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國古代宗法制度,宗廟次序建立的宗祠,是供奉男性祖先及其配偶的處所,絕大多數祠名是以男性祖先(祠主)的名、號、字命名的。姑娘女兒輩是不能建立宗祠的。民間譏諷其為“別人家神”,出嫁後有了子嗣,“百年”之後才由其後嗣供奉其神位,娘家人不能祭祀她,故稱其為“別人家神”!但事物都有特例,在潮州後隴(又名鶴隴)自然村,卻有一座女性宗祠——盛戶祖祠(蘇資淑祠)。該祠由蘇資淑之弟的後裔為其建造和祭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資淑女祠
- 類別:祠堂
- 相關文獻:《蘇氏鶴隴族譜·北宗派支譜》
- 國家:中國
資淑女祠,娘姑,
資淑女祠
資淑女祠在後隴盛戶“甲一公祠”的後面,為帶天井的單進建築,分左右兩個側門,沒有正門。該祠幾年前剛重修,祠內祭祀大廳正中仿造了一座兩三米高,近一米半寬的神龕 , 用仿古的黑漆和仿古版金製作,金碧輝煌 ! 龕內安放著一塊豎立的木製家神牌,銘文曰:“明資淑蘇大娘姑神位”。
祠內祭祀大廳,在神龕稍前上方的棟樑上有一塊牌匾,上面寫著“報德堂”,這是宗祠的堂號。廳的石柱上有一副對聯。聯曰:“盛德浩存敬祖姑培蘭植桂;戶澤盈瑞耀子孫奕世箕裘。”右側門(出入主門 )正面門楣上邊浮雕匾是“盛戶祖祠”,內面是“千年俎豆”。左側小門通往秋泉公祠。小門內門楣上方是“奕世箕裘”。
蘇資淑不但有宗祠,她還被收編入。其《譜》曰:十四世孝德公,崑山公之子,……孝德公幼年時,父崑山公(註:名 瑀 ,明成化丙子科舉人)卒於京都,公伶仃孤苦,姊大娘姑撫養持攜,矢志不嫁。迨公成人,姊已老矣,終卒於家中,附葬雞籠山。石碑字“明資淑蘇大娘姑墓”。當是之時,北宗之派(註:蘇氏後隴派下一支系,即甲一公盛戶房;甲八公太戶房屬南宗派),危而一髮引千鈞,其得以瓜瓞綿延者,皆賴祖姑德蔭所賜也,每年三月十五日致祭。
娘姑
現代潮州話熟語裡,印象中好像沒有“娘姑”這個詞語。究其詞義,可能指蘇資淑在父卒後, 撫養持攜年幼的弟弟孝德,宛如娘親姑母一樣。其弟孝德的後裔及北宗派(盛戶房)宗親,在其忌日和清明都到宗祠和雞籠山墓地致祭,緬懷她犧牲愛情婚姻,撫養持攜其弟孝德之恩。這一支系在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出了位甲辰科進士蘇志仁(潮州後七賢之一),以禮經中式入仕,累官至大理卿。
蘇氏後隴北宗派宗親為蘇資淑建宗祠並收編其進支系譜牒,這是對古代宗法制度,宗廟次序的挑戰!因為,按世俗,姑娘女兒輩不但不能進宗祠供奉,也不能收編入宗族譜牒的。可見,其族人是何等開明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