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核雕

蘇州核雕

蘇州核雕,一種果核上的雕刻藝術,其體量大不盈寸,其空間指掌之間,充其量也只能算是“雕蟲小技”,然而,正是因為“小”而藝冠眾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橄欖雕刻
  • 外文名:Stone carving
背景介紹,蘇工綻奇,申報非遺,

背景介紹

在由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中心主辦的“首屆全國民間核雕藝術大賽”上,蘇州核雕一舉囊括了全部五個金獎。蘇州核雕師們在首都北京雕刻技藝的精彩亮相,再次引發了人們對蘇州核雕的關注,蘇州核雕因數百年來傳承的核雕手藝而被世人再次所熟知。蘇州核雕這一古老的“鬼工”絕技在當代核雕師們的手中重新煥發出了藝術青春。

蘇工綻奇

在果核上施刀,如同在獨木橋上走馬,刀鋒遊走恰似四蹄騰飛,靠的全是運刀走刃的技藝和揚鞭策馬的果敢。果核上雕刻的人物山水草木亭橋,其五官神態、屋宇梁架、山川物態、四時景色,樣樣都是尋常之物的濃縮。核雕塑形,最難表現的莫過於最熟悉的尋常之物,所謂“鬼神易好,犬馬難成”。核雕雖小,卻能容大千世界於方寸之間,難怪四百多年前的李日華(約1565-1635年)初次見到這種核雕“小技”時激動不已:“虞山王叔遠有絕巧,能於桃核上雕鐫種種,細如毫髮,無不明了者。”(《六研齋筆記》)二十多年後的魏學洢(約1566-1625年),當他見到王叔遠的核雕時,同樣掩飾不住激動的心情,寫下了我們所熟悉的《核舟記》。因為文人的記載,我們今天有幸讀到了四百多年前的這段核雕歷史,而那些沒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卻永遠淹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中。塵封的歷史我們難以臆測,有文字記載的核雕故實都與蘇州相關,孕育了明式家具和其他眾多工藝美術形式的蘇州,同樣也滋養了核雕藝術。
蘇州核雕
溫婉靈秀,注重品質,講究精緻的蘇州,恰乎更適宜於精微奇譎的果核雕刻藝術的發展。明清之際記載核雕的文字雖然不多,但在有限的文字記載中,大多卻指向蘇州。從他們留下的文字中,我們不僅熟悉了王叔遠,還知道了顧四、沈君玉和杜士元。至今,在常熟博物館裡面還收藏著一枚清代杜士元的“核舟”。如果說明代常熟核雕家王叔遠和清代杜士元精美絕倫的核雕藝術已經是逝去的歷史的話,那么,當代核雕藝術的輝煌,卻是由太湖邊的一個小山村——舟山村興起。

申報非遺

蘇州核雕已經進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推薦目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