以及我國早期放射生物學研究的概況,適合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師生、相關領域的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員以及對我國放射生物學早期研究感興趣和希望了解核輻射對人類危害的人們參考。

圖書目錄

導言:國家的需要,歷史的選擇/1
任務篇
第一部分放射性自然本底調查
放射性本底調查研究的歷史回顧/21
核試驗前後(1958~1965年)放射性本底調查結果概述/25
我和放射性本底調查工作/37
本底調查工作中的放射化學分析研究回顧/41
第二部分小劑量電離輻射的生物學效應
研究小劑量電離輻射生物學效應的始末/46
回眸小劑量慢性放射生物學效應的研究/51
慢陛放射病早期診斷的生化研究/72
第三部分核武器試驗核輻射遠後期生物效應
核武器試驗核輻射對動物的遠後期效應研究回顧/81
我國第一、二次核試驗受試動物落戶生物物理所/99
核試驗下風向塵埃的放射性監測/103
我國第一次核試驗後對北京地區放射性微塵的監測/108
第四部分放射衛生防護研究
生物物理所輻射防護藥物研究的點滴回顧/110
憶生物物理所內照射毒理學小組的創建與發展/119
細胞放射生物學研究的回顧/135·
學科篇
放射植物學組的七年曆程/l39
關於輻射生物原發反應的研究/l52
生物物理所DNA輻射損傷修復研究的回顧與思考/155
生物物理所的放射生物學劑量學50年/l66
生物物理所昆明工作站和放射遺傳學研究/192
一種新型光敏化劑:竹紅菌甲素/203
高能質子空間輻射生物效應/210
放射免疫分析研究工作的回顧/213
中國鹵蟲卵搭載返回式衛星試驗/218
電離輻射水果保藏/221
感想篇
貝時璋與放射生物學/225
貝老以國家需要為己任/240
我在生物物理所放射生物學室的歲月/244
戈壁風雲——憶核爆試驗現場生物效應實驗和生活/254
深入鈾礦山,為改善礦區環境安全和礦工的健康服務/267
追憶恩師徐鳳早先生/271
追憶馬秀權教授勤奮、嚴謹、求實、愛國的優秀品格/275
我心中的沈淑敏先生/281
懷念導師陳德嵛/284
回首往事/288
回顧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物物理系的“放射生物學”教學/291
青春獻給祖國的核事業/295
我和生物物理所一起走過的四十年/298
我在放射生物學研究室的工作概況/304
我與放射生物學的不解之緣/306
附錄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放射生物學研究工作與相關事件大事記/310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放射生物學研究工作參加人員全體名單/334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放射生物學承擔國家任務參加人員名單/336
編後記/339

名人推薦

本書不僅為讀者對了解生物物理所在研究放射生物學方面的業績和有關同志為此所做出的值得記憶的奉獻,而且對研究全國放射生物學的發展史也有很大的幫助。
此外,這本書的出版,對參加上述幾項國家任務的同志們來說無疑是一次重新回顧過去光榮戰鬥的過程而感到無比自豪,這種自豪感無疑對他們健康的晚年生活是一種莫大的激勵和慰藉。
——中國科學院院士 楊福愉
這是一部科普性與專業性相結合的讀物,無論對普通大眾,還是對公共衛生領域電磁輻射研究的學者,都具有一定的知識普及和專業引導作用。本書也希望能夠通過公眾和專家的共同努力,不斷地探索和發現,使行動電話可能存在的健康負面影響最小化。
——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三軍醫大學教授 程天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