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房,顧名思義,就是住房狀如蘑菇。它的牆基用石料或磚塊砌成,地上地下各有半米,在其上用夾板將土舂實一段段上移壘成牆,最後屋頂用多重茅草遮蓋成四斜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蘑菇房
- 外文名:Hani mushroom house
- 起源:哈尼人
- 形狀:狀如蘑菇
- 分類:哈尼族的蘑菇房、雲南的蘑菇房
- 典型:紅河州元陽縣麻栗寨
簡介,歷史淵源,結構,分類,哈尼族的蘑菇房,雲南的蘑菇房,
簡介
歷史淵源
結構
內部結構,通常由正房、前廊(相當於正房前廳)和耳房組成。分二、三層的蘑菇房在建築設計上別有風韻:前廊與正房前牆相接,耳房與正房一(兩)側相連;前廊與耳房頂部均為堅實的泥土平台,它既可休憩納涼又可晾曬收割的農作物;正房二層全部用泥土封實,然後在三四米高處再鋪蓋茅草頂。二(三)層至屋頂的空間稱“封火樓”。封火樓通常以木板間隔,用以貯藏糧食、瓜豆,供適齡兒女談情說愛和住宿。最底層用來關牲畜,堆放農具。中層用木板隔成左、中、右三間,中間設一常年生火的方形火塘。客人來了,主人就圍坐在火塘邊,讓你吸上一陣長長的水煙筒,飲上一杯熱騰騰的“糯米香茶”,喝上一碗香噴噴的“悶鍋酒”。趁著酒興,主人敞開嗓子,向你展示哈尼人質樸、嘹亮的歌聲,祝願賓客吉祥如意、情深誼長。
蘑菇房經久耐用,冬暖夏涼,在我國民居文化中獨樹一幟。它與巍峨的山峰,迷人的雲海,多姿的梯田,構成了一幅奇妙的哈尼山鄉壯景。
分類
哈尼族的蘑菇房
蘑菇房”的設計與建築均融入了哈尼先人的勤勞與智慧,不信您看哈尼山鄉的民居,他們把土基牆砌得筆直整齊,把屋架搭得穩當結實,把屋頂鋪得滴水不漏,使座座“蘑菇房”玲瓏美觀,獨樹一幟。哈尼“蘑菇房”因其特別的結構形式,具有良好的保溫散熱性能:即使是寒氣襲人的嚴冬,屋裡也會暖融融的;而在赤日炎炎的夏天,裡面卻十分涼爽。因此,哈尼人有“誰不會蓋‘蘑菇房’誰就不是真正的哈尼”之說,顯然他們視“蘑菇房”為一種驕傲。 “蘑菇房”內部分三層:底層用來關馬圈牛,堆放谷船、犁耙等農具;頂層用以置放糧食柴草之類;而中間樓板層就是主人住的地方了,做飯、休息、會客均在此層。此層一側有一道小木門外通平曬台。中間一層是“蘑菇房”的主體部位,其設定很有特色,尤其是正中央那長年煙火不斷的長方形火塘(95×60CM)。火塘象徵著哈尼人火一樣的性格,待人火一樣的熱情,以及民族的興旺發達。倘若您來到這古老的民居之中,好客的主人便會邀請您圍坐火塘邊,讓您吸上一陣長長的水煙筒,飲上一杯熱騰騰的糯米香茶,喝上一碗香噴噴的“悶鍋酒”。趁著酒興男主人“哈八惹(酒歌)”的嗓門敞開了,向你展示出哈尼人像哀牢山竹子一樣有枝有節有根的古令,並祝願賓客吉祥如願,情深誼長。火塘邊,延續著一段段哈尼人的歷史……
哈尼人的住房,一般正房中間有一大間為堂屋。在版納地區,堂屋東面一間為家長的臥室,臥室內設有祭祖處。哀牢山、無量山區哈尼族的寨房因各地地理、經濟及環境民族的不同而有茅草房、土掌房、石灰房、瓦房幾種式樣。
哈尼族民居外形酷似蘑菇,故名蘑菇房,由土基牆、竹木架和茅草頂組成。屋頂為四個斜坡面。房子分層:底層
關牛馬堆放農具等;中層用木板鋪設,隔成左、中、右三間,中間設有一個常年煙火不斷的方形火塘;頂層則用泥土覆蓋,既能防火,又可堆放物品。蘑菇房以土石為主要牆體材料。屋頂有平頂的"土掌房"和雙斜面、四斜面的茅草房。因地形陡斜,缺少平地,平頂房較為普遍,既可防火,又便於用屋頂曬糧,空間能得到充分利用。
哈尼族一般居住在向陽的山腰,依傍山勢建立村寨。村寨多為三四十戶,多的也有數百戶。村寨背後是鬱鬱蔥蔥的古樹叢林,周圍綠竹青翠,間以桃樹、梨樹,村前梯田層層延伸到河谷溝底。離村寨不遠有清澈甘涼的泉水井。一棟棟蘑菇房結合地形沿坡布局,高低錯落有致,別有一番樸實多變的景象。
傳說中,哈尼族的祖先是看到漫山遍野的不怕風吹雨打的蘑菇,受到啟發,模仿蘑菇的樣子蓋起了自己的住房。
客人來到,熱情的主人就會請你圍坐在火塘邊,讓你吸上一陣長長的水煙筒,飲上一杯熱騰騰的"糯米香茶",喝上一碗香噴噴的"悶鍋酒"。趁著酒興,主人敞開嗓子,向你展示哈尼人像哀牢山的竹子一樣有枝有節有根的歌聲,並祝願賓客吉祥如意、情深誼長。
哈尼族的蘑菇房狀如蘑菇,由土基牆、竹木架和茅草頂成。屋頂為四個斜坡面。房子分層:底層關牛馬堆放農具等。
房屋建築以土石為主要牆體材料。屋頂有平頂的“土掌房”和雙斜面四斜面的茅草房。因地形陡斜,缺少平地,平頂房較為普遍,既可防火,又便於用屋頂曬糧,空間得到充分利用。
有史以來,哈尼人遷徙到哪裡,蘑菇房就蓋到哪裡,遍布哈尼山鄉,經長期的發展與改進,如今的蘑菇房既有傳統特色又日臻完善,與巍峨的山峰,迷人的雲海、多姿的梯田,成了一幅奇妙的哀牢山壯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