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文叢·中短篇小說集:最高獎賞》描寫的是湖南的鄉村生活,寫出了農民的善良與勤勞,機智與幽默,以及他們在苦難面前表現出來的樂觀精神。同時,也寫出了在鄉村生活的青年的成長,以及他們的幸福與苦惱,感動與惆悵,彷徨與希望。作品生活氣息濃郁,語言幽默,篇幅短小,十分耐讀。
基本介紹
- 書名:蘋果文叢·中短篇小說集:最高獎賞
- 出版社:吉林大學出版社
- 頁數:195頁
- 開本:16
- 作者:姜貽斌
- 出版日期:2013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定價:25.8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蘋果文叢·中短篇小說集:最高獎賞》中我是一九七一年六月七日去那個村子插隊,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離開,兩年半多一點。那是煤礦招工了,把子弟全部招上去,所以,我開始了新的礦工生涯。我在鄉下的時間雖說不長,我卻永遠不會忘記那個地方,那些人們。寫下這些文字,以及有關鄉村的所有文字,都是我對它的一種紀念。
作者簡介
姜貽斌,湖南邵陽人,1954年出生,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中文系,現居長沙。著有長篇小說《左鄰右舍》,小說集《窯祭》、《白雨》、《黑夜》、《女人不回頭》、散文集《漏不掉的記憶》及《百家文庫姜貽斌卷》等。
圖書目錄
田園故事
白毛
拐棍
角色
分魚
隊長
黃花
七嫂
告密者
刨標語
大啞巴
米裁縫
抓捕
渠道蜿蜒
兩個少婦
誰是叛徒
相親
最高獎賞
夜間的報復
誘惑的琴聲
鍛鍊
丟失的黑珍珠
鄉俗
鴨子的幾種吃法
對於死雞的科學解釋
白毛
拐棍
角色
分魚
隊長
黃花
七嫂
告密者
刨標語
大啞巴
米裁縫
抓捕
渠道蜿蜒
兩個少婦
誰是叛徒
相親
最高獎賞
夜間的報復
誘惑的琴聲
鍛鍊
丟失的黑珍珠
鄉俗
鴨子的幾種吃法
對於死雞的科學解釋
序言
自序:在鄉村
我從小跟隨父母生活在煤礦,煤礦與鄉村是}昆合在一起的,血肉相連。所以,在我的記憶中,既有煤礦的生活,也有鄉村的生活,這些混雜在一起的生活,給了我深深的影響。
至今,我還記得那些鄉村的夥伴,叫得出他們的小名。
我獨立在鄉村生活,是十七歲插隊那年。我來到湘中一個叫板橋公社馬安大隊七生產隊的小山村,那個地方,也叫龍井塘。此地離我父母家有四十多里。那天,我那個敗走麥城的父親像其他人的父親一樣,把自己的崽女送到那些零零落落的村子,坐也沒坐,水也沒喝一口,就趕緊離開了。父親離開的那一刻,我產生了一種深深的孤獨和寂寞。我明白,我將要在這個陌生的地方開始獨立生活了。
村子不大,幾十戶人,屬於很小的生產隊。
這是一個很貧困的地方,主要原因是缺水。大多數的水田是望天田,靠天老爺吃飯的,有時,不僅早稻無收,晚稻更是顆粒無收。奇怪的是,與我們生產隊僅僅相隔一條田埂的另一個大隊的生產隊,居然就好多了,居然有四角錢一個工,而我這裡,每個工只有八分錢。當時,我只有七分工一天,所以,我出一天工,僅僅只能夠得到五分六厘錢。後來,我才曉得,隔壁那個生產隊種了甘蔗。
我們為什麼不種甘蔗呢?這個問題,我一直沒有問過。
