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薯11號是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於1997年選用甘薯品種蘇薯1號為母本,通過以蕹菜為砧木進行嫁接和短日照處理誘導開花,經放任授粉獲得雜交種子選育的澱粉加工型甘薯品種。
蘇薯11號萌芽性較好,長蔓型,平均分枝數7~8個,葉片性狀心形,頂葉綠色,葉綠色,葉脈紫色,莖色綠色,薯塊為紡錘形,薯皮紅色,薯肉白色,單株結薯3-4個,結薯集中整齊,大中薯率85.55%。熟食乾麵,熟食品質較好,澱粉含量較高,耐貯藏性好。抗甘薯根腐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薯11號
- 審定編號:蘇鑒甘薯200602
- 親本來源:蘇薯1號放任授粉
- 作物名稱:甘薯
- 品種類型:澱粉加工型
- 登記編號:GPD甘薯(2020)320102
- 選育單位: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技術,意義價值,
選育過程
1997年,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選用甘薯品種蘇薯1號為母本,通過以蕹菜為砧木進行嫁接和短日照處理誘導開花,經放任授粉獲得雜交種子。
1998年,在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播種的實生苗圃中選出,原系號為寧98-27-17。
1999年,參加複選圃鑑定。
2000年,進入初級鑑定圃試驗。
2001年,進入中級鑑定圃試驗。
2002年,進入高級鑑定圃試驗。
2003~2004年,參加江蘇省甘薯新品種區域試驗;2004~2005年,參加國家長江流域薯區甘薯新品種區域試驗。
2005年,參加江蘇省甘薯新品種生產試驗。
2006年1月,通過江蘇省甘薯新品種審定,定名為蘇薯11號;同年,參加國家長江流域薯區甘薯新品種生產試驗。
2007年3月,通過國家甘薯新品種鑑定,鑑定編號“國鑒甘薯2007005”。
特徵特性
- 農藝性狀:生育期140天左右。萌芽性較好,長蔓型,平均分枝數7~8個,葉片性狀心形,頂葉綠色,葉綠色,葉脈紫色,莖色綠色,薯塊為紡錘形,薯皮紅色,薯肉白色,單株結薯3-4個,結薯集中整齊,大中薯率85.55%。
- 品質:薯塊總可溶性糖含量為3.1%,蛋白質含量為6.64%,熟食乾麵,熟食品質較好,澱粉含量較高,耐貯藏性好。烘乾率31.65%,澱粉率21.17%。
產量表現
- 江蘇省甘薯新品種區域試驗
2003~2004年,參加江蘇省甘薯品種區域試驗,其中2003年其鮮薯平均產量1541.0千克/畝,比對照品種蘇渝303減產0.3%;薯乾平均產量為479.0千克/畝,各個試點均表現為增產,平均比對照增產18.9%,增產極顯著。2004年其鮮薯平均產量為2221.7千克/畝,比對照品種蘇渝303增產1.8%,增產不顯著;薯乾平均產量為687.4千克/畝,平均比對照增產10.0%,增產極顯著。2003~2004年蘇薯11號平均鮮薯產量1881.4千克/畝,平均比對照增產0.9%,增產不顯著;2003~2004年薯乾平均產量583.2千克/畝,平均比對照增產13.5%,增產極顯著。2003~2004年蘇薯11號平均烘乾率30.84%,比對照品種蘇渝303高3.52%。
- 江蘇省甘薯新品種生產試驗
2005年,在江蘇省的贛榆、漣水、句容等三個點進行了蘇薯11號生產試驗,平均鮮薯產量為2182千克/畝、平均薯乾產量為722.5千克/畝,分別比對照品種蘇渝303增產5.1%和17.9%;平均乾物率33.3%,平均比對照品種蘇渝303高3.7%。
- 國家長江流域薯區甘薯新品種區域試驗
2004~2005年,參加了國家長江流域薯區甘薯新品種區域試驗,其中2004年平均鮮薯產量2097.7千克/畝,比對照品種南薯88減產8.73%;平均薯乾產量為665.1千克/畝,比對照品種南薯88增產7.48%,增產極顯著。2005年蘇薯11號平均鮮薯產量2087.1千克/畝,比對照品種南薯88減產7.06%;薯乾產量為622.68千克/畝,比對照品種南薯88增產2.69%。2004~2005年蘇薯11號平均鮮薯產量2092.4千克/畝,比對照減產8.52%;薯乾平均產量643.89千克/畝,比對照增產5.11%,增產顯著;平均乾物率30.54%,比對照品種南薯88高3.71%。
- 國家長江流域薯區甘薯品種生產試驗
2006年,在杭州、武漢、南昌等地的生產試驗結果表明:蘇薯11號鮮薯平均產量2461.1千克/畝,薯乾平均產量788.8千克/畝,分別比對照品種南薯88增產6.68%和26.38%;平均乾物率31.91%,比對照品種南薯88高5.25%。
適種區域
蘇薯11號適宜在長江流域薯區江蘇、江西、浙江、湖北地區作春、夏薯種植。
栽培技術
- 培育壯苗:選用無病蟲薯塊作種薯,該品種萌芽性較好,排種量以20千克/平方米左右為宜,剪苗採用高剪苗方式。排種前苗床宜施適量的有機肥。剪苗後苗床及時培土、施肥,確保下茬苗健壯。
- 合理密植:可作春、夏薯種植。春薯栽插密度3300~3500株/畝;夏薯栽插密度3500~4000株/畝。
- 施足基肥:適宜在中等肥力以上田塊種植,在丘陵地栽植應施足基肥,配合施用氮、磷、鉀肥,每畝施含量為45%的複合肥約50千克,另加施硫酸鉀15千克/畝。
- 病害防治:生產上應重視對甘薯黑斑病的防治。排種前用多菌靈溶液浸種,採用高剪苗和多級采苗圃,並結合藥劑浸苗進展甘薯黑斑病綜合防治。
- 適時收穫:一般宜在下霜期前收穫結束,以防薯塊受凍,確保豐產豐收。收穫時留無病害、無破損的薯塊作種薯,以防止種性退化。
意義價值
“蘇薯11號”有相對較好的高產潛力,與“蘇渝303”、“南薯88”相比有如下特點:第一,前期地上部莖蔓早生快發,在生育前期返苗快,中後期生長迅速且穩定,分枝早而且多,封壟早。中期莖葉生長量持續穩定,後期平穩不出現早衰現象,為較長期保持最佳葉面積實現高產穩產的高光效群體結構提供“強源”奠定了基礎。第二,地下部分發育具有薯塊膨大早且快的特點,且保持較高和較長時間的增長速率,說明該品種薯塊膨大持續時間長且穩定;保持相對最高的烘乾率,表明其具有較高的光合產物轉化效率,有利於增加乾物質生產和積累;中後期保持較高的經濟係數是其獲得高產的重要保證。第三,較高的相對生長率、葉面積指數和中、後期保持相對較高的淨同化率說明其具有相對較高光能利用率,也是其獲得高經濟產量的有利保證。可見,“蘇薯11號”具有“源”強、“庫”大、“流”暢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