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爾赫科塔爾遺址
- 類型:神廟遺址
- 位置:印度
- 年代:2—3世紀
簡介,雕像,
簡介
Surkh Kotal Site
神廟有大小兩座,大廟平面作長方形,南北橫長35米,寬27米,大門朝東。中間為方形正殿,兩側及背後建有配殿。正殿中心有方形石壇。大廟外圍北、西、南三面,用土坯和石塊築起院牆。牆上建有方形望樓,牆身建有壁龕,龕內置彩色塑像和石灰岩雕像。小廟位於大廟左側,形制與大廟相同。兩座神廟石壇的凹槽里積滿了灰燼,據此推測這些廟宇當系祭奠拜火教諸神的地方。在大廟門口,有一條石鋪梯級經過三層台地下至山腳;另有一條磴道則通向山下一口石砌的水井。在寬大梯級底層,發現一塊石灰岩打鑿的大石碑。碑兩面有希臘文字母碑銘,一面為東伊朗語,被定名為巴克特里亞語,凡25行,記載迦膩色迦的繼續者戰勝乾旱、修建神廟和水井的事,是有關貴霜歷史的重要文獻;另一面為阿富語,即普什圖語,近似粟特語和花拉子模語。據碑銘所載,大廟為“長勝王迦膩色迦廟”;小廟則推測為胡維色迦廟。據發掘者研究,大廟出土的僅存下半身的雕像,酷似在印度馬圖拉發現的迦膩色迦雕像,可見這裡也把貴霜王作為神明尊奉。
雕像
在建築裝飾中,較有特點的是牆壁上所飾的帶有箭形壓痕的鋸齒形灰泥紋飾,這種風格的裝飾亦見於大夏和安息的宮殿之上。另外,近似於愛神的人物手持植物花環的紋飾、爵床葉形柱頭、壁柱等裝飾也都頗具特點。研究者認為,這裡的雕塑藝術融合了東西方的文化因素,屬於波斯東部和阿富北部獨立發展起來的波斯-巴克特利亞風格或流派。廟址里還出土黃金飾物、青銅製的獸爪形家具腳和鐵制的胸甲等,由此可以窺見神廟當年的豪華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