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蘇鐵綱植物多具大型羽狀複葉,少數具單葉;葉螺旋狀排列,革質,頂生,幼葉捲曲,葉落後葉基常殘留在莖上,多具平行葉脈,少數為扇形脈或網狀脈。莖大多較粗短,原始類型分叉,較進化類型不分叉,其表面常具葉落後殘留的葉基,內部雖有形成層,但次生木質部不發育,樹皮和髓部較厚。
雌雄同株或異株,花為單性花或兩性花。大小孢子葉球分別著生在不同植株頂端,小孢子葉球由多數小孢子葉螺旋排列軸上而成,.每個小孢子葉的背面有許多
小孢子囊,內有小孢子,生殖時產生螺旋形有鞭毛的遊動精子;
大孢子葉球由多個大孢子葉組成,每個大孢子葉扁平,上部呈羽狀分裂,密生黃褐色絨毛,下部兩側著生幾個大孢子囊,成熟後形成一個核果狀的種子。
蘇鐵綱植物起源於二疊紀或晚石炭紀的種子蕨綱,中生代很繁盛,白堊紀衰退,現代殘留的不多,僅9屬共100多種,分布於亞洲、美洲、澳洲及南非的熱帶及亞熱帶區,現生代表植物是蘇鐵。
形態特徵
樹幹粗壯,圓柱形,稀在頂端呈二叉狀分枝,或成塊莖狀,髓部大,木質部及韌皮部較窄。葉螺旋狀排列,有鱗葉及營養葉,二者相互成環著生;鱗葉小,密被褐色氈毛,營養葉大,深裂成羽狀,稀叉狀二回羽狀深裂,集生於樹千頂部或塊狀莖上。
雌雄異株,雄球花單生於樹幹頂端,直立,小孢子葉扁平鱗狀或盾狀,螺旋狀排列,其下面生有多數小孢子囊,小孢子萌發時產生二個有多數纖毛能遊動的精子;
大孢子葉扁平,上部羽狀分裂或幾不分裂,生於樹千頂部羽狀葉與鱗狀葉之間,胚珠2-10枚,生於大孢子葉柄的兩側,不形成球花,或大孢子葉似盾狀,螺旋狀排列於中軸上,呈球花狀,生於樹幹或塊狀莖的頂端,胚珠2枚,生於大.孢子葉的兩側。種子核果狀,具三層種皮,胚乳豐富。
地理分布
現存的蘇鐵綱物種主要分布於亞洲、美洲、澳洲及南非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其中4屬產美洲、2屬產非洲、2屬產大洋洲、1屬產東亞。中國僅有鐵樹屬1屬8種。
蘇鐵綱蘇鐵科
常綠木本植物,莖單一,幾不分枝。葉大,多為一回狀複葉,革質,集生於樹幹上部,呈棕櫚狀。雌雄異株。小孢子葉球(雄球花)為一木質化的長形球花,由無數小孢子葉(雄蕊)組成。小孢子葉鱗片狀或盾狀,下面生無數
小孢子囊(花葯),小孢子(花粉粒)發育而產生先端具多數纖毛的精子。大孢子葉球由許多大孢子葉組成,叢生莖頂。大孢子葉中上部扁平羽狀,中下部柄狀,邊緣生2-8個胚珠,或大孢子葉呈盾狀而下面生一對向下的胚珠。種子核果狀。種子“胚乳”豐富,胚具子葉2枚。染色體:X =11。
本科現有9屬約110餘種,分布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我國有1屬8種,藥用4種,分布於西南、東南、華東等地區。
下屬分類
序號 | 中文名稱 | 拉丁二名法 |
---|
1、蘇鐵目(Cycadales)(該目共有4科11屬124種) |
1、 蘇鐵科( Cycadaceae)(該科共有1屬110種) |
| | |
2、 波溫蘇鐵科( Boweniaceae)(該科共有1屬2種) |
| | |
3、 托葉鐵科( Stangeriaceae)(該科共有1屬2種) |
| | |
4、 澤米鐵科( Zamiaceae)(該科共有8屬10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