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皖區域方言語法比較研究》是2014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皖區域方言語法比較研究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頁數:265 頁
- 開本:32 開
- 作者:王健
- 出版日期:2014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 9787100104166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蘇皖區域方言語法比較研究》從以蘇州話為代表的吳語和以北京話為代表的北方話在語法上具有類型差異這一工作假設入手,選取若干項在蘇州話和北京話中具有典型的類型對立或差異的特徵在蘇皖兩省進行廣泛的、客觀的田野調查,結果表明該區域的上述特徵多屬蘇州話型而不屬北京話型。
本文從區域語言學的角度描寫、分析蘇皖兩省境內的吳語、徽語和江淮方言的五種語法現象,比較不同方言點的異同,探討它們之間的關係。並從以蘇州話為代表的吳語和以北京話為代表的北方話在語法上具有類型差異這一工作假設入手,選取若干項具有典型的類型對立或差異的特徵進行調查、比較,證實該區域的上述特徵多不屬北京話型。
作者簡介
王健博士,2002-2005年於北京大學中文系攻讀博士學位(漢語言文字學專業)(導師袁毓林教授、李小凡教授);2005-2007年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博士後流動站工作(導師沈家煊教授);2007-2009年於復旦大學中文系博士後流動站工作(導師游汝傑教授)。現任常熟理工學院中文系教授。2009-2013年 法國國家高等社會科學院東亞語言研究所sinotype項目博士後(項目負責人Hilary Chappell教授)。承擔過數十個科研項目,有《漣水(南祿)話量詞的特殊用法》(《中國語文》2006年第3期);《從體助詞“著”的表現看方言接觸的後果和機制》(《中國語文》2008年第1期);《漣水話中的系詞“斗”》(《中國語文》2011年第6期);《常熟練塘話中的準體標記“開”——附論“得、過、脫、好”》(《方言》2008年第4期)等十多篇論文發表。
圖書目錄
序
序二
第一章前言
1.1漢語方言區域研究回顧
1.2我們的研究思路
1.3蘇皖方言概況
1.3.1現代蘇皖方言概況
1.3.2從歷史淵源看吳語、徽語和江淮方言
1.4本文所用的材料
第二章三種動態範疇的表現形式
2.1 三種動態範疇的定義
2.2三種動態範疇在吳語中的表現
2.2.1 蘇州話三種動態範疇的表現形式
2.2.2常州話三種動態範疇的表現形式
2.2.3 灣濁話三種動態範疇的表現形式
2.2.4 吳語三地方言三種動態範疇表現形式比較
2.3 三種動態範疇在徽語中的表現
2.3.1 績溪話三種動態範疇的表現形式
2.3.2歙縣話三種動態範疇的表現形式
2.3.3祁門話三種動態範疇的表現形式
2.3.4徽語三地方言三種動態範疇表現形式比較
2.4三種動態範疇在江淮方言中的表現
2.4.1 泰如片三種動態範疇的表現形式
2.4.2江蘇境內洪巢片三種動態範疇的表現形式
2.4.3 江蘇境內泰如片、洪巢片江淮方言三種動態範疇表現形式比較
2.4.4安徽境內洪巢片三種動態範疇的表現形式
2.4.5 安徽境內洪巢片三種動態範疇表現形式比較
2.5吳語、徽語和江淮方言三種動態範疇表現形式比較
2.5.1 三種動態範疇比較
2.5.2體標記與動詞結合能力比較
2.5.3助詞“著”的比較
2.6從歷時角度看吳語、徽語、江淮方言三種動態範疇標記的來源與演變
2.6.1處所介詞結構的語法化過程
2.6.2“著”的語法化過程
第三章蘇州話表體貌的“脫”及其在各方言中的對應成分
3.1蘇州話的“脫”
3.2其他方言中跟“脫”相對應的成分
3.2.1其他方言“脫”類詞概況
3.2.2常州話中的“落”
3.2.3灣洫話中的“得”
3.2.4績溪、歙縣的“塌”
3.2.5祁門話的“掉”和“失”
3.2.6泰州、東台的“掉”
……
第四章量詞獨用現象考察
第五章與動詞重疊相關的幾種句法、語義現象
第六章 與數量詞連用的詞綴“頭”
第七章結語:區域性共同特徵的成因
參考文獻
附錄各地發音人、核對人一覽表
專家評審意見
專家評審意見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