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老行當》是外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文雍
基本介紹
- ISBN:9787119043890
- 作者:周文雍
- 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年1月
- 頁數:173
- 定價:78.00元
- 裝幀:簡裝本
《蘇州老行當》是外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文雍
《蘇州老行當》是外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文雍內容簡介《蘇州老行當 The Old Lifestyle in Suzhou》主要內容:“蘇州老行當”畫稿表現的是20世紀各個時期蘇州市面上所見的諸業行當。隨著經濟的發展...
無錫紙馬在歷史上曾顯赫一時,其鮮明的藝術價值,曾被眾多專家認為是國內該門類的佼佼者,但是和其“近親”天津楊柳青和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的大紅大紫不同,在衝擊國家級非遺的過程中,紙馬連續兩屆遭遇失利,即便在無錫本地,年輕一代中也已少有人了解這一行當。 據城中老人介紹,舊時家家戶戶要祭灶,因此逢...
陳玲玲,組別:演員組,展演單位:蘇州市崑劇院,展演劇目:《寶釵記·相約討釵》,行當:老旦 翁育賢,組別:演員組,展演單位:蘇州市崑劇院,展演劇目:《長生殿·絮閣》,行當:閨門旦 包志剛,組別:演員組,展演單位:蘇州市崑劇院,展演劇目:《繡襦記·買興》,行當:醜 顧衛英,組別:演員組,展演單位:蘇州...
藏書羊肉是江蘇省蘇州市的一道特色小吃,屬於蘇菜-蘇幫菜;該菜品歷史悠久,以其獨特的燒煮技藝,烹調成各式羊肉菜餚,燒煮而成,白燒以湯色乳白,香氣濃郁,肉酥而不爛,口感鮮而不膩。在蘇州木瀆鎮藏書辦事處(原藏書鎮)特產中,最具盛名的當推“藏書羊肉”。藏書羊肉歷史悠久,以其獨特的燒煮技藝,烹調成...
兩百年前清代文人李慈銘在他的《越縵堂日記》中,描寫這條街“廊舍整潔,幾及二里”,繁華絕似“吳(蘇州)之閶門”。足知它當年繁榮的風貌。估衣街上有各種老字號、老商店,如吃飯飲宴,有老“八大成”洋廣雜貨商店“范永和”及京都達仁堂、老皮貨涼蓆店也都在估衣街上當然,估衣街上最多的仍然是服裝店與...
原名張彬,生於天津,玄鳥詩社核心成員,村頭攝影師,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士,作品散見於《太陽詩報》《中國詩》《行吟詩人》《天津詩人》《玄鳥》。淘寶賣原創人文明信片為生。相關作品 村頭攝影之肇慶老城區 村頭攝影之寧波月湖西岸 村頭攝影之黔東南州古村鎮 村頭攝影之蘇州陸巷古村 村頭攝影之蘇州平江路 ...
馬傳菁,崑曲老旦。出生於1909年,原名家榮,江蘇蘇州人;1921年8月入崑劇傳習所,師承吳義生;1972年4月因患肺原性心臟病在蘇州逝世。他唱做俱佳,頗多飾演身份不同、性格各異的老年婦女角色,如《如是觀·刺字》中的岳母、《鐵冠圖·別母》中的周老夫人、《荊釵記·議親見娘女舟》中的王老夫人、《占花魁·...
江蘇蘇州人。1921年入蘇州崑劇傳習所習藝。工醜。曾在上海等地演出。1940年在上海、香港任教。建國後,歷任上海歌劇院、上海市戲曲學校教員。表演格調高雅,動作敏捷輕巧,嗓音嘹亮,唱腔華麗,善於表現不同人物的性格。擅演劇目有《醉皂》《下山》等。著有《我演昆醜》。崑曲見解 行當與家門 行當、家門是代表戲曲...
典範蘇州”叢書之《識人 凝望蘇州 名士賢人》。2017年1月,由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梅事兒》(與周晨合編),該書榮獲山東出版集團季度好書。2018年6月,由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出版《江蘇老行當百業寫真》。本書獲得2019“世界最美的書”稱號。2018年12月,由蘇州古吳軒出版社出版文化隨筆《錦繡蘭心》。出版圖書 ...
前幾年,蘇州市將堂名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只有三位80多歲的老人。其中之一便是常熟市辛莊鎮的吳錦亞,吳錦亞為春和堂傳人。吳錦亞生於1929年,自幼隨父親吳旒芝學習崑曲和道教音樂,生、旦、淨、末、醜行當俱全,17歲便在常熟白茆鄉和吳縣沺涇鄉收徒20多名,隨“春和堂”在常熟、蘇州、崑山、太倉...