農民們更多的是抱有一種逆來順受的生活態度,不這樣,又能如何呢?最多只是憤憤地罵幾句天老爺,然後,又像平時一樣,掮著鋤頭,慢慢地走向田野。
他們無力改變這一切。
只有一個小山丘是屬於我們的,沒有什麼樹,山坡上也有田,那些田是最可憐的,沒有水能夠上去,是名副其實的望天田。山腳下,是我們的菜地。我也有小小的一塊嵌在其中。我給了它許多漫不經心的照料,施肥,或是澆水,它也給了我不太豐厚的回報。
當然,還有一口水塘,水塘下面是一條沖,沖里有我們的田,這些田,是隊里所有的水田中的天之驕子,它們在一般的年景下,是不愁沒有水澆灌的,所以,比起其它田裡的水稻要茂盛得多。當然,一到大旱之年,水塘乾枯了,沖里的這些稻田也躲避不了龜裂的命運,我親眼看見沖里的禾苗長到一尺高之後,就漸漸地變成一把黃色的枯草,讓老牛慢條斯理地一口一口地嚼,嚓嚓的撕扯聲,把我們的心撕得生痛出血。
為了圖表現,爭取早日招工,我做了一些所謂的好事,這主要歸功於我的大哥,他似乎有先見之明,像我們這類家庭出身不好的人,除了出工,還要比別人費更多的力氣,要有突出的表現,才有可能招工。我沒有紮根農村一輩子的想法,這個想法,讓我感到恐懼和害。Ifl,儘管農民們一輩子生活在鄉村。
我大哥省吃儉用,給我買了一套理髮工具,還買了一盒銀針,一本針灸的小冊子。我就用這兩手來為貧下中農服務,以圖引起他們的好感。不能否認,我做這些事,是有強烈的功利性的,甚至有一種無奈。出身好的知青,根本用不著像我這樣費盡心機,他們有一種天生的保護層,一旦有招工或是其它的機會,他們是首當其衝的。
而我,只能用突出的表現與他們拼一拼了。
對於理髮和針灸這兩行,我完全是陌生的,為了表現自己,我沒有拜師,也不可能拜師,我沒有本錢和時間。我完全是硬著頭皮上的。因為我是義務的,所以,村里人也心甘情願地給我當試驗品。比如剃頭吧,我把那些後生的頭剃得慘不忍睹,一個個像破爛的鍋蓋,他們卻也不怪罪於我,相互取笑著,也讓我在笑聲中,得到了一點快樂和安慰。
至於銀針呢?我翻著那本針灸的小冊子,在自己臉上找穴位,對著鏡子,塗一點米酒消毒,然後,對著臉上的穴位扎,我感覺到了那種強烈的麻脹,體會著銀針慢慢刺入皮肉中的速度。當然,我還在腿上進行試驗。我記得,只在自己身上扎了兩三針,我就迫不及待地拿別人開刀了。
那種急於圖表現的心情,迫使我趕快做出令人矚目的成績來。
第一個讓我扎銀針的,是一個叫馬娘的婦人,她的牙齒髮炎,臉部腫得老高,像一個肉包子粘在臉上。我說,馬娘,我來給你扎個銀針試試吧。她居然痛快地答應了。在貧困的鄉村,你只要不要錢,他們都會痛快地答應你的,完全不顧對方是否醫術高明。我看了看小冊子,然後,就在她的合谷穴扎了一針,僅僅一針,她的牙齒竟然奇蹟般地不痛了,腫大的臉,也跟著恢復了常態。這個病例,讓我名聲大振。許多病人來找我扎銀針。而我更加大膽了,好像自己是一個具有高超醫術的醫生。有個後生的眼睛不好,我竟敢在他的眼睛邊上扎針,兩三寸長的銀針紮下去,我居然沒有感到一點害怕,萬一把他的眼睛扎瞎了呢?我甚至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扎,一直到把他的眼睛紮好為止。
現在想起來,都有一種後怕。
還有一個叫滿娘的婦人,很強壯的一個勞動力,突然癱瘓了,雙腳站不起來了,痛苦不堪。對於這個病例,我是完全沒有把握的,這不是牙齒或是眼睛發炎。這個病例顯然嚴重多了。我竟然說,讓我來試試吧。所以,我每天給她扎兩次銀針,她的腿烏黑,皮膚像牛皮一樣堅硬,我不敢相信,這是一雙婦人的腿,就像兩根結實的千年古樹。所以,我給她扎針是很費勁的。誰料兩個月之後,居然就讓她站起來了,她非常高興,很感謝我。
