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鐘製作與修理技藝

蘇鐘製作與修理技藝,蘇州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技藝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鐘製作與修理技藝
  • 類別:傳統技藝
歷史淵源,工藝流程,

歷史淵源

蘇州是中國最早的鐘表生產基地。蘇州時鐘,歷史上稱為“蘇鐘”。
公元三世紀,吳人陸績曾依東漢張衡之法造過“水運渾象”。 晉代,晚年定居蘇州的葛衡,首創了人在地中觀天的水力機械鐘。清康熙時,崑山婁縣的徐翊英自已製造了自鳴鐘及鶴漏等計時器。清朝乾隆、嘉慶時期,蘇州造鐘已有專業分工,許多小作坊專做機芯賣給大作坊。清嘉慶年間,蘇州的張榮貴製作的悅耳鐘碗,取名“張榮記鐘碗”,成為當時名牌產品。那時,蘇鐘有擺鐘、園擺鐘、三套鐘、鳥音鐘、水發鐘、跳加官、掀簾鐘、更鐘和插屏鐘等,到清代中晚期以生產插屏鐘為主。著名清宮廷鐘錶修理大師徐文磷評論 :“清代鐘錶製造,要推蘇州、廣州”,“蘇造要在廣造之先。”明清時期,“蘇鐘”的生產主要分布在古城區觀前街、宮巷、道前街、養育巷、臨頓路、鳳凰街、紐家巷、接駕橋、皋橋及閶門外山塘街、渡僧橋等地。清末,西方洋貨包括鐘錶大量擁入中國。在洋貨尤其是“日貨”的衝擊下,蘇州鐘錶作坊紛紛關閉,部分轉向修理。
20世紀50年代,蘇州成立了平江、金閶和滄浪三家鐘錶修理合作社,還有享得利、余昌、人民商場和中南等國營鐘錶店。1956年成立蘇州鐘廠,後改名鐘錶元件廠。至1957年,蘇州僅存王寬良等幾位能手工制鐘的工匠。20世紀70年代,還成立了蘇州手錶廠、各配套廠和蘇州時鐘廠。至2002年這些廠陸續停止生產鐘錶。
“蘇鐘”的品類主要有:木樓四面鐘。銅鍍金日升月恆鳥音鐘。銅鍍金自開門變戲法鐘。紫檀木北極恆星節氣自鳴鐘。插屏鐘。蘇州插屏鐘從大號到小號,有七種不同尺寸,機芯大小有3—4種。

工藝流程

傳統“蘇鐘”的生產製作工序很多。以插屏鐘為例,其鐘殼、鐘盤和機芯的製作工序如下:紅木鐘殼有大小之分,其製作工序為:木料→鋸工→斷料→刨料→劃線→鑿眼、鋸榫、鏟線腳→拼裝→打磨→擦生漆→成品。機芯製作流程為上下夾板、齒輪、軸齒、雜件、裝配、調試。
“蘇鐘”在結構功能上的突破、工藝技術上的變革和藝術風格上的創新,充分顯示了它的優越性和傑出性。北京故宮收藏的“銅鍍金日升月恆鳥音鐘”等均為國家一二級文物,堪稱稀世珍寶。
明清以來,“蘇鐘”在中國鐘錶業中一直處於領先地位,清代二百年間是極盛時期。它以獨特的結構、精湛的技術、典雅華麗的造型、古樸高貴的藝術魅力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尤以“銅鍍金日升月恆鳥音鐘”、“北極恆星節氣和時辰鐘”和系列“插屏鐘”等最為著名,具有歷史文化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