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歷史
一九一0年~一九三七年,美籍教士梅乃魁任校長。
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勝利,科舉廢、新學興,為學校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前景。一九一二年起學制改為國中三年,高中三年。
一九二三年至一九二七年,國內政局動盪,學校時開時停,當北崐伐戰事迫近蘇州,學校曾停辦一年。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發生,蘇州淪陷,學校無法開學。一九三八年夏,部分避難在滬教師租借上海慈淑大樓開辦補習班;秋,桃塢中學正式招生開學,一直堅持到抗戰勝利。
一九四五年部分滬校教師回蘇復校;一九四六年滬蘇兩校合併,回蘇開學上課。一九四八年,完成了向“省教育廳登記立案”手續,學校宗教色彩逐步淡化。
一九四九年四月,蘇州解放,桃塢中學喜獲新生。學校成立了校務委員會,加強了民主管理。一九五二年七月,
蘇州市人民政府正式崐行文接辦桃塢中學,改名為“
蘇州市第四中學”,任命趙振海為校長。從此學校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一九五三年,在校學生大幅度增加並陸續接納歸國僑生四十多人。
一九五五年,學校建立黨支部,嵇雲揚任第一任支部書記。一九五六年,初高中總計32個班級,在籍學生數達1600多人。
一九五七年開始,學校先後經歷了“整風反右”“大躍進”“三年困難時期”和“十年動亂”,正常教育秩序受到衝擊。雖如此,在師生共同努力下,仍取得較好的成績。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一九八一年學校恢復六年制學制,學校體制恢復二處一室的組織,一切趨於正常。廣大教師精神煥發,努力進取,取得了顯著成績。曾二度被評為市級文明單位;一批初高中學生在全國各類學科競賽中獲獎,贏得了較好的社會聲譽;勞動技術教育也成特色,連續七年被評為市勞技教育一等獎,江蘇省先進集體,受到省教委的表彰。
一九九〇年,學校被確定為蘇州市第一批實行校長負責制的大改學校後,學校在辦學模式上有新的探索,先後開設了外語特色班和計算機特色班,不斷擴大高中部辦學規模並與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培訓學院、
蘇州市第十中學簽訂了聯合辦學協定,開設綜合高中班。在校園建設上先後被評為省綠化達標單位和花園式學校。
世紀相交之時,面對新世紀的挑戰,學校加強了領導班子和師資隊伍的建設,果斷地以迎百年校慶為契機,提出了爭創重點中學的宏偉目標,並通過教代會制訂了學校五年發展規劃。廣大教師正以飽滿的熱情和高度的敬業精神,為四中紮實工作。
學校環境
學校現有的7幢古建築均為蘇州市級重點保護文物。是訖今市內中國小保存豐富人文景觀較好的一所學校,校園內,歐式建築,另具一格,錯落有致;紅房綠樹,古樹參天,交相映襯。新改建的校門莊重典雅,校牌題詞為校友、著名國學大師錢鐘書手跡。校史館、展示廳,名家字跡、書面、實物豐厚,良好的環境和豐富的人文景觀陶冶了學生的情操。環境育人將逐步成為該校的辦學特色。
學校面積22440平方米,生均15.76平方米建築面積14031平方米,生均 10.56平方米。綠化面積4045平方米,生均2.79平方米。各類教育、教學設施、設備及輔助用房等基本上能滿足教育教學需要。實驗大數現有物理實驗室4間,化學實驗室2間,生物實驗室2間,具有保證兩人一組進行實驗操作的條件,有專職和兼職管理人員5人。按照課程標準開出的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率均達到100%。學校現有56 座的語音教室1間,多媒體教室2間,微機教室2間,網咖1間,各教師辦公室及行政部間均配置微機。學校現有微機128台,由寬頻網、區域網路相連。 軟體製作中心及勞技、音美等專用教室5間。
校圖書館莊重古樸,面積為1849平方米,專職管理人員4人,教師藏書31748冊,資料閱覽室有64個座位,占教師總人數的62%, 學生閱覽室147座,占學生人數10.1%,學生書庫藏書14277冊,人均30.9冊,備有電子閱覽連網微機15台。各類報刊、雜誌169種及音像、 電腦軟體等資料,圖書流通率達1/3以上。
學校體育設施、設備基本健全,運動場地5625平方米,跑道為200米,體育健身房576平方米,器材室27.4平方米。生均場地5.4平方米。體育器材按省頒標準配備,基本能滿足體育活動、競技比賽需要。
學校新建校園電視台,可供直播、轉播和教學音像資料雙向傳遞,30個教室均配置29寸彩電和幻燈機、錄音機,100光纜接口和各教室、 辦公室相連。為教學信息化的廣泛採用,作好了硬體設施的配套準備。
校園的總體規劃和布局,既注意體現原有的建築風貌,又注意突出教育現代化的需要。校園西部改造方案已確定,2500平方米的兩棟呈現歐式風格的綜合樓和庭院已進入拆遷、施工階段。運動場的擴建、改造已申請列入項目。屆時,具有百年歷史的老校煥發出勃勃的生機和活力,以古樸的校園風貌和先進的教學設施,迎接百年校慶。學校1985年被命名為市級“花園式”學校,1988年被授予“江蘇省綠化先進學校”。
辦學規模