那可說是我的經典之作。
我義務為貧下中農服務,當然讓我嘗到了一點甜頭。我的事跡被別人整了材料,上報到公社,縣裡,以至省里,換來了“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美稱。在張鐵生大鬧中華的那年,我也被推薦去考大學。全公社兩百多個知青,只有七個人參加考試,我是其中唯一“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可見也不容易。我雖然考得不差,最後錄取卻還是沒有我的份。
我成了陪考的人。
在鄉村,我也做了一些壞事,比如偷菜。憑心而論,我只偷了兩次蔬菜。而且,還是跟著另一個知青去的。一次是偷隊里的蘿蔔,我們趁著冬夜把蘿蔔扯出土,將蘿蔔扭下來,然後,再把葉子埋進泥土,用此手段來暫時蒙蔽別人。其實,用不了一兩天,葉子就會枯萎的,沒有了生氣。村里人發現了,扯出來一看,才明白蘿蔔被人偷走了。當然,我們不敢大量偷竊,所以,也沒有引起隊里高度重視,最多只是憤憤地罵一句娘而已。
我就是用這樣的小聰明,來稍稍地滿足一下我可憐的肚子。
還有一次,也是兩人一起出動的。我們不想偷隊里的菜了,這次,是想去偷別人隊里的。我們卻不曉得哪些菜地是自己隊里的,哪些菜地是別人隊里的。一想,還是距離遠點的為好。我們去了一塊自留地。在朦朧的月色之下,我們趕緊摘了一些茄子和辣椒,然後,匆忙撤離,幸虧沒有被人發現,並為成功而高興。第二天早晨,我還在夢睡中,就被一陣罵聲吵醒了,罵聲是從對面山坡上傳來的。一個婦人在寂靜的清晨高聲大罵,顯得尤其清脆和響亮。而這個聲音為什麼這樣熟悉呢?再仔細一聽,我呆住了。這個婦人原來是我的房東——隊長的婆娘。我實在不曉得隊長屋裡還有菜地在對面山坡上,我以為對面山坡上的菜地,是屬於別個隊里的。我嚇壞了。趕緊把那些偷來的菜,用塑膠雨披嚴嚴實實地遮蓋起來,怎么也不敢吃,直到它們全部腐爛。
至於別的知青偷雞鴨,或是偷豬,以至於做出令人驚訝的轟動的事件來,在我是從來也不敢做的。我生性膽小。父母不順的命運和遭受嚴酷的打擊,讓我從小就耳聞目睹,所以,我從來也不敢胡作非為。
我是一九七一年六月七日去那個村子插隊,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離開,兩年半多一點。那是煤礦招工了,把子弟全部招上去,所以,我開始了新的礦工生涯。我在鄉下的時間雖說不長,我卻永遠不會忘記那個地方,那些人們。
寫下這些文字,以及有關鄉村的所有文字,都是我對它的一種紀念。
姜貽斌
2011年10月28日
我從小跟隨父母生活在煤礦,煤礦與鄉村是}昆合在一起的,血肉相連。所以,在我的記憶中,既有煤礦的生活,也有鄉村的生活,這些混雜在一起的生活,給了我深深的影響。
至今,我還記得那些鄉村的夥伴,叫得出他們的小名。
我獨立在鄉村生活,是十七歲插隊那年。我來到湘中一個叫板橋公社馬安大隊七生產隊的小山村,那個地方,也叫龍井塘。此地離我父母家有四十多里。那天,我那個敗走麥城的父親像其他人的父親一樣,把自己的崽女送到那些零零落落的村子,坐也沒坐,水也沒喝一口,就趕緊離開了。父親離開的那一刻,我產生了一種深深的孤獨和寂寞。我明白,我將要在這個陌生的地方開始獨立生活了。
