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門白酒草

蘇門白酒草

蘇門白酒草(學名:Conyza sumatrensis (Retz.) Walker)是菊科,白酒草屬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纖維狀根。紡錘狀,莖粗壯,直立,高可達150厘米,葉密集,基部葉花期凋落,葉片狹披針形或近線形,頭狀花序多數,總苞卵狀短圓柱狀,總苞片灰綠色,花托稍平,雌花多層,管部細長,舌片極短細,絲狀,兩性花,花冠淡黃色,檐部狹漏斗形,瘦果線狀披針形,5-10月開花結果。

分布於中國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江西、福建、台灣。原產南美洲,現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廣泛分布。常生於山坡草地、曠野、路旁,是一種常見的雜草。

蘇門白酒草的全草入藥,有溫肺止咳、祛風通絡、溫經止血之功效。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主要價值,物種危害,防治方法,防控對策,

形態特徵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根紡錘狀,直或彎,具纖維狀根。莖粗壯,直立,高80-150厘米,基部徑4-6毫米,具條棱,綠色或下部紅紫色,中部或中部以上有長分枝,被較密灰白色上彎糙短毛,雜有開展的疏柔毛。葉密集,基部葉花期凋落,下部葉倒披針形或披針形,長6-10厘米,寬1-3厘米,頂端尖或漸尖,基部漸狹成柄,邊緣上部每邊常有4-8個粗齒,基部全緣,中部和上部葉漸小,狹披針形或近線形,具齒或全緣,兩面特別下面被密糙短毛。
頭狀花序多數,徑5-8毫米,在莖枝端排列成大而長的圓錐花序;花序梗長3-5毫米;總苞卵狀短圓柱狀,長4毫米,寬3-4毫米,總苞片3層,灰綠色,線狀披針形或線形,頂端漸尖,背面被糙短毛,外層稍短或短於內層之半,內層長約4毫米,邊緣乾膜質;花托稍平,具明顯小窩孔,徑2-2.5毫米;雌花多層,長4-4.5毫米,管部細長,舌片淡黃色或淡紫色,極短細,絲狀,頂端具2細裂;兩性花6-11個,花冠淡黃色,長約4毫米,檐部狹漏斗形,上端具5齒裂,管部上部被疏微毛。
瘦果線狀披針形,長1.2-1.5毫米,扁壓,被貼微毛;冠毛1層,初時白色,後變黃褐色。花期5-10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雲南、貴州、廣西、廣東(包括海南)、江西、福建、台灣。原產南美洲,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廣泛分布。常生長在山坡草地、曠野、路旁。

繁殖方法

種子繁殖。蘇門白酒草可以大量開花,一棵植株上有上萬個種子,種子很輕,可以隨風、隨車輪到處傳播。

主要價值

【藥源】蘇門白酒草的全草。
【性味】味辛;性平。
【功能主治】化痰;通絡;止血。主咳嗽痰多;風濕痹痛;子宮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克。

物種危害

在新修路和施工的地方以及河溝邊,蘇門白酒草就會搶先發芽生長,該地植物遭到破壞。

防治方法

控制外來入侵種漫延的措施:
人工或機械防治,如人工捕捉或拔除、誘捕此方法適合外來入侵種引入和逃逸期、種群建立期;恢復當地植被防治,通過人工或人工促進天然恢複本地植物的方式,使本地植物與入侵種爭奪陽光、生長空間、土壤、水分的方法來降低外來入侵種的種群數量 ;
化學防治,使用農藥或除草劑來控制外來入侵種的種群數量,這種方法主要套用於擴展期,特點見效快但副作用大;生物防治是通過引入外來入侵種的天敵來控制數量,其副作用大,有可能產生新的入侵種,所以使用時應該進行風險評估;綜合防治通過人工控制、恢複本地植被、生物防治等幾種措施綜合套用來達到控制來入侵種的蔓延。

防控對策

外來入侵種由於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所以應以人類活動為主。
  1. 加強國際合作從動植物檢疫.入侵預警、物種擴散信息交流、入侵物種生物學生態學研究、防控措施方面著手進行廣泛交流合作,共同防控外來入侵種;
  2. 建立防控外來入侵種制度,從規範引種開始,建立引進外來物種風險評估、逃逸控制、擴散監測、防控組織建立、區域合作、經濟責任等方面建立健全相關制度,使外來入侵物種能得到及時有效防控。並將其對生態環境破壞和影響經濟發展降低到最低程度:
  3. 加大宣傳教育,通過對民眾廣泛宣傳和教授外來入侵種知識及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從而提升人民防制外來入侵種的意識,同時通過提高公民整體生態道德素養,對防控外來入侵種有積極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