學校現有師生1500人,學校現有30個高、國中教學班。校園環境優美典雅。實驗室、電腦房、語音室、多功能室、圖書館、健身房等現代教學設施齊全,並日趨完整。 近年來,學校依託蘇州市教育改革、教育整體水平領先於全國的優勢,在辦學模式上進行了一定開拓,和
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省重點中學:蘇州市十中聯合辦學,開辦了高中實驗班,強化了計算機教學與英語教學。
為真正使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我們將以現代教學設施、雄厚師資實力,特色英語教學為基礎,進一步改革辦學模式,走出國門,與相關友好國家的中學結成姊妹學校,加強交流、舉辦修學游,推薦優秀高中畢業生直接升入國外高校深造。在廿一世紀將蘇州四中辦成一所現代化的蘇城一流中的學校。
師資隊伍
專任教師中,本科以上學歷者占61%;具有中高級職稱者占68%。
歷屆英才
學校榮譽
學校近年來榮獲全國學校安全管理先進單位、全國特色高中建設項目學校、江蘇省首批平安校園、江蘇省健康促進學校、蘇州市首批平安校園、蘇州市安全文明學校、蘇州市德育先進學校、蘇州市優秀家長學校、蘇州市教育信息化先進學校、蘇州市教育局文明單位、先進基層黨組織,連續三年獲高考藝術教育特色獎。
發展前景
形勢與背景
“十五”期間,蘇州市的基礎教育取得了長足進步。在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和高中段教育的基礎上,不斷深化教育改革,調整教育結構與布局,區域整體推進素質教育,大力推進“雙語教學”和教育信息化,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步伐。以創建星級學校和示範學校為抓手,全力推進各級各類學校的硬體建設達標,內部管理規範,全面提升教育質量,開創了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在此基礎上,市委、市政府又於2005年9月作出了“加快建設教育強市、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決定”。其基本目標是:到2007年率先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教育發展主要指標基本達到
中等已開發國家同期水平。高水平、高質量普及15年教育;形成科學合理的教育結構和學校布局結構,所有學校的辦學條件普遍達到現代化標準;師資隊伍整體水平達到國內一流;基本確立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科學的人才觀;規模型高中100%建成三星級優質高中,其中45%建成省四星級高中。到2010年,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教育發展整體水平實現國內一流、基本達到世界已開發國家同期水平。基本建立具有優質、均衡、開放特點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和
終身教育體系;50%以上高中達到四星級標準,其中10%高中達到五星級標準;義務教育小班化覆蓋率超過50%,高中學校小班化覆蓋率達到20%。
該校是一所有著百年辦學歷史的老校,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較強的師資隊伍、較好的教育質量、初具規模的現代化教育設施設備,為國家建設事業培養了一大批有用之才。學校多次被評為市、局級文明單位、先進基層黨組織。“十五”期間,全校教職工團結拼搏,學校先後被評為江蘇省二星級、三星級學校、蘇州市首批雙語教學實驗學校、蘇州市教育信息化實驗學校、蘇州市德育先進學校、蘇州市合格家長學校、蘇州市先進職工之家等榮譽稱號。校園環境優美,是江蘇省綠化達標單位、花園式學校。所有這些成績的取得為學校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面對教育改革的深化、日趨激烈的教育競爭、學校布局的調整、教育資源的重組、教育人才市場的建立、生源數量質量的改變等新情況,學校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和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因此,明確學校新的發展目標,主動應對激烈的教育競爭,主動融入蘇州教育的大發展,用改革與發展來解決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問題,才能推進學校更好地可持續的發展。
指導思想
以
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加快學校發展步伐,緊緊依靠全體教職員工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書寫新百年新四中的新篇章,為蘇州市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作出貢獻。
具體目標實施
(一)、深化教育改革