村子不大,幾十戶人,屬於很小的生產隊。
這是一個很貧困的地方,主要原因是缺水。大多數的水田是望天田,靠天老爺吃飯的,有時,不僅早稻無收,晚稻更是顆粒無收。奇怪的是,與我們生產隊僅僅相隔一條田埂的另一個大隊的生產隊,居然就好多了,居然有四角錢一個工,而我這裡,每個工只有八分錢。當時,我只有七分工一天,所以,我出一天工,僅僅只能夠得到五分六厘錢。後來,我才曉得,隔壁那個生產隊種了甘蔗。
我們為什麼不種甘蔗呢?這個問題,我一直沒有問過。
農民們更多的是抱有一種逆來順受的生活態度,不這樣,又能如何呢?最多只是憤憤地罵幾句天老爺,然後,又像平時一樣,掮著鋤頭,慢慢地走向田野。
他們無力改變這一切。
只有一個小山丘是屬於我們的,沒有什麼樹,山坡上也有田,那些田是最可憐的,沒有水能夠上去,是名副其實的望天田。山腳下,是我們的菜地。我也有小小的一塊嵌在其中。我給了它許多漫不經心的照料,施肥,或是澆水,它也給了我不太豐厚的回報。
當然,還有一口水塘,水塘下面是一條沖,沖里有我們的田,這些田,是隊里所有的水田中的天之驕子,它們在一般的年景下,是不愁沒有水澆灌的,所以,比起其它田裡的水稻要茂盛得多。當然,一到大旱之年,水塘乾枯了,沖里的這些稻田也躲避不了龜裂的命運,我親眼看見沖里的禾苗長到一尺高之後,就漸漸地變成一把黃色的枯草,讓老牛慢條斯理地一口一口地嚼,嚓嚓的撕扯聲,把我們的心撕得生痛出血。
為了圖表現,爭取早日招工,我做了一些所謂的好事,這主要歸功於我的大哥,他似乎有先見之明,像我們這類家庭出身不好的人,除了出工,還要比別人費更多的力氣,要有突出的表現,才有可能招工。我沒有紮根農村一輩子的想法,這個想法,讓我感到恐懼和害。Ifl,儘管農民們一輩子生活在鄉村。
我大哥省吃儉用,給我買了一套理髮工具,還買了一盒銀針,一本針灸的小冊子。我就用這兩手來為貧下中農服務,以圖引起他們的好感。不能否認,我做這些事,是有強烈的功利性的,甚至有一種無奈。出身好的知青,根本用不著像我這樣費盡心機,他們有一種天生的保護層,一旦有招工或是其它的機會,他們是首當其衝的。
而我,只能用突出的表現與他們拼一拼了。
對於理髮和針灸這兩行,我完全是陌生的,為了表現自己,我沒有拜師,也不可能拜師,我沒有本錢和時間。我完全是硬著頭皮上的。因為我是義務的,所以,村里人也心甘情願地給我當試驗品。比如剃頭吧,我把那些後生的頭剃得慘不忍睹,一個個像破爛的鍋蓋,他們卻也不怪罪於我,相互取笑著,也讓我在笑聲中,得到了一點快樂和安慰。
至於銀針呢?我翻著那本針灸的小冊子,在自己臉上找穴位,對著鏡子,塗一點米酒消毒,然後,對著臉上的穴位扎,我感覺到了那種強烈的麻脹,體會著銀針慢慢刺入皮肉中的速度。當然,我還在腿上進行試驗。我記得,只在自己身上扎了兩三針,我就迫不及待地拿別人開刀了。
那種急於圖表現的心情,迫使我趕快做出令人矚目的成績來。
第一個讓我扎銀針的,是一個叫馬娘的婦人,她的牙齒髮炎,臉部腫得老高,像一個肉包子粘在臉上。我說,馬娘,我來給你扎個銀針試試吧。她居然痛快地答應了。在貧困的鄉村,你只要不要錢,他們都會痛快地答應你的,完全不顧對方是否醫術高明。我看了看小冊子,然後,就在她的合谷穴扎了一針,僅僅一針,她的牙齒竟然奇蹟般地不痛了,腫大的臉,也跟著恢復了常態。這個病例,讓我名聲大振。許多病人來找我扎銀針。而我更加大膽了,好像自己是一個具有高超醫術的醫生。有個後生的眼睛不好,我竟敢在他的眼睛邊上扎針,兩三寸長的銀針紮下去,我居然沒有感到一點害怕,萬一把他的眼睛扎瞎了呢?我甚至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扎,一直到把他的眼睛紮好為止。
