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040畝(其中:田684畝,地356畝),人均耕地1.24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15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1畝,主要種植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0畝,其中養殖面積10畝;荒山荒地1110畝,其他面積795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電、通路、通電話 。全村有150戶飲用井水,有6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占農戶總數的28.6 %)。有207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74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8.6 %、82.9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9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93戶(分別占總數的 44.3%和44.3%)。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8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8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輛,機車38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0戶;建有小水窖10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840畝,有效灌溉率為 80.8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54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64 畝。
該村到2006年底,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3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7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7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
農村經濟總收入16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6萬元,占總收入的45%;畜牧業收入72萬元,占總收入的42.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100頭,肉牛10頭,肉羊4頭);漁業收入4萬元,占總收入的2.4%;林業收入4萬元,占總收入的2.4%;第二、三產業收入13萬元,占總收入的7.7%;
工資性收入60萬元,占總收入的35.5%。農民人均純收入1279元,農民收入以外出務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6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15人(占勞動力的32.5%),在省內務工74人,到省外務工41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蔬菜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6%。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蔬菜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養兔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10戶,共鄉村人口840人,其中男性435人,女性405人。其中農業人口840人,勞動力354人。該村以漢族為主。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
社會養老保險5人,占人口總數的0.6%;參加農村合作醫療703人,參合率 83.7%;享受低保25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距離鎮衛生院8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文星,中學生就讀到水富縣二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2公里,距離中學8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64人,其中小學生54人,中學生10人。
基層組織
該村設有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12人,黨員中男黨員9人,女黨員3人,有團員4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該自然村目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有待改善,鄉村公路晴通雨阻,部分民眾在交通、飲水方面還存在一定困難;主要以種養業為主,產業發展未形成規模,農戶增加收入較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該自然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以修建向家壩電站大型工程為契機,大力轉移勞動力,力爭每年轉移勞動力218人;以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載體,爭取各級部門的資金投入,改善交通條件和基礎設施;發展以生豬、兔為主的養殖業和以蔬菜、林果為主的種植業100畝;力爭
十一五規劃結束時全村年人均純收入增加到2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