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南下戰略”

蘇聯“南下戰略”,隨著蘇聯霸權主義的形成和發展, 蘇聯南線戰略從“ 防禦” 」到“ 南下” 的轉變也有一個不斷完備和充實的過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聯“南下戰略”
  • 戰略目的:稱霸印度洋太平洋地區
  • 主要對手:美國
  • 首要目標:把美國勢力擠出
主攻方向,戰略手段,

主攻方向

70年代中期以後, 蘇聯成了能與美國並駕齊驅的唯一的爭霸對手。為了稱霸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地區蘇聯的首要林略目標就是要把美國勢力從這一地區擠出去, 以便從美國手裡奪取“ 一個又一個陣地” 。
在廣大南線地區, 儘管蘇聯沒有一個嚴格的擴張日程表, 但事實表明, 它不僅善於’“ 見縫插針氣而且把東南亞和西南亞當成了同時推進的兩個主攻方向。鑒於南亞次大陸的戰略地位, 蘇又把它當成了連結兩個戰區的中心環節。蘇聯出重兵占領阿富汗則充分說明蘇在南下戰略中是把從海上南一下與從陸上南下視為一個有機整體的。鑒於西南亞與蘇聯直接接壤, 蘇又把它當成了整個南線的突破口和重點。

戰略手段

第一, ’從南翼分割包抄歐洲、日本。在蘇聯看來, 歐洲是它與美國爭霸的戰略重點。鑒於在歐洲雙方陷入嚴峻對峙, 蘇聯便企圖通過南下西南亞和非洲來迂口包抄歐洲。,
至於日本, 蘇聯則企圖通過南下南亞和東南亞來形成對日的南北夾擊之勢。如果蘇聯的戰略部署得以完成, 那么, “ 趕走美國、懾服歐日” 的局面不僅會到來, 而且其全球戰略就能滿盤皆活。
第二, 把西線和東線連成一體。多年來,蘇聯始終耽心陷入東西兩線同時作戰的局面。為了能使西線和東線遙相呼應, 除了在陸地上增修鐵路以外, 蘇聯再夢寐以求的是打通南線地區的海上通道。戰後幾十年以來,蘇聯在博斯普魯斯海峽、達達尼爾海峽、蘇伊士灣含蘇伊士運河、曼德海峽、馬六甲海峽、台灣海峽、對馬海峽、津輕海峽和宗各海峽的控制和使用上, 曾拋出各種各樣的“ 主張” 或“ 建議氣其實質就是要控制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建立一條連線歐亞非的海上通道。
第三飛通過控制“ 兩洋” 來進一步控制南太平洋和大西洋, 逼美國退守美洲。從美國本上到歐業非大陸, 除了空中交通以外, 關國主要是通過海路來實現稱霸的目的。如果蘇聯控制了“ 兩洋”‘的制海權和制空權, 那么, 美國就不得不退守美洲而成為瓮中之松。
第四, ‘通過控制美國和西方的“ 經濟生命線” 來從根本上動搖和削弱整個西方世界的生存基礎。戈爾什科夫宣稱“ 切斷向西方國家輸送軍事和經濟能源的大動脈是蘇聯海軍的任務之一。” 勃列日列夫也毫不掩飾地說“ 我們的目的是控制西方賴以生存的兩個大寶庫, 即波斯灣的能源寶庫和中、南部非洲的礦藏寶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