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維埃政權的當前任務

蘇維埃政權的當前任務

《蘇維埃政權的當前任務》是蘇聯革命家列寧創作的政治著作,首次出版於1918年。

在該書中,列寧最早論述了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後的根本任務是進行經濟建設和創造比資本主義更高的勞動生產率,強調必須利用資本主義文明成果,該書是論述社會主義建設的經典文獻。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蘇維埃政權的當前任務
  • 外文名:Очередные задачи советской власти
  • 作者:列寧
  • 首版時間:1918年
  • 類別:政治著作
  • 字數:約22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列寧在該書中明確提出和深刻論證了無產階級在奪取政權之後要把主要力量轉向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思想,擬定了在俄國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的方針和措施。列寧指出掌握了政權的俄國無產階級尤其需要堅決地儘快地轉向經濟建設,大大發展社會生產力,“追上”已開發國家,使社會主義具有自己的物質基礎;蘇維埃政權面臨的新的任務,不能不引起幹部結構的變化;在新的條件下使用願意為蘇維埃政權服務的科學技術專家具有必要性;並且專門論述了組織競賽的問題,要加強勞動紀律,反對無政府主義。

作品目錄

俄羅斯蘇維埃共和國的國際環境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基本任務
組織競賽
當前的總口號
“協調的組織”和專政
同資產階級鬥爭的新階段
蘇維埃組織的發展
為全民計算和監督而鬥爭的意義
結論
提高勞動生產率

創作背景

布爾什維克黨巧妙地運用了革命妥協的策略,與德國及其同盟簽訂了《布列斯特和約》,使蘇俄儘早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為鞏固蘇維埃政權、集中力量恢復國民經濟爭得了短暫的和平時機。列寧1918年3月23—28日口授了《蘇維埃政權的當前任務》一文初稿,認為當前的主要任務是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建設。但是,黨內出現了不同意見,以布哈林等人為代表在左派共產主義者小集團的刊物《共產主義者》雜誌1918年4月20日第1期上發表了《關於目前形勢的提綱》。受黨中央全會的委託,列寧草擬了標題為《關於蘇維埃政權當前任務的提綱》的手稿,1918年4月26日,俄共(布)中央委員會討論並一致批准了這個《提綱》。

作品思想

列寧在文中駁斥了左派社會革命黨對蘇維埃同資產階級妥協調和、改良主義的責難,系統闡釋了蘇維埃政權在歷史轉折時期面臨的問題、新的任務及措施。
主要思想如下:(1)首先闡明蘇維埃共和國面臨的國際環境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基本任務:必須利用和約帶來的喘息時機,醫治戰爭創傷,發展國民經濟。俄國社會主義革命不同於資產階級革命,是創造性地建立有計畫生產和分配的社會組織系統。因此,在奪取政權和鎮壓剝削者的反抗任務大體解決後,社會主義革命的第三個迫切任務,即組織對俄國的管理就成為主要的中心任務。這是一項最困難和最能收效的任務,基本解決這項任務,才能保障俄國向社會主義過渡,成為社會主義共和國。
(2)解決當前任務的總口號是:精打細算,節儉辦事,不偷懶,不盜竊,遵守嚴格的勞動紀律。
(3)同資產階級的鬥爭已經到了新階段,即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造成使資產階級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再產生的條件。其中,具有決定意義的是對產品的生產和分配組織嚴格的全民計算和監督,要求蘇維埃政權把經濟工作和政治工作的重心由以往的直接剝奪剝削者轉向在企業中組織計算和監督。為此要不惜用高額薪金吸引具有各種學術、技術和實際工作經驗的資產階級專家參加社會主義建設工作,發揮其指導作用;通過學習、利用資產階級專家,培養具有良好的勞動紀律和高級勞動技術的無產階級專家,在資本主義已經達到的基礎上向更高的勞動生產率邁進,加快向社會主義過渡。
(4)闡明全民計算和監督是一場具有全世界歷史意義的鬥爭,是社會主義自覺性反對資產階級無政府主義自發性的鬥爭。
(5)把創造高於資本主義社會的勞動生產率的根本任務提到首要地位。其條件和具體措施是:用新技術發展生產力,保證大工業的物質基礎;提高居民民眾的文化教育水平;提高勞動者的紀律、工作技能、效率、勞動強度,改善勞動組織;利用資本主義包括其最新成果泰羅制在內的一切進步的、有價值的科學技術成果。強調社會主義能否實現,就取決於蘇維埃政權和蘇維埃管理組織同資本主義最新的進步的東西結合的好壞。
(6)組織社會主義競賽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重要途徑。各生產消費公社經濟上的競賽比政治方面的競賽更重要,競賽的方法包括表報制度和公開報導的方法。報刊應該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工具,一方面,詳細介紹模範公社的成績,研究它們取得成績的原因和經營的方法.發揮模範公社榜樣的示範作用和影響,使其成為落後公社的輔導者、教師和促進者。另一方面,把那些頑固保持“資本主義傳統”,即無政府狀態、好逸惡勞、無秩序、進行投機活動的公社登上“黑榜”。
(7)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必須實行無產階級專政:第一,用暴力無情地鎮壓剝削者的反抗,戰勝和剷除資本主義;第二,結束內戰造成的極不穩定、極為混亂的社會狀態,打擊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的一切犯罪行為,絕不能只靠宣傳鼓動和組織競賽,還必須靠強制。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應該把民眾民主精神同勞動時的鐵的紀律結合起來。
(8)闡明蘇維埃民主制即無產階級民主制的社會主義性質和特徵:第一,選舉人是被剝削的勞動民眾,排除了資產階級;第二,廢除了選舉上一切官僚主義手續和限制,民眾自己決定選舉的程式和日期,並且有罷免當選人的完全自由;第三,建立了勞動者先鋒隊即大工業無產階級的最優良的民眾組織,領導最廣大民眾學習和參與國家的經濟社會管理和政治生活。這種民主制是區別於資產階級民主制的更高類型的民主制,是向社會主義民主制和使國家能開始消亡的條件的過渡。

出版信息

該書載於1918年4月28日《真理報》第83號和《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訊息報》第85號附刊。中譯文被收入《列寧全集》第二版增訂版第34卷。

作者簡介

列寧(俄語:Ле́нин,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原名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俄語: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Улья́нов),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布爾什維克黨創立者、蘇聯建立者和第一位領導人。他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形成了列寧主義理論。馬克思列寧主義者稱他為“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和領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