黃香鐵(1787~1853),原名黃釗,廣東蕉嶺縣陂角霞黃村人。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生於江蘇蘇州黃麗坊。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甲申科舉人。黃香鐵博學多才,在京充國史館繕書多年,日以古體詩自課。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著有《讀白花草堂詩集》三集,流行於世的詩有29卷2393首。在京師他與番禺張維屏、香山...
憶得素兒如此梅/一 韋明鏵小記/五 王喚的功績/九 太湖冰封/一六 江蘇老行當寫真/二二 七襄公所往事/四二 鄭州書緣/五〇 蘇州虎蹤/五六 寒山蘭閨畫史/六八 奇人周時臣/七八 “七塔八幢九饅頭”/八九 《樂昌分鏡》本事/九八 “常賣”考/一〇二 《儒林外史》中的泰伯祠/一〇九 細書微刻/一二五 ……
曹文強,組別:新秀組,展演單位:湖南省崑劇團,展演劇目:《虎囊禪· 醉打山門》,行當:武生 曹志威,組別:新秀組,展演單位:湖南省崑劇團,展演劇目:《虎囊禪·醉打山門》,行當:花臉 沈豐英,組別:演員組,展演單位:蘇州市崑劇院,展演劇目:《牡丹亭·尋夢》,行當:閨門旦 周雪峰,組別:演員組,展演...
“茶擔勃道廳”組織近似於舊時在蘇州城內操辦婿喪事宜的 “六局”。“六局”在我國南宋時已見記載,在蘇州地區專指“茶擔、鼓手、掌禮”等一些專門代辦人生大禮的行當和從業人員。茶擔,顧名思義是專門負責茶水供應的行當,備有火爐、銅壺、茶盞等烹茶、飲茶的工具,可謂一應俱全。因所有用具都置放在專用的“...
潘文龍,作家、編導、策劃人,蘇州吳文化研究會理事、泰伯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曾擔任央視改革開放20年專題片編導,拍攝26集文化藝術片《手藝蘇州》,公開出版文字上百萬字,編撰有《江蘇老行當百業寫真》、《典範蘇州——名士賢人》、《蘇州名人故蹤》、《醫藥蘇州》、《梅事兒》(合編)、《錦繡蘭心》、《東吳名家...
常用的傳統曲調有太平調、弦索調、費家調、柴調、迷魂調、銀絞絲、流水板等數十種,另外還有源自崑曲的【一江風】、【點絳唇】、【鎖南枝】、【羽調排歌】等和蘇州一帶流傳的民歌小曲如【春調】、【劈破玉】、【大九連環】、【小九連環】等,又有慢板、快板、散板等各種板式。角色行當 蘇劇的角色行當與崑曲...
曹文強,組別:新秀組,展演單位:湖南省崑劇團,展演劇目:《虎囊禪·醉打山門》,行當:武生 曹志威,組別:新秀組,展演單位:湖南省崑劇團,展演劇目:《虎囊禪·醉打山門》,行當:花臉 沈豐英,組別:演員組,展演單位:蘇州市崑劇院,展演劇目:《牡丹亭·尋夢》,行當:閨門旦 周雪峰,組別:演員組,展演...
沈月泉被尊稱為“大先生”,以教小生為主,兼教其他行當。歷史簡介 崑劇傳習所是培養崑劇演員的科班性質的組織。1921年秋創辦於江蘇省蘇州市桃花塢五畝園。創辦開始由貝晉眉、徐鏡清、張紫東負責。不久,穆藕初加入,出巨貲,並有吳梅、汪鼎丞等人贊助,擬定辦所方案。所長為孫詠雩。聘請的主要教師有沈月泉(小生)...
沈莊漾(古稱沈張湖、沈張漾),位於蘇州市吳江區桃源鎮西北與浙江省交界處,總面積2450畝。其水面90%以上部分在桃源鎮境內。1978年,圍墾北半漾,面積近千畝,1981年,圍墾區開挖魚池729·2畝。沈莊漾在桃源鎮境內的水面為0.82平方公里;平均湖底高程1.04米,最低湖底高程-0.77米;庫容量在死水位時為0....
徐蘭沅,中國京劇琴師。原籍江蘇省蘇州吳縣。生於北京。誕辰:1892年,光緒十八年(壬辰);逝世:1977年1月8日,農曆丙辰年十一月十九日。基本信息 人物概述 徐老是一位熟諳京劇的藝術家,曾被梨園界譽為“胡琴聖手”。他一生主要為譚鑫培、梅蘭芳兩位京劇藝術大師操琴。他為京劇音樂的革新與創造,做出了重要貢獻。...
