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天炎熱,人們貪涼易受外感寒邪;又因暑必夾濕,暑濕傷中易致吐瀉。本方即從這兩個方面選藥組合而成。
出處,組成,功用,主治,製法,宜忌,原文,
出處
《中草藥製劑選編》
組成
紫蘇葉12克,薄荷葉9克,佩蘭葉10克,藿香15克。
功用
發表散寒,祛濕和中。
主治
①暑天外感寒邪,內傷濕濁,頭痛,惡寒,身重睏倦,不思飲食。②暑季胃腸炎,噁心嘔吐,大便泄瀉,全身惡寒,關節酸楚。
製法
上藥作為1日量,納入熱水瓶中,沖入沸水適量,蓋悶10多分鐘,頻頻飲用。
宜忌
暑天感冒高熱或傷暑痢下膿血者不宜飲用。
原文
方中蘇葉性味辛濕,功擅發表散寒、解毒、和氣寬中。《本草正義》說:“紫蘇,芳香氣烈。外開皮毛,泄肺氣而通腠理;上則通鼻塞,清頭目,為風寒外感靈藥;中則開胸膈,醒脾胃,宣化痰飲,解鬱結而利氣滯。”它含有紫蘇醛、左旋檸檬烯等,有解熱、抗菌作用。薄荷葉辛涼疏表清熱,輔助蘇葉發散解表。佩蘭清暑、辟穢、化濕。《中藥志》說它能“發表祛濕,和中化濁。治傷暑頭痛,無汗發熱,胸悶腹滿,口中甜膩,口臭。”藿香性味辛微溫,《本草述》說它“散寒濕、暑濕、鬱熱、濕熱。治外感寒邪,內傷飲食,或飲食傷冷濕滯。”《藥品化義》說:“藿香,其氣芳香,善行胃氣,治嘔吐霍亂,以此快氣,除穢惡痞悶。且香能和合五臟,若脾胃不和,用之助胃而進飲食,有理脾開胃之功。”四藥和合,是治療夏季感冒、胃腸炎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