現在想起來,都有一種後怕。
還有一個叫滿娘的婦人,很強壯的一個勞動力,突然癱瘓了,雙腳站不起來了,痛苦不堪。對於這個病例,我是完全沒有把握的,這不是牙齒或是眼睛發炎。這個病例顯然嚴重多了。我竟然說,讓我來試試吧。所以,我每天給她扎兩次銀針,她的腿烏黑,皮膚像牛皮一樣堅硬,我不敢相信,這是一雙婦人的腿,就像兩根結實的千年古樹。所以,我給她扎針是很費勁的。誰料兩個月之後,居然就讓她站起來了,她非常高興,很感謝我。
那可說是我的經典之作。
我義務為貧下中農服務,當然讓我嘗到了一點甜頭。我的事跡被別人整了材料,上報到公社,縣裡,以至省里,換來了“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美稱。在張鐵生大鬧中華的那年,我也被推薦去考大學。全公社兩百多個知青,只有七個人參加考試,我是其中唯一“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可見也不容易。我雖然考得不差,最後錄取卻還是沒有我的份。
我成了陪考的人。
在鄉村,我也做了一些壞事,比如偷菜。憑心而論,我只偷了兩次蔬菜。而且,還是跟著另一個知青去的。一次是偷隊里的蘿蔔,我們趁著冬夜把蘿蔔扯出土,將蘿蔔扭下來,然後,再把葉子埋進泥土,用此手段來暫時蒙蔽別人。其實,用不了一兩天,葉子就會枯萎的,沒有了生氣。村里人發現了,扯出來一看,才明白蘿蔔被人偷走了。當然,我們不敢大量偷竊,所以,也沒有引起隊里高度重視,最多只是憤憤地罵一句娘而已。
我就是用這樣的小聰明,來稍稍地滿足一下我可憐的肚子。
還有一次,也是兩人一起出動的。我們不想偷隊里的菜了,這次,是想去偷別人隊里的。我們卻不曉得哪些菜地是自己隊里的,哪些菜地是別人隊里的。一想,還是距離遠點的為好。我們去了一塊自留地。在朦朧的月色之下,我們趕緊摘了一些茄子和辣椒,然後,匆忙撤離,幸虧沒有被人發現,並為成功而高興。第二天早晨,我還在夢睡中,就被一陣罵聲吵醒了,罵聲是從對面山坡上傳來的。一個婦人在寂靜的清晨高聲大罵,顯得尤其清脆和響亮。而這個聲音為什麼這樣熟悉呢?再仔細一聽,我呆住了。這個婦人原來是我的房東——隊長的婆娘。我實在不曉得隊長屋裡還有菜地在對面山坡上,我以為對面山坡上的菜地,是屬於別個隊里的。我嚇壞了。趕緊把那些偷來的菜,用塑膠雨披嚴嚴實實地遮蓋起來,怎么也不敢吃,直到它們全部腐爛。
至於別的知青偷雞鴨,或是偷豬,以至於做出令人驚訝的轟動的事件來,在我是從來也不敢做的。我生性膽小。父母不順的命運和遭受嚴酷的打擊,讓我從小就耳聞目睹,所以,我從來也不敢胡作非為。
我是一九七一年六月七日去那個村子插隊,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離開,兩年半多一點。那是煤礦招工了,把子弟全部招上去,所以,我開始了新的礦工生涯。我在鄉下的時間雖說不長,我卻永遠不會忘記那個地方,那些人們。
寫下這些文字,以及有關鄉村的所有文字,都是我對它的一種紀念。
姜貽斌
2011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