1、辦學方向與目標: 緊緊圍繞區域整體推進素質教育和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這一中心,堅持“以人為本、進步就是成功”的辦學理念,秉承百年老校“純正高尚之品格,切實適用之學詣”的辦學宗旨,培養“勤奮、善學、刻苦、進取”的學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深化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推進課程實驗,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形成“敬業、盡責、嚴謹、善導”的教風;努力探索既符合教育規律又適合該校實際的教育運行機制,不斷提升學校教育質量,營造“好學、奮進、求實、創新”的優良校風,爭取在“十一五”期間把學校辦成管理嚴格、校風優良、業績顯著、人民滿意的江蘇省四星級高中學校。
2、辦學體制與管理體制: 該校是一所初高中兼有的完全中學。為推進教育優質化、現代化,要努力探索初高中分設、一體化管理、小班化教育的運轉模式,國中部要創江蘇省示範國中,高中部要在深化落實三星級標準的基礎上,繼續拓寬辦學渠道,探索新的增長點,以四星級評估標準為發展目標。
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黨組織監督保證、教代會民主管理的三位一體的領導體制。要依據有關法律法規,進一步建立健全學校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以制度管理人、教育人、規範人,使學校的各項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推進法制化校園建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進教職工全員聘用制、
崗位責任制、
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和教師資格證制度;積極推行公開選拔、競爭上崗、擇優聘任的幹部選拔任用機制,進一步健全乾部考核、培訓、激勵、監督、流動、輪崗等制度;切實改進教師考核與評價辦法,深化學校內部分配製度改革,形成分配重心向關鍵崗位和優秀教師傾斜、多勞多得、優質優酬的分配激勵機制,形成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人員流動機制。
3、辦學特色:進一步形成雙語教學的特色。努力挖掘學校百年辦學深厚的文化傳統並與現代教育需求相結合,總結過去五年該校雙語教學的經驗,努力探索符合該校學生實際的雙語教學模式;進一步發揮學校現有雙語教學的師資力量,開發雙語教學校本課程,在國中
雙語實驗班和高中綜合實驗班開設雙語教學課程,致力於提高學生英語的聽說能力。在雙語教學實驗學校的基礎上,再接再厲,爭創蘇州市雙語教學示範學校。
進一步辦好空乘專業生源基地班。該校是中國民用航空大學乘務學院的生源基地。要加強與
中國民航大學的聯繫,積極探索空乘專業生源基地班的辦學模式、課程設定;努力爭取政策的支持,實行空乘專業生源基地班的全省招生,提高生源質量,使之成為該校的又一辦學特色和教育品牌。
進一步辦好高中綜合實驗班。加強綜合實驗班的教育教學管理,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深化改革,強化師資力量,提升高校本科錄取率,著力打造該校教學亮點。
進一步營造濃郁的校園文化。積極開發利用百年老校的環境資源對學生的教育功能,做好校史館、展示廳、鐘書樓、育萃樓、桃塢文化長廊、心語苑等地的環境教育氛圍的布置,規劃建設有品味的教育文化景觀,營造健康向上的教育環境,形成環境育人的教育特色。
(二)、推進素質教育
1、堅持德育為首。堅持把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根本標準。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大力開展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基礎文明養成教育、誠實守信教育、遵紀守法教育、珍愛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切實加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與實效性。進一步轉變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人才價值觀,選擇適合該校學生實際的教育方式方法,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根據《中學德育大綱》,針對不同學齡段的學生生理心理特徵,開展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活動,形成相對穩定的教育目標遞進層次。根據該校的生源實際情況,進行學會做人和學習主動性、自覺性教育,全面提升學生的文化品味、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努力形成良好的校風、班風和學風,為教育質量的提升創造良好的基礎和條件。
