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武裝力量後勤發展史,書名。又名《蘇軍後勤七十年》。記述1918~1988年蘇軍後勤發展情況的專著。前蘇聯戈盧什科上將主編,1989年出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聯武裝力量後勤發展史
- 別名:蘇軍後勤七十年
- 出版時間:1989年
- 主編:前蘇聯戈盧什科上將
- 語言:中文
蘇聯武裝力量後勤發展史,書名。又名《蘇軍後勤七十年》。記述1918~1988年蘇軍後勤發展情況的專著。前蘇聯戈盧什科上將主編,1989年出版。
發展歷史 1.蘇聯另有邊防軍25萬,內衛部隊80萬。2.蘇聯是華沙條約組織的創始國,1988年,蘇聯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國駐軍約52.6萬人,波蘭約4萬、捷克斯洛伐克8萬、匈牙利7萬。蘇聯另在1987年前在阿富汗有兵力12萬,在蒙古國有6萬。在...
戰鬥結束後,迅速指揮後勤機關、部隊、分隊完成戰鬥遺留的各項工作,及時撤離戰場,做好再戰的後勤保障準備。發展趨勢現代戰爭對後勤指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已開發國家的軍隊強調建立集中統一、反應快速、生存能力強的指揮系統,重視後勤指揮...
俄羅斯內衛部隊(Внутренние войска, ВВ),又被稱為內衛軍,是一個由俄聯邦內務部管轄的承擔國家內部安全保衛任務的武裝部隊,其前身可追溯到前蘇聯蘇維埃政權成立初期。當時,負責在全蘇境內肅清反革命的“契卡們...
第五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各大國的武裝力量 第一節 戰前世界政治經濟狀況 第二節 武器裝備 第三節 軍隊的體制編制及動員體制 第四節 軍事教育與訓練 小結 第六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與戰爭期間的蘇聯武裝力量 第一節 政治經濟狀況...
蘇軍後勤指揮自動化 《蘇軍後勤指揮自動化》是戈盧什科著圖書,論述後勤指揮自動化系統的組成、設備、效能及技術的專著。版本信息 前蘇聯戈盧什科著, 1976年出版。
1953年,蘇聯將軍事部和海軍部合併為國防部,隨之成立了國防部統一的後勤機構。20世紀60年代初,蘇軍成立戰略火箭軍和國土防空軍後,分別設立了相應的後勤機構。蘇聯解體前,蘇軍負責後勤工作的有直屬國防部長的武裝力量後勤、總裝備部、總...
E.艾克爾斯的《國防後勤學》,日本防衛研修所正式所員近藤清秀的《後勤概論》,中國台灣張載宇的《國防後勤概論》,以色列耶路撒冷大學歷史系副教授M.V.克列威爾德的《補給戰――從沃倫斯坦到巴頓的後勤史》,蘇聯武裝力量後勤部部長S.K....
發展歷史 俄羅斯內衛部隊創建於蘇俄的蘇維埃政權成立初期。當時,負責在全蘇境內肅清反革命的“契卡”組建了第一支內衛部隊,與各種各樣敵對勢力展開英勇鬥爭。在蘇俄國內戰爭和蘇聯衛國戰爭期間,這支部隊又擔負起保衛領導機關、鐵路、重要...
1946年6月更名為蘇聯武裝力量總參謀部。1950年更名為蘇軍總參謀部。從1953年起,總參謀部總參謀長同時也是國防部第一副部長。從1953年起隸屬於蘇聯國防部。蘇軍總參謀部在國內戰爭、衛國戰爭、蘇聯軍隊的建立和發展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1943年6月任蘇軍後勤部部長。獲大將銜。戰爭期間,對發展和完善作戰部隊的後勤保障做出了重大貢獻,善於統一和集中使用後方力量及各種運輸手段,對陸海軍提供不間斷的物質技術保障。戰後曾任蘇聯武裝力量部(1950 年起為軍事部)副部長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