1921年8月入蘇州崑劇傳習所傳字輩學藝,先學小生,師承沈月泉。一年多後,老師發現他雖長得五官端正,雙目有神,但生性好動,眼睛老是骨溜溜亂轉,說起話來手舞足蹈,常常引人發笑,在師兄弟中有“冷麵滑稽”之稱;加上隨著變嗓期開始,小嗓失潤,大嗓變粗,根本不像個斯斯文文的小生模樣。於是被調整行當,...
徐碧雲(1903年一1967年)京劇旦角,字繼香;行四。祖籍蘇州,生於北京。代表作品有《法門寺》等。個人簡介 徐碧雲(1903一1967),京劇花旦。字繼香;行四。祖籍蘇州,生於北京,清末小生徐寶芳之子。是梅蘭芳的琴師徐蘭沅的弟弟。曾拜吳菱仙、吳彩霞為師,學青衣花旦,後入斌慶社以文武旦挑大樑。他擅長反串小生戲...
12月13日起,參加在蘇州舉行的蘇、浙、滬兩省一市崑劇匯演,演出《白羅衫》《驚變埋玉》《遊園驚夢》等崑劇折子戲,獲得優秀表演獎。1963年2月1日至10日,在中國大戲院演出崑劇《白蛇傳》,飾演許仙。2月9日,在上海市戲曲學校實驗劇場演出吹腔戲《販馬記》。2月10日,在日場演出劇目《評雪辨蹤》,飾呂蒙正...
1945年,由黃玉書之弟黃慶書陪同,到蘇州山塘街765號老如號南北貨行當學徒。1951年一月,回響“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離店參軍。到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炮兵學校學習,十月入朝。出生入死,同去的戰友大多犧牲在戰場上。1953年回國,1954年回吳江,由蘆墟政府安排在商業系統工作,歷任多家商店經理、會記...
鮑吉祥,男,京劇老生。出生於1883年,光緒九年(癸未)。祖籍江蘇蘇州。出身梨園世家,祖父鮑秋文是和春班的昆旦,父親鮑福山為清末著名小生伶工,曾入清昇平署任民籍教習。代表作品《定軍山》。人物生平 吉祥幼入楊隆壽主辦的小天仙科班學藝,與譚小培、遲月亭、閻蘭秋等為同門,從沈三元、周長山、賈麗川等習...
淮劇起源於蘇北鹽城西鄉(今建湖縣),起初主要流行於長江以北、淮河以南的淮陰、鹽城、揚州等地區,後流行區域逐步拓展,在滬寧沿線的上海、南京、蘇州、無錫、常州以及安徽滁縣、浙江長興等地也逐漸流行。此外,在合肥、武漢、南昌、杭州等地亦曾留下過演出足跡。淮劇是由民間說唱“門嘆詞”與蘇北“香火戲”相結合,...
桃花塢大街,位於蘇州城西北部。1980年,這裡是一個私家花園,叫作五畝園,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知曉了。然而在崑曲界,五畝園卻是鼎鼎有名。五畝園就是崑劇傳習所的校址,它是貝晉眉先生的家產。1921年,五畝園門口掛起了傳習所的牌子。很多少年前來應試,主考官正是全福班的老藝人沈月泉,最後有40多個孩子通過...
吳元新生於江蘇省啟東縣,他的祖先是清末從蘇州吳縣遷移來的,同時也把紡織和印染技藝帶了過來。祖輩們平時都靠自己紡織印染來滿足日常生活。母親每天都在紡紗織布,父親在農閒時漿紗染線,有時也會把紡織的布拿去賣掉一部分換些生活費。讓他記憶深刻的是,他80多歲的奶奶眼睛都瞎了,還在紡紗。16歲那年,吳元新...
錢玉壽,男,崑曲正旦。即錢阿四。蘇州人。清同治年間進京,為四喜班著名崑曲正旦,得崑曲名家陳金爵青睞,遂將次女許之招為門婿,與梅巧玲、謝寶雲(一說為賈增壽)為聯襟,為名笛師陳嘉梁的姑父。王壽常演劇目有《後親》、《盤秋》、《拜冬》、《痴夢》、《雙官誥》等(見《菊部群英》)。中年後即不常...
環保的椅子、沙發、茶几等生活用品。 傳承保護 藤編,是周安村的非遺產業,每家都有能工巧匠。滕編手藝在困難時期是周安村人重要的謀生手段;隨著時代發展,村民們逐漸進入各種規模化產業鏈,藤編開始退出周安村歷史舞台。但部分老匠人依然不時拾起這個老行當,不願丟棄這門曾經給周安村無數家庭帶來幸福的傳統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