健全和完善學校德育工作網路和隊伍。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尤其是青年班主任的培養,明確工作職責,強化考核。狠抓德育常規的落實,創設安靜、和諧、有序的教育環境。抓緊抓好後進生的教育轉化工作,建立幫教檔案和幫教制度,幫教措施落到實處。建立健全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制度、社區共建教育制度,加強家校合作教育和社區合作教育,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一體化的德育教育網路,做到全員育人,全程育人,齊抓共管,使德育常規要求內化為學生的思想觀念,外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
充分發揮學校共青團、少先隊和學生會的作用。學校團、隊、會要積極參與學校管理,開展生動活潑、形式多樣、適合青少年身心特點的教育與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接受教育,在活動中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
加強校園安全工作,加強以公安、交通、文化、衛生等部門及社區的合作,建立健全校園安全防範體系,加強學校安全保衛綜合治理,整治學校周邊環境,努力建設“平安校園”、“和諧校園”,確保師生人身安全、學校教育活動的正常進行和學校的穩定有序。 努力形成符合學校實際的德育工作新特色,為爭創蘇州市德育工作示範學校奠定基礎。
2、提升教學質量。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
強化教學管理,規範教學行為。嚴格按照課程計畫和課程標準實施教學。規範必修課程,最佳化選修課程,加強活動課程,開發校本課程。加強教師教學的過程性管理,明確學期教學質量目標;開展年級教學工作調研,組織教學常規檢查;加強考試命題、監考、閱卷工作的規範;提倡教學反思和整改。加強文化課程、活動課程的組織管理,認真抓好《學校體育、衛生工作兩個條例》的實施工作,確保各門學科和活動的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牢固樹立質量生存意識,切實抓好教學質量的提升工作。切實提高新課改下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教研組要“研”,加強課題研究,進行學術研討;備課組要“備”,對同教材施教的重點突出、難點化解、基礎知識的鞏固進行集體探討;教師個人要“鑽”,鑽研教材,把握體系,了解學生,因材施教。不斷探索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思路,嘗試使用新方法,紮實基礎,培育創新。抓好起始年級,鞏固過渡年級,提升畢業年級。在教學中注重學生
非智力因素的調動、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習意志的磨練、學習特長的發揮。
學習新課程,實踐新教育。要在國中實施新課程的基礎上,切實抓好高中新課程實驗。要全面把握新課程的理念與特點,全面領會新教育的內涵和要求,進一步體現“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課改理念,形成並落實學校教改總體要求和教研組學科教改特點,開展“新課程·新教育”的校本培訓、專題研究和課堂教學展示活動,講究
課堂教學藝術和教學模式的最佳化,注重教學與學生特點和社會生活的緊密聯繫,既關注教師如何教,又關注學生如何學,促進普通的學生獲得理想的發展。教師要在創造教改成果中展示自己的才華,獲得專業成長。積極探索新課程條件下的課程結構體系。抓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著力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獲取新知、分析解決問題、社會實踐的能力。要以推進新課程改革為契機,建立有利於學生髮展、有利於教師專業成長、有利於學校教育質量提高的評估體系,形成學校、學生、家長、社區共同參與的綜合評估機制。
以教科研為先導,科學指導教學實踐。學校教科研工作要以教師教育實踐為基礎、以教師教育研究為載體、以中青年教師為骨幹、以教師教育行動反思為形式,引領教師努力探索新形勢下的教育規律,提升教師教育品質,走專業化成長的道路。認真組織開展“十一五”課題的申報、立項、研究工作,注重課題研究的過程性管理。努力探索國中
雙語實驗班、高中空乘班、高中綜合實驗班教學新思路,努力為新形勢、新課程、新教育下實施小班化教育、特色教育,形成優質教育提供經驗和做法。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學校教科研網路,規範教科研活動。辦好《桃塢》、《四中教育簡報》校刊和教科研論文集,及時展示教育成果,及時報導教育動態,及時傳遞教科信息,加強對外教育宣傳。
以教育信息化為依託,進一步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繼續提高教師信息網路素質,加強信息技術教育與其他課程的整合,加強網路道德教育,推進網路教學。加強校園網的日常維護和管理,不斷豐富網頁內容,進一步發揮校園網在資源共享、輔助教學、對外宣傳等方面的作用,努力使信息化工程為革新現有教育思想、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服務。在蘇州市教育信息化實驗學校的基礎上,爭創蘇州市教育信息化示範學校。
3、教師隊伍建設。學校發展的關鍵在教師。傾力打造一支具有良好
職業道德素質、較高教育業務水平、全新教育理念、具有開拓創新能力的教師隊伍是學校發展的不竭動力。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教書先育人,育人先育己。加強對教師進行
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加強對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的教育信念、教育意識和職業道德教育,全體教師要以愛校、愛崗、愛生為行動出發點,依法治教、以德立身、嚴謹治學、團隊合作,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崗位責任意識、競爭意識,規範教育行為,尊重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 把智慧和力量進一步凝聚到實現確定的各項任務上來,與學生在一起,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為學校教育新發展多做貢獻。以教師的人格力量來推動新生代的人格發展,以教師的良好形象塑造學生、學校的新形象。
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一個教師要有較高的業務素質才會教,有健康的體質才能教,有較高的思想素質才願教。在實施新課程,著力於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教學中,教師面臨著觀念的轉變、知識的更新。因而教師要加強繼續教育、終身教育,不僅是教什麼學什麼,還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積極鼓勵廣大教師反思教學實踐,總結教學經驗,學習教學理論,撰寫教育論文,從事教學研究。
要加強青年教師的培養。建立青年教師成長檔案,制定階段目標要求,加強過程指導與考核,落實導師制,開展教育教學能力競賽,構築青年教師成長發展平台 。
要加快骨幹教師、名教師的建設,基本實現每門學科均有名師,並形成市、校兩級名師、骨幹教師梯隊。努力建設一支具有現代化教育理念、思想素質好、業務水平高、結構合理、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師隊伍。在推動學校教育新發展、創造發展新業績的同時,努力創造條件,逐年穩步提高教職工的收入和福利待遇。
(三)加強對學校工作的領導
1、黨建工作。把握黨的先進性的基本內涵和時代特徵,緊密聯繫學校實際,在落實學校發展的既定目標中,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爭創先進基層黨組織。黨員教師要堅持理想信念、勤奮學習、與時俱進、以身作則、團結協作,著力提高黨員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塑造良好的黨員形象,在推動學校教育新發展中建功立業。
2、幹部隊伍建設。努力健全乾部競聘上崗、能上能下機制。行政幹部要以推動學校教育新發展為己任,以“勤政為民,行政靠民”為出發點,講責任、講大局、講服務,始終保持朝氣蓬勃、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和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注重調查研究,突出崗位實踐與錘鍊,努力提高新形勢下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和水平,腳踏實地,注重實績,增強工作的主動性、針對性和有效性,以行政幹部的良好形象塑造教師的新形象。
3、工會建設。進一步發揮學校工會在聯繫民眾、民主管理、凝聚人心、調動教職工積極性等方面的作用,為學校發展作出貢獻。
4、科學管理。學校依據發展目標,分階段制定各學期工作目標,並把總體目標分解到各職能部門,分層次制定具體工作細則,形成系統化、網路化的管理體系,達到目標科學化、效率最大化的管理效果。
加強財產管理,建立健全校產使用登記制度,落實責任到人,以最小的投入、有效的管理尋求最大的效益。努力創造綠化、美化、淨化的校園環境,在蘇州市花園式學校的基礎上,爭創蘇州市園林式學校。認真做好總務後勤管理,為教育服務。
(四)學校環境建設
加大經費投入,創造條件實現教師辦公現代化;改造校園網設備,充分發揮現代教育資源的作用。
實施教學樓、實驗樓、信息樓改造、雨污水分流改造、宣傳畫廊改造以及食堂、宿舍改造;建設若干與校園整體建築風格相協調的景點,營造綠色校園。
學校的發展規劃,經教代會審議通過實施,並將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完善、提高。